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UG、M、J……商場和交通樞紐裏咋這麼多奇怪樓層?

北京日報客户端
05-13

不管是逛商場還是去機場火車站,總免不了在樓層間上上下下。可如今,樓層標識不僅有數字,還有各式各樣的字母:B層、G層、LG層、UG層、M層、J層……這些字母與數字混搭,讓樓層標識愈加複雜。原本簡單的“上下樓”,變成了一場需要“破譯密碼”的挑戰。

東方新天地商場採用UG、LG、P3等方式命名樓層

現象

機場火車站停車場藏着神祕“M層”

今年“五一”假期,來京旅遊的小鳴剛剛落地大興機場,馬上打開網約車軟件準備叫車。進入軟件界面後,系統自動定位到了“P1停車樓1M夾層”的一處上車點,沒承想,原本計劃着打車能早點回酒店休息的小鳴,光是在停車樓找車就折騰了半天。

“我們從機場到達口出來,一路看着指示標,拖着行李走到了P1停車樓,但到了一層,怎麼也找不到司機。”小鳴給司機撥了一通電話,好在司機有經驗,經點撥,小鳴才明白,原來司機停車的位置不是一層,而是1M層。“司機提醒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竟然把樓層看錯了,原來停車樓除了一層之外,還有個1M層。”

後來,小鳴注意到,大興機場停車樓共分爲4層,其中地下B1層是長時間停車區,1層和2層都是普通的計時停車區,而1層與2層之間夾着的1M層,纔是網約車上車區。小鳴對此疑惑不解:“明明1M層看上去跟其他樓層也沒啥區別,爲什麼這層非要取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不能直接把這層叫成2層嗎?”

無獨有偶,北京南站地下停車場也有一個M夾層,由於入口較隱祕,讓許多接站的司機和旅客迷了路。“南站的地下停車場分成了東、西兩個停車場,而且通往M層的樓道恰好在地下一層出租車排隊通道入口的側面。有時候我們會特別提醒乘客,可還是常碰到乘客走錯路,耽誤不少時間。”一位網約車司機告訴記者。

商場寫字樓頻現“樓層迷宮”

除了交通樞紐,如今許多商場和寫字樓對樓層的命名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門的命名方式,讓顧客難以找到想去的樓層,更有甚者,連商場大門都難以找到,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樓層迷宮記”。

“上次開車到東方新天地,從停車場的電梯上樓,繞了一圈竟然差點沒找到商場入口。”王女士告訴記者,當時自己停好車後,準備搭乘電梯上樓逛商場,可按了電梯上的1層按鈕,電梯卻把她送到了寫字樓大堂,走來走去,也找不到商場的入口,急出了一身汗。

眼見已經迷失了方向,王女士乾脆找到寫字樓前臺問路。“工作人員很熱心地解釋,原來停車場裏不同的電梯會通往不同樓層,而自己所搭的電梯,不通往商場,只到寫字樓這一層。”順着工作人員的指引,王女士在寫字樓旁邊找到了扶梯,向下一層樓後,王女士發現自己竟然走到了東長安街的街面上。“剛纔我不就是在1層麼,怎麼下了1層樓還在1層?”

後來,王女士在路旁找到了東方新天地的入口。在商場內看到商場電梯的標註,王女士這才弄明白:原來連接地面的樓層是UG層,中文名叫作“商場首層”。而地下一層被叫作LG層,中文名叫“商場地鐵層”。同樣的,地下停車場雖然也是按照樓層命名的,卻被叫作P1、P2和P3。而之前王女士乘電梯所去的1層,其實位於東方新天地的上方,是東方廣場寫字樓的入口。“一棟建築的一層竟然不在地面上,這也太奇怪了!”王女士對此十分疑惑。“這種按照功能命名樓層的方式,和我們以往概念裏不太一樣,1層、2層、3層,自然往上疊加,多清楚,現在命名太複雜,對整個樓層的空間關係都沒概念了,以至於有時都不知道該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市民李先生也曾遇到找不到樓層的經歷。一次,李先生駕車前往百貨大樓聚餐,將車停到了商場地下停車場內。不過,就在用餐結束回到地下停車場時,李先生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愛車了。

百貨大樓內暗藏在J2層的停車場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停車時記得是在地下2層,於是就搭乘扶梯下到了B2層,結果繞了一圈沒有找到自己的車。“當時以爲自己記錯了,就沿着扶梯繼續下樓。可到了B3層,依舊找不到自己的車。”突然,李先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按了按車鑰匙上的鳴笛按鈕,沒想到,喇叭聲竟然從一處坡道里傳來。後來沿着行車的坡道向上走了半層,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車。李先生查看了一番才明白,原來B2層和B3層之間還藏着一個J2層。李先生忍不住吐槽,“這是爲什麼啊,誰會想到地下二三層中間還能有一層?而且中間夾着個J層又是什麼意思呢?”

