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銘最新發聲!阿里找到新增長曲線,雲收入大漲18%,橋水增持21倍

時代週報
05-16

  阿里巴巴正在進行一次深刻的戰略聚焦與業務變陣。過去一年,阿里在“用戶爲先、AI驅動”的戰略指引下持續推進業務重組,逐步形成“AI+雲、電商、其他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發展陣型。

  這一變陣的成效,開始在數據中顯現。5月15日,阿里巴巴(09988.HK)發佈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25財年,阿里巴巴營收9963.47億元,同比增長6%;淨利潤1259.76億元,同比增長77%。具體來看,淘天集團營收約4498億元,同比增長3%;雲智能集團收入1180億元,同比增長11%。

  2025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18%,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錄得三位數增長。淘天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2%,88VIP會員規模突破5000萬;國際電商業務在跨境需求帶動下同比增長22%。

  除了業務層面的增長,阿里在資本市場的股東回報力度也同步增強。

  2025財年,阿里按照股份回購計劃累計回購119億美元(約人民幣857億元)、合計11.97億股普通股,是回購力度最大的中概股之一。與此同時,公司還宣佈派發總額46億美元的年度及特別股息,兌現持續提升股東回報的承諾。

  資本市場上,阿里巴巴正在被重估。近日,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向美國SEC遞交的2025年一季度13F持倉報告顯示,其在一季度大幅加倉阿里巴巴股份,從去年底的25.5萬股大幅增至566萬股,增幅超21倍,不僅成爲其最大中概重倉股,也躍升爲第四大持倉股。

  “本季度和整個財年的業績顯示,我們的‘用戶爲先、AI驅動’戰略持續見效,核心業務增長繼續加速。”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發佈當日表示,“展望未來,我們將堅定聚焦核心業務,推動AI+雲成爲我們長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

  支撐千行百業,AI應用朋友圈擴大

  過去一年,AI成爲推動中國大廠重構業務的重要變量。在全球範圍內,AI正從通用大模型邁入產業集成階段,雲廠商之間的比拼也逐漸從算力競賽轉向落地競速。

  在中國市場中,阿里無疑是最早一批下注者之一。2025年,阿里宣佈三年內將在AI基礎設施和技術方面投入超3800億元,用於建設自研芯片、AI服務器等底層能力,並全面升級雲平臺的推理與訓練體系。

  從財務表現來看,阿里雲的增長已明顯提速。2025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18%;AI相關產品收入則連續第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在AI需求的強勁推動下,我們正加大對AI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發的投入,保持阿里科技的全球競爭力,並轉化爲業務增長的持續動能。”吳泳銘在業績會上表示。

  他還透露,AI的應用範圍正在快速擴大:從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拓展,傳統行業如養殖業、製造業也已開始大規模接入阿里AI產品與服務。

  To B端,阿里雲已與金融、製造、汽車等多個垂直行業達成合作。近期,中國工商銀行將阿里雲的PolarDB數據庫應用於全行級交易型系統,這標誌着阿里AI能力在覈心金融IT系統中獲得進一步認可。

  國盛證券指出,阿里在AI基建和應用生態層面的持續投入,有望重啓中國AI敘事主線。摩根大通亦在研報中判斷,阿里將成爲AI行情下中國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主力股,並推動AI供應鏈資金進一步迴流。

  To C端,阿里也持續增強旗下核心應用的AI集成能力。夸克推出AI超級框和深度搜索功能,重構信息搜索交互體驗;高德則發佈全球首個AI導航智能體NaviAgent,實現路徑規劃與語音交互協同升級;閒魚上線AI託管功能,累計帶動GMV已達6.4億元。

  在模型能力上,4月阿里發佈新一代Qwen 3(千問3)系列大模型。截至4月底,阿里通義已開源超200個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3億次,衍生模型數超過10萬個,形成當前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之一。

