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剛剛公佈了截至2025年3月末止的2024財年第4財季業績顯示,第4財季股東應占淨利潤爲5,171.78億日元,顯著高於上年同期的2,310.77億日元,有明顯好轉,而從截至2025年3月末止的財政年度來看,股東應占淨利潤爲1.15萬億日元,也比上年的淨虧損2,276.46億日元明顯好轉,主要因爲賬面投資收益。
2024財年,軟銀的賬面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其控股公司持有的投資,產生收益3.41萬億日元,主要包括阿里巴巴(BABA.US)的投資收益1.86萬億日元,Wind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美股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高達56.33%,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軟銀通過衍生金融工具將阿里巴巴的股票抵押了出去,也就是說,這筆收益僅僅是賬面收益,軟銀的另一個會計項目衍生品虧損高達2.03萬億日元,其中有1.7萬億日元就與阿里巴巴股票的預付遠期合約有關。
換言之,軟銀於阿里巴巴股份的賬面投資收益被其衍生品虧損抵消掉。
不過,其他的控股投資扳回一城,T-Mobile產生收益1.35萬億日元,芯片設計公司ARM(ARM.US)扭虧爲盈,後者於2024財年錄得分部收益476.67億日元,而上年同期爲虧損332.15億日元,且軟銀的其他並表公司如SoftBank也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大家更關心的是軟銀專門投資於獨角獸的願景基金表現。
願景基金表現出現分化
自推出以來,願景基金一期的累計總收益達234億美元,而願景基金二期則錄得總虧損高達229億美元。
2024財年,願景基金一期錄得投資收益67億美元,其中已退出的投資虧損41億美元,未出售投資收益則爲58億美元。於2025年3月末,其已上市投資組合的公允值較三個月前上升0.8%,其中Coupang、滴滴和歐洲二手車平臺Auto1的股價有所上升,但被印度母嬰初創公司FirstCry和其他投資的估值下降部分抵消。未上市投資組合中,3月末估值較三個月前上升6.6%,主要因爲字節跳動的估值上升。
願景基金二期的虧損有點慘烈。2024財年的投資虧損達到36億美元,其中已退出投資虧損46億美元。願景基金二期於2025年3月末的公允值較前三個月下降了2.7%,其中上市公司的公允值下降最爲嚴重,降幅達到21.7%,主要因爲印度外賣平臺Swiggy和印度電動踏板車公司Ola Electric的股價下降。未上市投資組合的估值也較前三個月下降0.7%,我們留意到,未上市投資的累計賬面虧損已達157億美元。
2024財年,願景基金一期和二期合共出售了53.5億美元的投資,包括完全退出24家公司的投資,包括最近併購英國同行的美版美團DoorDash(DASH.US)和商湯(00020.HK)。
加碼AI
近日有傳聞指,軟銀與OpenAI合力打造的“星際之門”項目或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面臨嚴重障礙,可能導致融資談判陷入困境,加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以及DeepSeek高效率模型所開創的新理念,或衝擊了數據中心的需求,從而或令資金重新度量AI基建投資。
即便如此,軟銀仍要繼續加碼AI。
該集團已承諾對OpenAI追加投資400億美元,抵扣掉共同投資者出資的100億美元銀團投資後,軟銀的有效投資金額預計高達300億美元。2025年4月15日,OpenAI獲得首輪融資100億美元,其中85億美元來自願景基金二期。
軟銀還決定以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半導體設計公司Ampere的全部權益,預計交易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
另外,軟銀收購了英國公司Graphcore,這是一家專注於AI和機器學習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和開發者,作爲附屬公司合併入賬。
軟銀還投資了英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平臺Wayve。
由於AI的開發需要大量運算,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核能和光伏發電等都成爲投資熱門賽道,軟銀的投資也不落後,該集團增持了在美國建設和運營光伏發電廠的SBE Global,將其由聯營公司轉變爲附屬公司。
願景基金對企業和前沿科技領域合共作出了37.9億美元的投資。
結語
在投資路上,軟銀可謂有喜有悲,阿里巴巴使其成爲最成功的投資者,但是WeWork的失利卻使孫正義揹負上“識人不明”的質疑,迫使軟銀不斷加碼前沿科技投資,期望再找到一隻像阿里巴巴一樣能脫穎而出的獨角獸,甚至不惜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權來融資。
ARM是其磨了很久的一隻獨角獸,雖最終上市成功且趕上了AI發展浪潮,但ARM仍難以取代其失去阿里巴巴投資的重大利潤缺口。
軟銀不斷加碼AI投資,試圖在這一充滿無限可能的領域重塑輝煌。從大手筆對OpenAI追加鉅額投資,不惜花重金建造“星際之門”,到收購Ampere、Graphcore等半導體領域的潛力企業,再到佈局自動駕駛平臺Wayve,每一步都彰顯著軟銀在AI賽道的野心與決心。在AI 開發對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當下,軟銀還將目光投向了光伏等能源領域,試圖爲AI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支撐。
然而,AI 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不僅面臨技術疊代的巨大壓力,還受全球經濟形勢、政策法規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OpenAI雖然在行業內佔據領先地位,但隨着DeepSeek等新興競爭者的崛起,未來的市場格局充滿變數。軟銀重金押注的這些AI項目,能否真正成長爲下一個 “阿里巴巴”,帶來豐厚的回報,仍需時間的檢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