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京東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收入達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創近三年來最高同比增速,超出同期大盤增速3.4倍。今年第一季度京東淨利潤爲109億元,同比增長52.7%。
在業績帶動下,京東美股漲3.33%,收盤37.25美元;港股近日也連續上揚,今早開盤142.8港元,漲3.72%。
據瞭解,京東過去一年的業績增長,與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親自坐鎮一線,參與業務創新不無關係。
據接近京東人士透露,僅2024年,劉強東就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幾乎每週至少講4天課,每天講10個多小時,從各業務打法,到團隊能力建設,劉強東都會給予直接、細緻的方法論指引。
京東CEO徐冉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示,即時零售和外賣業務在戰略上都是從核心的零售業務出發的,“我們作爲一個零售平臺,也需要給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購物場景和體驗。而外賣也是即時零售中單量佔比最高且頻次最高的業務,因此我們認爲京東外賣的業務還是深植於我們整體的業務生態,而不是一個割裂獨立的業務。我們認爲零售包括外賣在內,未來在供給、履約上,可以跟我們現有的業務產生巨大的協同價值。”
徐冉表示,中國外賣市場的規模很大,完全容得下多個平臺。用戶、商家還有騎手端,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包括用戶對食品安全和品質外賣的需求,商家對合理化佣金的需求,以及騎手對更好保障的需求。”
財報顯示,一季度,京東集團在覈心品類上的優勢愈加穩固,帶電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7.1%,日百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4.9%,其中商超品類連續5個季度保持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
一季度以來,京東與小米等數碼產品品牌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圍繞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維度開展深度合作,攜手爲消費者打造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產品和更加優質的購買和服務體驗。線上首發多家時尚知名品牌的新品,發揮京東的平臺優勢與整合供應鏈能力,也爲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時尚好物和更優質的購物體驗。
在京東收入來源中,新業務的收入從去年第一季度的48.7億元增長至今年第一季度的57.53億元,新業務主要包括達達、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
徐冉在財報電話會中透露,“我們已經逐漸看到,外賣對於京東平臺的流量,還有新用戶的拉動作用。同時它也提升了我們整體的流量的轉化率。目前我們也看到外賣用戶的復購率健康。”
京東也在持續提升用戶體驗。一季度,京東面向香港消費者推出了自營全品類商品“買貴就賠”服務,同時也面向香港商家推出“全年0佣金免年費”政策。隨着京東快遞港島運營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京東在香港的快遞網絡覆蓋能力和服務效率邁上新臺階。
徐冉也提到了AI,她表示,AI和自動化可以深刻地重塑零售行業,不僅包括提升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還可以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和帶來創新的模式。在需求端,京東通過AI更好地識別和激發需求來提升需求和供給的高效精準連接,“比如說我們正在通過AI來優化我們的搜推體系。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更多新的AI的應用,包括更高效的AI導購”;在供給端,AI也持續更新給商家的一系列的基於AI的工具來幫助商家降本增效。同時也通過AI來提升自營採銷在選品、定價等環節的效率,“我們也將基於京東獨特的供應鏈優勢和積累,來開發AI智能體,幫助採銷提升人效”;在物流履約端,徐冉認爲,AI、無人技術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長期來看,也可以推動倉儲作業效率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協調;
在廣告業務上,徐冉表示,廣告團隊目前也已經在通過AI大模型來提升廣告的算法、提升推薦的效果、帶動轉化率的提升,“我們也在探索和落地廣告投放領域的AI agent. 商家可以通過簡單的指令讓AI來執行復雜的廣告投放的操作。”
與此同時,京東也在持續拓展歐洲線上零售,在倫敦地區試運營全品類在線零售品牌Joybuy,依託於京東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目前已在倫敦地區提供當日和次日達服務。未來,京東將通過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營模式,在西歐主流城市探索“211”配送服務。隨着柬埔寨、澳大利亞開通新站點,並向當地用戶推出全品類包郵,目前京東全球售“海外包郵區”已擴展至新、馬、泰、日、韓等9個國家。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