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華潤三九掛牌轉讓三九(安國)現代中藥開發有限公司49.8967%股權,轉讓底價162.15萬元。 圖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華潤系”相繼剝離非核心資產 三九(安國)現代中藥成立於2001年,法定代表人爲張鵬越,註冊資本爲968萬元,經營範圍包含:中藥飲片(淨制、炒制、切制、蒸制、煮制、燀制、燉制)、提取物(連翹提取物、刺五加浸膏)等。 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爲華潤三九,持有49.8967%股權。其餘自然人股東包括張鵬越,持股33.4711%;方陣,持股16.6322%。由於華潤三九持股比例未達絕對控股(50%以上),且其餘股東持股較爲集中,此次掛牌轉讓意味着華潤三九有意退出對三九(安國)現代中藥的投資。 華潤三九選擇退出三九(安國)現代中藥,背後理由顯而易見。因爲三九(安國)現代中藥常年處於虧損狀態,且公司資產總額在持續減少、負債金額則在持續增多。 圖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2023年,三九(安國)現代中藥收入爲0,淨利潤-66.53萬元,資產總計526.76萬元,負債總計289.98萬元;2024年,三九(安國)現代中藥收入爲0,淨利潤-129.14萬元,資產總計449.31萬元,負債總計622.65萬元。 通過剝離聯營企業三九(安國)現代中藥這一非核心資產,華潤三九能夠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集中於核心業務,進一步鞏固其在CHC健康消費品和處方藥領域的領先地位,提升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事實上,這是近一個月以來,“華潤系”企業第二次公佈剝離非核心資產。2025年4月13日,華潤博雅生物發佈公告,稱擬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博雅欣和80%的股權,首次掛牌金額約爲2.13億元(以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授權單位備案的評估價值爲準)。股權轉讓完成後,博雅生物對博雅欣和的持股比例將從90.69%降至10.69%,博雅欣和不再納入博雅生物的合併報表範圍。 博雅欣和營收狀況與三九(安國)現代中藥開發有限公司類似,都處於接連虧損的狀態。其2023年虧損5687萬元,2024年虧損3462萬元,成爲博雅生物的非核心業務負擔。此外,博雅欣和核心產品西他沙星片因未通過集採中標,導致產線利用率長期不足,2024年營收僅1017.29萬元,難以支撐持續投入。 顯而易見,博雅生物剝離博雅欣和的本質也與華潤三九剝離三九(安國)現代中藥類似。通過剝離博雅欣和這一非核心資產,博雅生物能夠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集中於血液製品業務,進一步鞏固其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提升企業的資本回報率與經營效率。此外,博雅生物此前還分別於2023年10月、11月剝離天安藥業、復大醫藥等非核心資產,帶來2.98億元減值衝回。 “華潤系”注重外延併購質量 當前,我國醫藥行業在政策與需求的驅動下向高質量發展轉換,但受諸多因素影響,行業維持低速增長。醫藥行業新舊動能轉換速度加快,行業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挑戰。 例如,在零售市場方面,門診共濟、藥店統籌、藥價治理等政策對醫藥零售市場格局持續施加影響,醫藥零售市場整體進入弱增長時代。根據中康CMH數據,2024年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的藥品銷售規模達到5019億元,同比小幅增長0.8%;其中,實體藥店(含O2O)的藥品銷售規模達到4374億元,同比微幅增長0.3%;電商渠道藥品銷售645億元,同比增速放緩至4.6%,增長領先實體藥店,渠道重要性提升0.5%,達到12.9%。 此外,醫保控費背景下,受醫保基金監管趨嚴、集採提速擴面、仿製藥以價換量、行業合規整頓常態化等多重因素影響,醫院市場增速也在持續放緩。中康開思數據顯示,2024年1-9月等級醫院藥品市場規模7510億,增速同比下降至-3.3%。 在醫藥行業承壓的背景下,華潤三九曾表示,注重外延併購質量。 華潤三九圍繞這一併購戰略,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近年來,先後收購了黃石製藥、浙江衆益、昆明聖火、澳諾製藥、深圳華潤堂、安徽金蟾生化、本溪三藥、合肥神鹿、雙鶴高科、廣東順峯、桂林天和、臨清華威、山東聖海、澳諾製藥、天士力等優質資產,在慢病管理、兒童維礦等多個戰略領域構建了業務競爭優勢,鞏固其行業地位。 其中,華潤三九對於天士力和昆藥等核心資產的併購,是近期行業熱議的話題。對此,華潤三九在2025年一季報業績電話溝通會中表示,“華潤三九、天士力、昆藥各具資源稟賦與核心能力,未來三家企業將在深化協同中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實現在各自領域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華潤三九會以CHC爲核心業務,爭做行業頭部企業;天士力會以處方藥爲核心業務,爭做中藥創新藥領導者和醫療端第一品牌;昆藥集團會以三七產品和精品國藥爲核心業務,爭做銀髮健康產業引領者”。 期待華潤三九通過一系列戰略性併購收購以及股權轉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協同效應的發揮,最終爲患者提供更多高品質、可負擔的醫藥產品與醫療服務解決方案。 關鍵詞閱讀: 華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