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兩位爲亞洲超級富豪提供諮詢服務的高管發現,在上週末中美貿易磋商取得進展後,投資者對中國的樂觀情緒重新抬頭。
摩根士丹利的私人財富管理亞洲區投資管理服務主管Christina Au-Yeung週二在香港參加蓬博社的“新聲音”(New Voices)活動時在採訪中說,中美貿易關係的突破爲美國成長股的反彈和中國即將出現的“重新定價”創造了條件。瑞銀亞洲財富管理聯席主管Amy Lo指出,客戶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正在回升。
“最近幾個月,在一些國際會議上,他們會主動問我,中國有哪些投資機會?”Lo說。
“買入美國”的熱潮本週席捲整個市場,美國市場再度繁榮。香港的基準股指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股指之一,其中不乏中國公司。
Au-Yeung說,關稅緩和“爲兩國帶來了非常有趣的機遇”。
Au-Yeung在接受Annabelle Droulers採訪時表示,美國仍然擁有“最深、最優質的市場”,而中國的估值“不高”。
她說:“我們看到這種確定性確實開始改善美國成長型企業的前景。隨着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爲自主的全球創新者,我們看到中國又出現了真正有趣的主題。”
她的團隊曾預計關稅緊張局勢會迅速緩和,而這確實“來得又快又猛”。不過,她也承認,90天的窗口期很短,這表明在如此緊迫的時間內達成全面協議可能具有挑戰性。
她說,雖然她所在的摩根士丹利仍在爲其超高淨值客戶設定7至10年期每年7%至8%的總回報率目標,但要實現這一回報率“難度很大”,因爲現在的波動性遠高於後金融危機時代。
她建議她的富裕客戶在全球資產配置中,將固定收益、股票和另類投資按40-40-15的比例進行分配,餘額爲現金和現金等價物。
儘管如此,瑞銀的富裕客戶正在越來越多地遠離美元資產,轉向黃金、加密貨幣和中國,Lo在同一活動上接受Yvonne Man採訪時說:“波動性肯定會繼續存在。”
她說,貿易緊張局勢正促使投資者將其持有的資產多樣化,而傳統上,投資者持有的資產“相當以美國爲中心”。除了尋找其他貨幣,他們還將更多資金投入加密貨幣、大宗商品和另類資產。
在瑞銀工作了約30年的Lo說:“黃金越來越受歡迎。”
Au-Yeung說:“雖然關稅降級改善了市場情緒,但摩根士丹利也看到了客戶行爲的變化,尤其是在亞洲,企業家和資產所有者正在從完全的超額收益目標轉向更有意識的風險預算方法。”
她說:“我們看到客戶對他們所承擔的風險和敞口變得更加謹慎,對波動性、預算以及對投資組合每個部分的設計目標都有了非常明確和固定的想法。”
週一晚些時候,城堡基金創始人格里芬(Ken Griffin)在採訪中表示,隨着市場因貿易戰休戰而飆升,他對過去一個月進行了反思,認爲最好是持有現金觀望。
對Au-Yeung來說,在歷史性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駕馭市場波動就像汽車漂移一樣——難以預測、動力強勁、要求精準。如果操作不當,事情很快就會失控。
當被問及她的愛好時,她說:“我喜歡漂移汽車。你不需要使用方向盤,就可以按照你想要的方向移動汽車。你只需使用油門,你對油門的感覺越好,你駕馭機器的能力就越強。我認爲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中運用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