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ve crushed fascism before and we’ll crush it again.
我們曾戰勝過法西斯,現在我們將再次擊潰它。
2025 年 5 月 7 日,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節點——歐洲勝利日 80 週年紀念日。這一天,一場極具象徵意味的抗議活動在英國倫敦上演:98 歲高齡的肯·特納(Ken Turner)開着二戰時期的謝爾曼坦克從一輛特斯拉 Model 3 上碾了過去。
特納是二戰時期的一名英國皇家工程兵,他的聲明直指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譴責其利用個人影響力支持歐洲的極右翼政治勢力。
當然了,特納背後也是有人的——一個英國知名的政治活動團隊“Led By Donkeys”,此前他們已數次將矛頭對準馬斯克和他的商業帝國。將馬斯克模仿“納粹敬禮”的圖像投影到特斯拉柏林工廠、用數十輛特斯拉擺出“不要買特斯拉”的大字,這些都是他們乾的。
持續性的施壓,無疑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構成了潛在的侵蝕。
這次被碾壓的 Model 3,據稱是由一位對馬斯克政治立場不滿的車主提供,車身更是被貼上了“FASCISM”(法西斯主義)的醒目車牌…… 濃厚的政治批判意味呼之欲出。
然而,這次事件的輿論走向是 Led By Donkeys 始料未及的。
這場舊時代鋼鐵巨獸與現代電動汽車的硬碰硬,結果自然毫無懸念。
在坦克的重壓之下,Model 3 的玻璃結構瞬間粉碎,車頂也嚴重塌陷。但令人喫驚的是, 即便遭受如此毀滅性的外力,這輛車的車門依舊可以打開。諸如 Teslarati 等多家媒體還在報道中強調了“電池未發生爆燃”,並將其視爲特斯拉安全性能的又一例證,但 Financial Express 後來指出,出於安全考慮,涉事車輛的電池已在碾壓前被移除。
不過,這並沒有對這件事的公關價值帶來太大影響。儘管抗議的初衷對特斯拉和馬斯克進行嚴厲的公開譴責,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公衆對於特斯拉安全性的非預期關注。
不知道特納得知後會作何感想。
萬言書直捅病竈,員工上書“請斬”馬斯克
如果說“坦克事件”是一場突發性危機,那麼特斯拉內部悄然湧動的暗流,則更像是一場從核心肌體醞釀的深層震盪。
這場內部風暴,同樣發生在上週。一羣自稱代表特斯拉“現任及前任員工”的羣體,通過一封措辭嚴厲的公開信,將矛頭直指公司靈魂人物——埃隆·馬斯克。
他們的核心訴求簡單而直接:要求馬斯克辭去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這封信主要通過一個名爲“特斯拉員工反對埃隆”(Tesla Employees Against Elon)的網站公之於衆,而該網站的創建者是一位特斯拉員工,名叫馬修·拉布羅特(Matthew LaBrot)。
噢,現在他應該被稱作“前特斯拉員工”。是的,他已經被光速解僱了。
▲馬修·拉布羅特
細讀這封公開信,其內容遠非簡單的抱怨,更像是一份對當前特斯拉困境的深度診斷,以及對馬斯克個人領導風格的“不信任投票”。信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特斯拉正面臨“大規模的需求問題”,這些員工認爲,這個問題的根源並非其他,正是馬斯克本人。
員工們顯然不接受公司將銷量下滑歸咎於諸如 Model Y 的更新換代,或是馬斯克此前聲稱將“重新聚焦”特斯拉業務(暗示此前精力不足)等官方解釋。
公開信透露,特斯拉目前積壓了數千輛新款 Model Y 的庫存。這個數字,若參照行業對其得州超級工廠 Model Y 產線約 5000 輛的周產能普遍估算,意味着僅庫存就可能接近或超過該工廠一週的產量,其嚴重性不言而喻。
海外媒體 Electrek 也在 5 月 11 日的報道中披露,由於“顯著的需求問題”,特斯拉已告知其得州超級工廠負責 Cybertruck 和 Model Y 生產線的工人們放假整整一週。Business Insider 和路透社也確認了這一消息,部分工人確實被通知在 5 月的最後一週(即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所在周)休假,而去年同期該工廠仍在正常運轉,並未安排類似規模的休假,這使得今年的停產更顯異常。
還有工人向媒體透露,自 2025 年 2 月以來,他們實際的上班時長就不太穩定,多次出現提前下班的情況,如果試圖加班,反而可能會受到紀律處分。
這些生產一線的信息,讓員工公開信中關於 Model Y 庫存高企的說法更具可信度——畢竟,若非訂單不足,生產線又何需如此頻繁地降速乃至停擺?