  “阿里正在走出一條區別於OpenAI的產業結合型AI路徑。”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阿里在推動AI從模型能力向產業落地的過程中,表現出對本地產業結構與垂直場景的深度適配能力。

  “阿里強調AI的普惠屬性,並構建了一箇中小企業可以低門檻接入的大模型生態。”江瀚指出,“這不僅降低了AI在產業中的使用門檻,也讓技術能力真正服務於降本增效。”

  他進一步指出,“阿里構建的AI產業路徑,契合中國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只是要有大模型,更要能服務產業升級。”他認爲,從金融到製造、從政務到物流,AI與行業的深度協同將決定一家企業能否真正建立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來看,阿里在AI上的重資產建設仍處於投入期。AI行業整體也仍處於從“顯能”走向“顯效”的過渡階段,競爭焦點已從模型參數、推理速度轉向業務嵌入能力與應用效率。

  對阿里而言,更關鍵的是在這場全球AI落地競賽中,跑出一條屬於中國企業的商用路徑。

  淘天回穩,百億投入押寶即時零售

  在AI之外,電商仍是阿里的底盤。2025年Q4,淘天集團實現營收爲1013.69億元,同比增長9%,創六個季度新高;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2%。

  在財報中,淘天繼續強調用戶增長優先。2025年Q4,淘天新買家數量保持強勁增長,88VIP會員規模同比雙位數增長,突破5000萬。臨近618大促,平臺推出“官方立減+國家補貼”的組合促銷,試圖在價格競爭之外,用體驗與服務留住用戶。

  “我們的中長期的目標是穩定市場份額。”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在財報會議中表示,將會通過AI創新嘗試,提升商業效率以及開放更多的變現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即時零售成爲阿里電商的新戰場。4月30日,餓了幺正式啓動“餓補超百億”大型促銷活動,宣佈將投入超過100億元補貼加入外賣行業的競爭。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即時零售將成爲電商平臺競爭的核心變量,誰能在該領域率先突圍,誰就有可能成爲下一個行業主導者。

  蔣凡在財報會上表示,即時零售並非阿里新的業務賽道,早在此前通過投資餓了麼、佈局盒馬等業務,阿里已在該領域深耕多年。此次以淘寶爲主陣地推出“淘寶閃購”,是基於既有用戶基礎和商戶資源的自然延伸。

  “即時零售覆蓋的是一個非常廣闊、需求高頻的消費場景,未來用戶規模可能達到10億。”蔣凡指出,淘寶具備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成熟的商戶體系,餓了麼則沉澱了穩定的物流履約能力,這些要素爲即時零售業務打下良好基礎。他認爲,在這樣的資源協同下,阿里有望快速打造出兼顧用戶體驗與商業效率的即時零售服務。

  在短視頻和內容電商侵蝕用戶心智的大背景下,即時零售被視爲阿里的應對路徑之一,意在強化其在本地生活場景中的滲透率。但該賽道競爭極爲激烈,美團、京東等均在加碼投入,盈利預期仍需時間兌現。

  張毅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當前即時零售賽道的焦點在於“即時”二字,其核心在於配送時效與履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美團目前具有明顯優勢,京東步伐也很快。相比之下,阿里在零售商品供應和上游鏈路上有一定基礎,但在即時履約能力上還存在短板。

  張毅認爲,阿里此番加碼即時零售,並打通淘寶閃購、餓了麼的整合嘗試,正是爲了彌補這一關鍵缺口。“如果餓了麼與高德能形成有效聯動,阿里是有機會在即時零售市場中重建競爭力的。”他說。

  他分析稱,阿里的強項在於商品和供應鏈端,劣勢則在於最後一公里的即時配送能力。“這也正是近年來阿里打破1+6+N組織結構,重新整合平臺產品的重要背景之一。”

  從增長質量來看,淘天仍處於“回穩期”。即時零售爲阿里電商帶來新的增長曲線,但要真正撬動整體體量,仍需借力AI,在用戶心智和商業效率上取得進一步突破。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