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百威亞太(01876)發佈公告,宣佈自2025年5月15日起,公司將進行多名董事職務變動。
來源:公司公告
具體來看,Ricardo Tadeu被委任爲非執行董事,而Katherine Barrett則由非執行董事調任爲Tadeu等人的替任董事。此外,John Blood和David Almeida將分別擔任程衍俊和Tadeu的替任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新任董事均不將收取任何董事袍金或其他薪酬。截至公告日期,Tadeu、Barrett、Blood及Almeida在公司中並無股份權益,但他們在百威集團及其關聯公司Ambev中擁有權益。此次變動未對公司運營或財務狀況產生直接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公司,其釀製、進口、推廣、經銷及出售超過50個啤酒品牌組合,包括“百威”“時代”“科羅娜”“哈爾濱”等。
業績方面,百威亞太去年到今年,銷售、收入和盈利持續呈現“三降”趨勢。具體來看,年報顯示,2024年,百威亞太啤酒銷量爲84.8億升,同比減少8.8%;實現收入62.46億美元,同比減少8.9%;淨利潤7.5億美元,同比下滑14.77%。時間來到今年,百威亞太的業績仍未見好轉,2025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百威亞太總銷量約19.74億升,同比減少6.1%;收入14.61億美元,同比減少7.5%;淨利潤2.34億美元,同比減少18.47%。
中國區市場的持續低迷是影響業績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市場,百威亞太2024年啤酒銷量同比減少11.8%,總市場份額減少149個基點,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別下降13%、1.4%。其中,第四季度,百威亞太在中國市場總銷量同比減少18.9%,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別下降20.1%、1.4%。據Euromonitor數據,百威亞太中國高端市場佔有率在2015年時將近50%,到2020年下滑到42%左右,近年下滑趨勢還在持續,目前已降至40%左右。
業績持續低迷,機構也下調百威亞太股價目標。建銀國際發佈研報,將百威亞太2025財政年度EBITDA預測下調2%,目標價由9.5港元下調至9.4港元。浦銀國際研報認爲公司短期的業績依然面臨較大的挑戰,而新管理層是否能帶來公司長期運營效率的改善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維持“持有”評級,下調目標價至9.2港元。
二級市場方面,截止5月14日收盤,百威亞太股價報8.900港元/股,總市值1179億港元。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