員工們還在公開信中用近乎攤牌的語氣寫道:
馬斯克個人(形象)遭受的損害如今已不可挽回,而作爲特斯拉的公衆形象代言人,這種損害已成爲我們的負擔。
問題不在我們(員工),不在產品,不在工程、服務或交付團隊。問題在於市場需求,以及馬斯克本人。
這些員工認爲,馬斯克上個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宣佈將“重新關注”特斯拉,減少在狗狗幣上投入的時間就是一個例子:
馬斯克最近聲稱他正在“重新關注”特斯拉,這不僅毫無邏輯可言,而且極具侮辱性。這暗示過去半年的困境源於他的精力被分散,而非他的不當行爲。這等於把責任推卸到那些維繫這家公司的人身上。
這種論調,清晰地將特斯拉的品牌危機與馬斯克的個人行爲深度綁定。在員工們看來,公司已行至關鍵的“十字路口”:
是繼續讓馬斯克擔任首席執行官,面對(因客戶放棄品牌導致的)銷量進一步下滑;還是在沒有他的情況下繼續前進,讓我們的產品和使命自行成敗。
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現狀的憂慮和對未來的決絕。
他們最終發出了明確的呼籲:“特斯拉已經準備好向前邁進。我們也準備好在沒有馬斯克擔任 CEO 的情況下繼續前進。”
爲了佐證觀點,信中還引用數據指出,在美國市場,2025 年第一季度整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 10%,而特斯拉的銷量卻不增反降,下滑了 9%,這一對比無疑加劇了內部對公司發展方向的焦慮。
員工們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特斯拉近期的銷售數據確實爲這封公開信的論點提供了冰冷的註腳。
回顧 2024 年,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約爲 178.9 萬輛,相較於 2023 年約 181 萬輛的成績,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輕微同比下滑。而進入 2025 年第一季度,這種下滑態勢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還跌得更快了。該季度,特斯拉全球僅交付了約 33.67 萬輛汽車——不僅顯著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約 37.76 萬輛的預期,更創下了自 2022 年以來公司最低的季度銷量紀錄。
若與歷史數據對比,其嚴峻性更爲凸顯:相較於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38.68 萬輛,同比大幅下降了 13%;而與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49.56 萬輛相比,環比跌幅更是高達 32%。
在特斯拉自身銷售數據“跳水”的同時,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整體表現卻依舊保持增長。
例如,2025 年第一季度,美國整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 11.4%,特斯拉在美國本土的銷量卻逆勢下跌 9%。放眼全球,該季度電動汽車總銷量同比增長 29%,其中純電動汽車的增幅更是達到 35%。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的負增長顯得尤爲刺眼。
吹哨人下場慘淡,連好消息都是個烏龍
在這場內部風波中,上文提及的馬修·拉布羅特無疑是站在浪尖的具名反抗者。這位 35 歲的特斯拉管理層員工,主要負責銷售團隊的培訓工作,自 2019 年加入公司,已經在特斯拉待了 6 年。
據報道,他對馬斯克的失望始於其收購社交平臺 X(原 Twitter)以及隨後在政治領域的一系列高調錶態,包括馬斯克對特朗普總統的支持,以及一次被廣泛批評爲模仿“納粹敬禮”的爭議性手勢。
拉布羅特認爲,這些行爲嚴重損害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實際銷量,而公司管理層在如何指導員工應對由此引發的外部抗議和潛在破壞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爲了表達不滿並推動變革,拉布羅特採取了一系列激進行動:
他創建了“特斯拉員工反對埃隆”網站,作爲發佈公開信、集結內部異議的主要平臺,同時給自己的 Cybertruck 噴塗上反馬斯克標語,並親自手持“我支持特斯拉,但不是埃隆”(Pro Tesla, Not Elon)的標語,參與了名爲“Tesla Takedown”的線下抗議活動,將內部矛盾擺上了檯面。
▲拉布羅特和他的 Cybertruck
當然了,拉布羅特面臨的結果,正如許多高調挑戰大公司管理層的案例一樣,是迅速而嚴厲的。在抗議行動後不久,拉布羅特便遭到了特斯拉的解僱。
據稱,公司給出的官方理由是其“利用公司資源建立與公司觀點不一致的網站”,但拉布羅特本人對此予以否認,堅稱被解僱的真實原因就是他發起了公開信以及對馬斯克的公開批評。
拉布羅特還曾試圖通過馬斯克的 X 平臺將此事進一步曝光,但董車會發現,目前他的相關賬號已經遭到了平臺的封禁。
對於拉布羅特的解僱,特斯拉官方截至目前未發表任何公開評論,這種沉默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外界的猜測。
事實上,另有報道指出,特斯拉內部對於不同聲音的壓制並非孤例,還有一位名叫 Jared Ottmann 的經理,也據稱在 2025 年 1 月因公開批評馬斯克在 X 平臺上的不當言論而被公司解僱。
這些事件的疊加,無疑讓外界對特斯拉的企業文化和內部治理投去了更深切的審視目光。
對了,最近唯一利好特斯拉的一則消息,也被證實是謠言。
上週,海內外大量媒體報道了一張“廉價版 Model Y”諜照,由於車頂被遮擋,大家紛紛猜測特斯拉爲了降本,把玻璃頂去掉了。
但實際上那並非特斯拉的諜照,而是來自另一家“美國老牌純電車企”——法拉第未來。跳出來確認這一消息的不是別人,正是法拉第未來的官方賬號。
評論區有個才子說:
我期待着它在 2086 年發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