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行就業復甦,中信、招商、海通等是近來主要招聘方

市場資訊
05/16

  來源: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

  隨着香港IPO市場回暖,香港的投行職位市場正逐步恢復,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也有所增加。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簡稱BI)引用香港證監會數據指出,持牌金融專業人士人數在2025年2月已達42,254人,較2023年底的42,044人高出0.5%,這得益於財富和資產管理職位數量的增長

  據香港證監會數據,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的牌照數量從2023年以來增長了約5%,而證券和期貨交易的牌照基本沒有變化。

  彭博資深分析師Francis Chan指出,2025年香港股市上市規模預計將翻倍至逾220億美元,這將增強券商的擴張能力,並可能重新僱用此前被裁的銀行從業人員。

  Francis Chan表示「香港的金融就業市場在財富管理領域可能將持續強勁,同時投行從業人員的再就業率也可能提高。儘管投行與機構業務部門(如銷售和研究)仍有裁員現象,但部分銀行家已在不斷擴張的中資公司中找到新機會。」

  在過去的12個月(截至2025年2月)中信證券及其子公司里昂證券(CLSA)招商證券、海通國際證券是主要的招聘方。其中,近40%的新員工曾在瑞銀或瑞信工作。

  同時,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集團、瑞銀集團、星展集團預計將擴大在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業務的招聘,重點鎖定內地客戶。

  私人銀行家、財富管理人員在香港依舊享有薪酬溢價,且這種趨勢看似將長期存在。相比之下,投行人員的高薪酬或許只是短暫現象。

  Francis Chan指出,財富管理從業者的高薪也提升了香港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相比新加坡及中國大陸更具競爭力。根據2024年Hays Asia調查:

  • 香港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薪資,比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最多高出達46%

  • 團隊主管與部門主管的薪酬差距甚至可達 3倍

  • 投行從業者方面,分析師與副經理(Associate)別的薪資在香港高出29%至159%,而董事與董事總經理(MD)級別則高出 39%至90%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若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