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賣引起的互聯網行業戰火,還在進一步蔓延。
近期,一度觀戰的餓了麼加入到百億補貼的槍林彈雨中,正式開啓“餓補超百億”大促。與此同時,淘天集團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爲“淘寶閃購”,並在淘寶app首頁Tab以“閃購”一級流量入口展示,首日上線50個城市,後續推廣至全國。
揮舞補貼大棒之後,淘寶閃購短期內實現了訂單爆發。上線六天,淘寶閃購的外賣日單量就超過1000萬單。
在這一貼身肉搏之中,美團推出多種措施應對。
3月底,美團將會員體系升級爲從普通到黑鑽的6個等級,覆蓋神券、酒店、出行、生活、影音及客服等六類權益。在美團外賣頁面,搶10元神券出現在顯眼位置,並且整點發送大額紅包。
新老玩家接連在外賣領域頻繁出招,實際是瞄準了即時零售這塊蛋糕。作爲即時零售最先起步的切入口,外賣自然成爲各大平臺打出的第一張牌。
美團閃購連放大招
4月15日,美團正式發佈獨立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主打“30分鐘好貨到手”。早在2018年,閃購就在美團內部上線,只是分散在平臺的各個品類,如今經過資源整合成爲獨立品牌,並宣稱這是“下一代購物方式”,試圖率先搶佔即時零售的用戶心智。
各大平臺追趕即時零售有着現實考量。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預計到2030年,國內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而華西證券研報數據顯示,自2020年起,電商市場年規模增速在10%左右,增量逐漸縮小,即時零售在2020-2022年的增速則超過50%,2023年同比增長29%。
“消費者的需求在進一步拓展,這使得即時零售不僅僅停留在應急場景。各大商家、品牌也把這一渠道當作新增量,尤其在3C數碼領域表現得更加突出。”業內人士韓梅(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2021年,美團閃購單日訂單量峯值超過630萬,總交易額超過600億元;2024年第三季度,美團閃購日均單量突破1000萬,峯值超過1600萬單;最新數據顯示,美團閃購的日均單量已達到1800萬單。
此外,即時零售場景提供的商品大多是基於線上用戶搜索、高度定製化的貨盤,爲品牌商家開闢了新增量。隨着即時零售渠道逐漸演變成日常化的購物平臺,低頻、高價值的品類也成爲了供給側拓展的重點。
近期,美團閃購聯合百餘家品牌零售商和廣大本地實體商家,推出即時零售行業首個全流程服務保障計劃“安心閃購”。此外,美團閃購還啓動了妝發節,接入了零售渠道的大牌美妝,並且突出了價格優勢。
接近美團閃購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美團此次推出安心閃購,希望能進一步優化整體服務體系,爲消費者提供超過電商標準的服務體驗,對全品類商品提供官方取退服務。與此同時,幫助商家建立極速處理退款能力,對手機等高價值數碼產品上線品牌官方售後認證等。
即時零售拼什麼?
隨着阿里的高調入局,各大平臺的戰況也進入白熱化階段,紛紛把對即時零售的競爭放在檯面上。
對於阿里和京東來說,如果不持續加碼,其電商份額就會被稀釋,而美團也不能任由基於外賣建立的高效配送體系失去競爭力。這場事關拓展和防守核心業務基本盤的拉鋸戰,各家都拿出了頂級配置。
“美團閃電倉業態代表了當前即時零售的進化趨勢,是促進即時零售供給生態繁榮的關鍵所在。”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2024美團即時零售產業大會上表示。
當前美團閃電倉數量已超過3萬個,到2027年,美團閃電倉將超過10萬個,覆蓋全品類、全區域,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從閃電倉的品類來看,這些閃電倉的SKU高達6000多個。
在美團副總裁、閃購事業部負責人肖昆看來,閃電倉業態正在持續進化,其在下沉市場爬坡迅猛,2024年美團便利店閃電倉在下沉市場開倉1866家,各個垂直品類的閃電倉也蓬勃發展。閃電倉的技術和設施也不斷升級,並深入供應鏈。更重要的趨勢是,大型零售商正在加速佈局閃電倉。
淘寶閃購重新對阿里體系的零售板塊進行了排兵佈陣,包括整合餓了麼餐飲外賣、盒馬、天貓品牌旗艦店資源,首批覆蓋200家核心連鎖品牌,打通線上線下庫存與價格體系。
早期就打造好配送體系的京東同樣有備而來,並把即時零售列爲爲“三大必贏之戰”。2024年5月,京東整合了旗下即時零售品牌“小時達”和“京東到家”等,升級推出“京東秒送”。
通過整合“秒送”頻道、達達騎手網絡與主站流量,並藉助高頻外賣訂單和低頻即時零售品類(如生鮮、3C數碼、醫藥)的增長,京東希望形成“電商+本地生活”的協同效應。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隨着京東對外賣業務的積極推進,到4月17日,京東APP日活躍用戶規模達到1.36億,較外賣上線首日增長2073萬,同時用戶打開頻次與停留時長也有所提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即時零售的競爭已超越單一業務範疇,正演變爲平臺生態的整體對抗。
“京東通過外賣高頻場景反哺其3C、家電等高毛利業務;美團則以‘零售+科技’的戰略,將外賣作爲本地生活超級入口,逐步滲透酒水、鮮花、電子產品甚至家政服務;淘寶閃購則走了一條‘輕資產重協同’的路徑,通過整合餓了麼、盒馬及天貓的即時零售資源,打造‘電商+本地服務’的融合生態。”他認爲。
某種程度上,如何將即時零售嵌入自身生態的“毛細血管”,並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精準匹配與高效協同,將影響到誰會佔據優先主動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