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識與防震避險科普指南》發佈!中國平安推出“平安地震巨災模型”

廣州日報
05-16

  5月16日,爲增強社會公衆防震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中國平安聯合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甘肅省地震局、臨夏州人民政府以及積石山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辦“2025年基層應急能力提升”活動,並聯合發布《地震知識與防震避險科普指南》。此外,平安產險正式對外發布了“平安地震巨災模型”,並介紹了該模型原理功能,技術支撐以及在風險減量中的創新實踐。

  據介紹,該模型是平安產險針對中國地震頻發且風險評估需求迫切的背景下研發的創新工具。該模型以多源高精度數據爲基礎,構建了隨機事件模型、地震動場模型、易損性模型和地震損失模型四大核心模塊,結合超算算力、時空大數據平臺及專業人才團隊,實現地震風險的科學量化與精準評估。此外,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平安產險自研的“鷹眼系統”已通過多災種災害風險精準識別、預警及管理,搭建了包括地震在內的10餘種災害的數字化風險地圖,能夠提供近20種災害的精準預警,具備應對地震、颱風、暴雨等重大災害的概率計算模型。

  “防震減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這份《科普指南》的誕生恰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平安產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龍泉表示,未來,平安產險將持續與政府、科研機構、社團組織和社會公衆攜手,推動防震減災從“被動防禦”向“主動免疫”躍遷。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長、應急管理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鄭國光表示,防災減災既要靠政府主導,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將持續發揮橋樑作用,深化與中國平安等企業合作,未來將繼續推動防災減災知識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讓科學避險意識紮根基層,助力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防災減災新格局。

  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表示,基層是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的“最初一公里”和應對處置各類突發災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線”。中國平安將以此次活動爲契機,推進應急管理“1+N”政企協作模式向重點區域延伸、向細分領域拓展,凝聚各方力量,助推災害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風險。

  據介紹,2024年,平安產險通過平安企業寶等APP通知、短信提醒、AI電話多種方式,累計預警颱風、暴雨等災害41.1萬場,發出預警信息105.5億次,線下提供現場服務超20萬次,總共覆蓋6734萬個人及企業客戶。2024年10月,平安產險在廣東東莞發起成立了“灣區風險減量創新研究中心”,2025年累計觸發風險預警237次,遠程干預46次,實現72個工程項目零事故,有效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同時,依託“安責險科技預防體系”爲405家企業排查隱患57處,覆蓋1140家企業超114億元風險保障。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