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外
1. 花旗:下調短期金價目標至每盎司3150美元
花旗:預計未來幾個月黃金將在每盎司3000-3300美元區間盤整,將0-3個月目標價格下調至每盎司3150美元。
2. 野村:中美達成關稅協議超預期將中國股票升至“戰術性增持”
野村發表研究報告指,中美宣佈達成關稅協議,令市場大感意外,雖然近日投資者都紛紛預期關稅會有所削減,但野村認爲今次減幅遠超預期,全球股市亦“鬆一口氣”,預料可會成爲近期正面風險偏好的支持因素,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戰術性增持”。
3. 高盛:油價的中期風險偏向下行
受中美貿易會談影響,油價上漲。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受貿易政策樂觀情緒的影響,油價已從近期低點部分回升,但布倫特和WTI原油的價格可能會進一步小幅下跌,在2025年剩餘時間裏,均價分別爲每桶60美元和56美元,該預測基於以下假設:歐佩克在7月最後一次增加供應,不包括歐佩克、俄羅斯和美國頁岩油在內的全球供應增長強勁,需求放緩,但美國避免了經濟衰退。高盛表示,大量閒置產能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使油價的中期風險偏向下行。
4. 高盛:預計歐佩克+將在8月份停止增產
高盛表示,隨着經濟活動放緩和石油需求疲軟變得更加明顯,預計歐佩克+將從8月份開始停止石油供應的進一步增長。歐佩克將在7月份“最後一次”決定將日產量提高41.1萬桶。然而,預計硬數據將在夏末前後開始走弱,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長將從第一季度的60萬桶/日放緩至與第二季度持平。不過,產量前景面臨的風險仍偏向上行,特別是如果對產量目標的遵守情況沒有改善的話。
5. 德意志銀行:美國貿易進展對美元的影響尚不明確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喬治•薩拉韋洛斯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最近全球貿易戰緩和的進展對美元的影響尚不明確。他說,最近幾周有關美國貿易的更積極的消息在經濟增長方面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好處大於對美國的好處。這對美元不利,尤其是相對於經濟增長敏感的貨幣。然而,對於美國的外部融資而言,一個不那麼敵對的美國政府顯然對美元更有利,因爲它不會過於阻礙資金流入。
國內
1. 中金:關稅如進一步降級則美聯儲或有望降息
中金研報稱,關稅如進一步降級則美聯儲或有望降息。當前增長壓力並沒有體現,4月非農依然強勁、ISM製造業和服務業PMI也維持韌性,即便美聯儲想預防式反應也沒有充足理由,更何況鮑威爾任期明年5月結束,超前反應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因此美聯儲在平衡通脹和增長的“兩難”中,更可能選擇觀望,而非“先發制人”。不過,如果後續關稅風險能進一步降級,美聯儲則有機會再三四季度降息以緩解屆時的增長壓力。
2. 中信建投:出口管制致內外價差大幅走擴,稀土戰略地位重申需積極關注
中信建投研報稱,自4月4日我國對部分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以來,海外稀土供給偏緊,部分產品大幅上漲。參考此前我國對鍺、鎵、銻、鎢等產品出口管制之後,國內價格短暫下跌後均出現大幅上漲,因此國內稀土價格後續有望止跌反彈,大幅補漲海外。建議持續關注稀土板塊。
3. 道明證券:美債的避險作用仍令投資者擔憂
道明證券利率策略師表示,儘管近期市場波動有所緩解,但投資者仍對美債市場的避險地位感到緊張。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美國財政走向感到擔憂。“這可能導致債券期限溢價進一步上升、曲線更陡峭、對美債拍賣情況的擔憂加劇,以及評級可能被下調。”預計美債收益率曲線將進一步趨陡,這意味着短期和長期債券收益率之差將擴大。美國財政部可能會採取措施壓低融資成本,未來幾年將更加依賴美債的供應,甚至可能縮減長期美債標售規模。
4. 招商宏觀:預計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在7.10-7.3區間
招商宏觀研報稱,中美關稅談判取得積極成果,疊加5月7日推出的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的一攬子金融政策,預計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將持續回暖,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在7.10-7.3區間。貝森特表示7月4日左右將拿出“減稅法案2.0”,中美關稅談判取得積極成果疊加積極的財政態度或令美股、美元繼續受到一定提振。
5. 華泰證券:關注資產負債表運用能力強、業績增長穩健的頭部券商
華泰證券指出,2025年一季度大券商歸母淨利潤合計同比大幅增長92%,扣非淨利潤同比+51%,關注三大主線:1)擴表趨勢延續,金融投資規模驅動總資產進一步擴張,但槓桿率分化;2)投資貢獻增長,大券商投資類收入普遍增長,體現較強彈性;3)輕資本業務修復,一季度全市場日均股票基金成交額同比+71%,經紀淨收入同比提升、投行淨收入普遍改善、資管淨收入相對穩健。
6. 中信證券:預計二、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均有望突破萬億
研報指出,在2025年5月7日國新辦舉行的多部門新聞發佈會上,“雙降”超預期落地,體現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市場的呵護。回顧2020年以來的兩次“雙降”,“雙降”過後地方政府債發行均迎來明顯放量,“雙降”提前釋放的流動性一定程度上也平滑了後續地方債供給放量的衝擊。而對於今年而言,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仍相對較慢,後續仍有較大額度有待釋放,參考過往“雙降”後地方債的發行經驗,我們預計二、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均有望突破萬億,且三季度前能基本完成全年的發行額度。
7. 中信證券:持續看好未來6—12個月美股互聯網板塊投資機會
中信研報稱,從主流互聯網公司的一季報及二季度展望來看,板塊依舊具備較強業績韌性,判斷2025年互聯網公司上半年業績料將繼續保持高韌性,下半年業績預期雖然可能隨着關稅政策的變化調整,但最差的情形料已出現。中短期維度,流媒體、遊戲、本地生活等受關稅影響較低的板塊仍是避風港,後續若關稅談判持續改善,則順週期的在線廣告、電商、消費金融等有往迎來業績預期的反轉。
8. 德邦證券:繼續看多A股,看好內需、貿易恢復、科技三大主線
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程強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超出市場預期。當下,關稅的轉機、國內政策對沖都是市場重新加速上行的關鍵因素,有望帶動市場風險偏好重新上行。程強表示,繼續看多A股,行業配置維持三條主線:一是內需主線,推薦消費、建築、建材、金融和地產;二是全球供需再平衡,貿易恢復是剛需,利好油氣運輸;三是中長期主線的科技超跌反彈。不少科技股仍接近或大幅低於春季躁動以前的位置,主要分佈在半導體、光學光電子、軟件開發、消費電子、元件等行業,建議關注在關稅博弈中可能受益國產替代核心環節。(證券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