同一屋檐下雙重命名上演“平行宇宙”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就在不同商場對樓層出現不同命名方式的同時,一些商場內部也存在樓層命名“雙重標準”,混亂的樓層名稱,一時讓人傻傻分不清自己在哪兒。

位於東大橋路口西側的THE BOX朝外,已成爲年輕人的潮流新地標。記者注意到,這家商場樓層的命名方式與其他商場有所不同,其中,連通地面的樓層被命名爲“G層”,一層到三層的排序依次爲G、L1、L2。奇怪的是,商場內一家跨越三層的書店內,同樣的樓層卻被命名爲1層、2層、3層。“走出書店是L1,走進書店是2層,一棟樓都有兩種命名方式,太魔幻了!”一位顧客向記者吐槽。

北京超極合生匯商場,電梯內外採用不同標準命名樓層

THE BOX朝外的現象並非個例,去年開業的北京超極合生匯,也出現了“樓層命名混亂”的現象。記者注意到,商場內各處樓層指示牌均使用LG0、LG1、LG2等命名樓層。不過,商場內升降電梯的按鈕上,卻寫着M、B1、B2。“跟着大衆點評找到了一家LG2層的火鍋店,可進了電梯發現只有B2,這倆是同一個地方嗎?”林女士感到困惑不已,“樓層命名和電梯裏的顯示就不能統一一下嗎?”

解讀

這些五花八門的樓層名都是啥意思?

在五花八門樓層命名方式中,最常見的字母是L、F和B。

L和F代表地上樓層,L代表英文的Level,F代表英文Floor,這兩個單詞都是“樓層”的意思。例如一樓,在使用中可以寫作L1、F1或者1F。而B其實就是Basement,也就是“地下室”的意思,在使用中,地下一層可以寫作B1或者B1F。

不過,如今一些商場也會採用LG來表示地下樓層,LG的全稱是Lower Ground,意思是“低於地面的樓層”。其中。LG1就是“地下一層”,LG2就是“地下二層”。此外,有的商場還會使用UG這個標識,它的全稱是Upper Ground,代表“地上樓層”。不同於LG,UG的後面一般不跟數字。

爲了區分地下商業樓層和地下停車場樓層,一些商場也會使用P來代表地下停車場,P的全稱是Park,意思是“停車場”。P1便是指地下停車場一樓,P2則是指地下停車場二樓。

如果大樓的大廳部分區域是挑高的,那麼出現夾層的區域,夾層還可以稱爲“M層”,其中的M,就是英文單詞Mezzanine(夾層)的縮寫。

記者注意到,樓層字母標識也會因地區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比如在香港或重慶等城市,如果建築依山勢而建,建築不同出口的地勢高低落差較大,所以用UG與LG加以區分,UG則代表與高處路面相通的樓層,LG則代表與低處路面相通的樓層。

此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於樓層計數的起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在英國等國,常常用G表示地面層,其中G代表Ground,是“地面”的意思。這些國家將地面層視作“0F”,並將建築的第二層稱爲“1F”,並以此類推。

建議

應制定樓層命名的本土化規則

“樓層命名不是考英語,讓老人小孩都能看懂的標識,纔是好的設計。”有網友表示,老式的樓層命名方式就很直接易懂,單一數字命名,地上樓層直接用數字標明,地下的樓層直接在數字前加個負號。

那麼,爲何樓層命名方式要如此複雜呢?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郝曉賽告訴記者,相對於單純使用數字對樓層進行編號,採用非數字和數字混合的編號方式可以提示樓層功能,所以得到更爲廣泛的應用。

比如P可以代表停車場,R可以代表屋頂,M可以代表夾層,L或LB則出現在一些有大堂的酒店建築中。只是,這些出現在樓層數字中的字母,是與樓層功能對應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很方便印在電梯按鈕上,在國外很常用;不過,如果國內照搬國外這類樓層命名方式,許多國人可能會無法理解。

此外,有的商場在給樓層編號時,會刻意不用-1、-2或B1、B2等給地下樓層命名,以避免顧客產生在地下室待着的不佳感受。“其實,如果能在地下室引入下沉庭院,讓顧客可以看到陽光和綠植,這些空間環境感受上的實際改變,比單純樓層名稱上的改變更有效。”

郝曉賽表示,目前國內尚未看到有針對樓層命名的相關規範或指南。“中國有高層建築、大型交通樞紐建築的歷史短於發達國家,因此在樓層命名方式上尚待統一;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經歷過樓層命名混亂後,已出版相關設計指南、提出了相對成熟的樓層命名建議,有了更清晰易懂的樓層命名規則,人們更容易在公共場所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中國也需要制定樓層命名的本土化規則。”

@北京日報 ​ 記者 李博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