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虎牙公司公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虎牙公司總收入達15.1億元,實現同比企穩,環比上升。其中,來自遊戲相關服務、廣告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52.1%至3.7億元。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該季度歸屬於虎牙公司的淨利潤爲2400萬元。用戶數據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虎牙移動端MAU(月均活躍用戶數)達8340萬,付費用戶爲440萬。
值得關注的是,在至多1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下,截至2025年3月末,虎牙公司已經回購2100萬股虎牙股票,共計價值6980萬美元,未來還將繼續通過股息和回購等方式持續回饋股東。
戰略轉型穩步執行業務和運營基本面繼續鞏固
在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總收入數據時,虎牙公司聯席CEO兼高級副總裁黃俊洪在季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虎牙總收入實現了同比企穩和環比上升,達到15.1億元:“這得益於虎牙公司戰略轉型的穩步執行,推動遊戲相關服務、廣告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52.1%。”
在遊戲分發方面,虎牙公司深耕現有遊戲,通過與遊戲工作室的聯動及精細化運營策略,持續發掘虎牙遊戲直播生態中自然聚集的高商業價值用戶羣體的消費潛力,對遊戲分發業務提供更加穩固和均衡的支撐。今年第一季度,通過虎牙分發渠道的遊戲的總流水較去年同期增長逾倍,且環比有所增長。其中,在春節期間遊戲活動的助力下,《QQ飛車手遊》《和平精英》《三角洲行動》《英雄聯盟手遊》等多款遊戲在虎牙平臺的分發流水均實現顯著增長,較去年第四季度增長均超過50%。另外,在廣告業務方面,2024年年末,虎牙直播APP端對直播間呈現形式進行升級,帶來了效率更高的效果類廣告場景,這將有利於公司未來廣告業務的發展。
同時,虎牙公司持續加強直播內容生態建設,深化與遊戲廠商和內容平臺合作,並探索AI能力與電競賽事的融合,爲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虎牙公司聯席CEO兼CFO雷鵬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直播收入環比小幅增長,亦帶動總收入環比小幅上升。
分析師電話會上,虎牙管理層還表達了對於未來業績發展的信心。隨着本季度總收入同比企穩,以及多元業務增長和運營能力的繼續提升,管理層預計今年虎牙總收入將實現增長,同時,預計今年Non-GAAP經營利潤層面將得到改善。
新興業務潛力助力海外遊戲相關業務提升
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從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可見,海外業務有望成爲重要增長引擎。通過旗下的國際移動應用服務平臺等海外業務,虎牙公司也在探索提升在海外市場中的與遊戲相關的商業化能力,以更好發掘平臺內容和用戶流量的商業價值。在海外市場中,除了已有的應用營銷推廣和直播業務以外,還在嘗試和開拓多種商業模式,包括遊戲分發、遊戲道具售賣、區域獨代和遊戲廣告服務等,截至第一季度,已與多個廠商的約50款遊戲在海外進行分發和道具合作。
虎牙公司聯席CEO兼高級副總裁黃俊洪在季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些新興業務已開始快速發展,海外遊戲相關服務的收入在第一季度實現環比數倍增長。基於當前的業務軌跡和市場前景,我們有信心繼續擴大海外用戶覆蓋和業務規模。海外遊戲相關的商業化業務有着很大的潛力,有望成爲公司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首個觀賽AI智能體誕生創新探索驅動成長
在深耕遊戲直播行業並不斷拓寬業務邊界的同時,構建技術護城河至關重要。值得關注的是,基於“AI+直播”的公司核心戰略,虎牙已着手探索AI和電競賽事的融合創新。如近期推出的遊戲直播行業首個全場景觀賽AI智能體——“虎小Ai”就通過全鏈路AI技術重構觀賽體驗。
通過深度融合賽事數據分析、玩家行爲研究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虎小Ai”將AI角色從傳統的“輔助工具”升級爲“內容共創夥伴”,打造出“技術賦能內容、內容服務用戶”的閉環生態,爲電競直播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這些賽事體驗的創新,讓用戶在直播間找到了“既懂戰術又會整活”的觀賽搭子。據虎牙平臺統計,截至5月初,本次“傳奇盃S3”賽事已有超過30萬條彈幕,參與“虎小Ai”話題互動討論的彈幕佔比達約17%。這實現了觀賽體驗的躍遷,使觀衆更爲沉浸和互動地參與其中。
虎牙公司表示,在“AI+直播”策略下,接下來還將繼續推進AI驅動的創新探索,通過AI大模型貫穿“內容生產-分發-消費”閉環,爲虎牙在直播、電競和更多領域創造長期價值。
另據瞭解,2025年第一季度,虎牙公司以科技賦能非遺傳承、公益教育和紅色文化宣傳,通過年輕化視角和語態實現“破圈”傳播,爲公益事業注入新動能,該季度開展正能量直播950餘場,累計超7000小時,參與主播1000餘人次。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