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即時零售發展的重要年份,美團在首頁增加了閃購,京東在首頁增加了秒送,淘寶也跟進在首頁“梭哈”了閃購。
三家超級平臺如此“高調”出手,彼此不分個誰高誰低,勢必很難收場。即時零售這種近場電商模式,也正式進入了短兵相接階段。
今年618大戰已在13日正式打響,零售市場風起雲湧,即時零售自然是重要的分戰場之一。業界比較意外的是,上個月高調獨立的美團閃購,目前聲量並不算高。
大戰在即爲何“默默無聲”,主編髮現了兩個值得關注的消息。
一是,作爲美團閃購展示肌肉的重要時間點,五一沒有交出一份漂亮的數據,主編猜測黃金週其表現應該一般般。二是,5月9日美團推出名爲“安心閃購”的安心閃購體系,試圖以14項升級舉措彌補在服務上的短板。
相反,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的戰報一波接着一波。京東外賣兩個月日訂單量破千萬,淘寶閃購用6天時間刷新這一記錄,啪啪打臉兩個對手。5月13日,京東發佈最新財報後,據《雪豹財經社》報道京東外賣日單量已接近2000萬單。
對手都這麼高調,美團閃購沒理由“雲淡風輕”,這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
01
美團閃購是匆忙上馬?
美團閃購4月15日獨立之後,“主場”的旅遊黃金週也未有完美戰績對外透露,主編推測,其發展或並沒有達到其內部預期。
簡單來說,美團企業基因上就不擅長零售,這種特質限制了其在即時零售上的發展。熟悉美團發展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家本地生活巨頭成立後的第一單,其實就是實物商品。這些年,美團並不是不做電商,只是一直沒能做起來。
上個月的外賣大戰,美團閃購雖獲得外界很高的關注度,但未能將這種外部的注意力轉換成業務上的增量。
如果不是京東外賣強勢入局,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美團閃購這個品牌,因爲這個業務誕生至今已有7年時間。
此前兩年美團於零售上動作就處在戰略收縮態勢,團好貨、美團優選、小象生鮮問題頻生,裁員、關店的新聞此起彼伏,美團閃購業務也經歷了數次結構調整。
這個大背景來講,4月15日美團閃購走向獨立,更像是一場應對外賣市場腹地遭受攻擊的“圍魏救趙”。
02
真實單量或並不喜人
經常關注美團的朋友應該知道,美團是家很喜歡公開數據的公司,做出了成績很快就會傳出消息,而且特別喜歡製作《XXXX洞察報告》。比如像是五一這種節日,節後一定會發布熱門業務有關的《報告》。
但是!今年五一節後,美團閃購對外公佈的數據明顯有“應付差事”之感,數據少的就像是和尚的頭髮一樣。
在美團官網上的《美團閃購“五一”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中,只有各個細分品類同比增長的數據。業界最關心的日訂單量、日均訂單量等,全部缺失。
與其形成對比,京東秒送和淘寶閃購今年都是非常積極的公開日訂單量。
主編很負責任的猜測,美團閃購的真實數據或許並不喜人。美團閃購正式走向獨立,看似是美團在零售領域的新佈局,更多是應對外賣市場腹地遭受攻擊的臨時應對。
美團試圖通過閃購的獨立來轉移市場注意力,以掩蓋外賣業務被對手蠶食的事實。結合美團宣佈自2024年四季度不再公佈即時配送訂單量,更加證實了這種猜測。
03
根深蒂固的外賣思維
當然了,美團閃購現在的數據不多,但也不是沒有,比如被廣泛流傳的1800萬訂單,只是後續再無新的數據更新。
前文說了,節後美團閃購發佈了《2025美團閃購“五一”消費趨勢洞察報告》,該文全篇都是同比數據,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訂單量。
你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五一期間美團閃購上的熱門品類,大多是用戶在外遊玩,因爲人生地不熟的應急需求,或在特殊場景中的臨時性需求,因爲過往外賣習慣而打開美團閃購。
圖片來源《2025美團閃購“五一”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從美團閃購五一期間熱銷類目來看,“應急”消費佔到主流,只有在特別的場景中,此類消費需求才得以激發。也就是說,誰掌握了外賣流量入口,誰就可以把這一塊蛋糕給喫下,難怪京東秒送、淘寶閃購將戰場聚焦在外賣身上。
消費者眼中,美團依然是一個以外賣爲主的服務平臺,對於其零售業務的認知和信任度相對較低。
回溯美團的發展歷史,多次進軍零售業務,屢戰屢敗。
2010年3月4日美團正式上線,第一單銷售的就是商品,是相對小衆的梵雅紅酒,賣出了79份,銷售額4000元左右。
美團成立之初參考的是美國Groupon,後者業務範圍覆蓋實物團購,只是發展中逐漸側重到店、外賣、酒旅等業務。
但美團電商夢之火一直未熄滅,到後來的團好貨、美團優選、小象生鮮等項目,相繼上馬,不過均未能取得像樣的成績。
但沒關係,美團家大業大,輸得起。
自誕生就涉獵實物零售,近兩年爲何仍屢戰屢敗?其根本原因在於未能擺脫外賣思維的束縛,嚴重拉了後腿。
04
美團閃購,只是外賣運力釋放而生的次生市場?
美團閃購目前的熱銷類目顯示,“應急”消費佔據了主流,用戶多是在臨時性需求時選擇閃購,如臨時需要一個鼠標、手機充電線等,或朋友聚餐時點個酒。從消費心理學上來說,該類型需求會讓用戶放低價格、品質、服務等層面的標準,只要能盡“快”拿到商品就OK。
但這種基於特別場景的“臨時性”一旦消失,購買決策也會“嚴苛”起來。
這種應急/臨時性消費場景與點外賣類似,這個垂類蘊含的市場和更爲深廣的近場零售遠不在一個量級。
美團在零售領域的佈局缺乏深厚根基和發展潛力,難以與其他二十多年專注於零售業務的平臺相抗衡。
美團閃購的用戶結構也相對單一,主要集中解決快速飽腹的需求,至少目前的品牌形象,難以吸引更廣泛的消費羣體。
美團閃購如果不能突破外賣思維的限制,提升其零售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將很難在即時零售領域取得進一步的成功。
即時零售是一次偉大機會,匆忙上馬的美團閃購,似乎仍舊雷聲大雨點小。外賣思維做不好即時零售,更妄談在大零售業態裏“翻江倒海”。匆忙獨立的美團閃購未能擺脫外賣思維的束縛,未來還有很多課需要補。
不過,未來即時零售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預計2030年將超過2萬億元。這個賽道很大,且剛剛開始發力,這場耐力賽,仍將是超級玩家纔有資格一戰的王者局。
618開戰,即時零售也成了重要的分戰場,補貼和折扣讓用戶搶到了手軟。
對於消費者的我們來說,紅黃藍一直打纔是最好的。25補20的卷,香!!!喝不完的奶茶,爽!!!紅色騎手、藍色騎手送的外賣又有品質,又便宜的話,幹嘛不換家平臺呢?
外賣如此,即時零售也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