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象 王鐵梅
五一假期之前,一條關於愛奇藝自制熱播劇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第一——“《無憂渡》大結局是愛奇藝改的”,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人對此表達不滿,愛奇藝官方的抖音和微博評論區紛紛被“攻陷”,但至今未收到愛奇藝公開回應。
“期待了好幾年的劇,結局就這麼被平臺不聲不響地改了,我們肯定不能接受。投訴、要求退會員費也都試過了,但愛奇藝似乎就打算這麼拖到事態平息。不知道我們觀衆的感受算什麼?”《無憂渡》的忠實觀衆小詩表示。
愛奇藝CEO龔宇此前在4月27日的導演大會上大吐苦水,“雖存在自身不足,但主要問題源於市場環境”,如今,愛奇藝卻因“不夠尊重觀衆”指控而深陷輿論漩渦,顯然,這並非龔宇一句“市場環境”可以帶過的。
龔宇的針對影視行業的一系列發言,像一份“免責聲明”一樣,將問題全部推向外部。
01 編輯成了“背鍋俠”
《無憂渡》實際上並非今年愛奇藝的新劇,而是三年前拍攝的一部志怪題材的單元劇,因爲題材新穎,演員知名,一直以來都備受期待。因爲種種原因,推遲到了今年開播,三年的等待讓觀衆對《無憂渡》的期待值不降反升,播出反響也相當熱烈,成爲了2025年愛奇藝熱度最快破9000(平臺熱度值)的劇。
然而到了播出尾聲,原定的he(happy ending)結局卻變成了兩位主角無法長相廝守的遺憾be(bad ending)結局,這引起了觀衆的不滿。
這時,一張來源於“愛奇藝世界大會”的ppt圖片或揭示了結局反轉的原因。圖片顯示,愛奇藝在劇本開發階段使用了AI工具“劇本工坊”對《無憂渡》結局進行評估,認爲原定的圓滿結局缺少“現實感”,建議改爲遺憾的版本。
“並不是說我們觀衆接受不了遺憾結局,而是這個結局完全是不合邏輯地,沒有必要的,就是在強行爲了遺憾而設置的。我們等了三年,又追了這三十多集,看到這個結局,真的有種被詐騙的感覺。這種行爲不僅不尊重觀衆,也完全不尊重編劇和整個劇組的創作。”小詩向“市象”表示。
《無憂渡》的編劇趙娜也在事態發酵後表示,自己是寫了圓滿結局,但因“製作難度太大”被否掉了。
這顯然並非唯一的原因。愛奇藝在“世界大會”中公開過一個所謂的“中國觀衆淚點公式”,認爲70%的真實細節+20%的反套路+10%的留白就能夠達到100%讓觀衆“破防”的效果。不難看出,愛奇藝對於更改《無憂渡》結局的這一行爲,甚至是自鳴得意的,認爲這是一個反套路的明智決定。
這樣的“武斷”不在少數。龔宇在導演大會上表示,現如今觀衆對於劇集的棄看率實在太高,大部分看完第一集就不再看了,能堅持看完全劇的觀衆不到10%。龔宇將棄看率高的問題歸攏到“劇本節奏不夠快”上,言外之意似乎在責怪編劇沒有重點,以及觀衆缺少耐心。
對此,業內資深編劇林旺感到有些荒誕。“現在的影視行業,堪稱畸形。編劇對劇情沒有決定權,卻要爲口碑差的劇背全部罵名。”林旺表示,“《無憂渡》並非個例,而是常態。”
有編劇告訴“市象”,現在的影視行業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項目,爲了能夠過會立項,前十集劇本找高價的優秀編劇來完成。一旦立項,就拿前幾集的劇本招攬頭部演員、組建班底,接着就馬上換編劇,用成本更低的編劇團隊完成後續劇本。這樣的模式下,劇本話語權完全在製片方手中,編劇根本無法控制劇情走向,編劇的基本權利也難以得到保障。
2022年的愛奇藝熱播劇《田耕紀》就在播出後遭到質疑,觀衆認爲其後半部分劇情走向奇怪,結局相當不合邏輯。該劇編劇金媛媛曾公開控訴被劇方拖欠稿酬、署名權無法保證、劇本遭到隨意更改、並且劇方惡意濫用強勢地位隨意叫停合同。金媛媛表示,自己在劇播後和觀衆一起在電視上觀劇才發現,自己無法認同的不合理結局還是被落實到了最終劇情中。最終金媛媛選擇起訴劇方,並且最終勝訴。
無獨有偶,愛奇藝爆劇《隱祕的角落》、優酷熱播劇《護心》、騰訊熱播劇《濾鏡》,全部出現了編劇維權事件。“這些大項目的編劇,已經是圈子裏比較有能力和人脈的編劇了,但依舊無法維護自己的基本權利。哪怕寫了一大半的劇情,依然隨時會被踢出局,沒有署名權,編劇行業被‘白嫖’已經是行業常態了。”林旺感到很無奈。
編劇作爲一部劇的核心和靈魂,卻在行業中的處境舉步維艱,這是影視行業的沉痾。
02 愛奇藝“絲滑”進軍短劇
除了吐槽如今影視劇成本過高、資源浪費之外,龔宇還明確提到,女性觀衆喜好變化太快,也是影視行業艱難的原因之一。
“觀衆價值觀、審美觀的變化。男性觀衆的審美基本沒有變化,永遠喜歡18歲的姑娘。但是女性觀衆一直在變,先是愛哥哥,後是愛弟弟,再然後是大叔,還沒來得及創作,又喜歡男男、女女。”
將問題歸咎於觀衆審美后,龔宇順理成章地提出“做短劇”的想法,因爲“觀衆既然審美變化快,那麼用短劇可以迅速抓住觀衆注意力。”
對此,豆瓣評分9.6分的神劇《山花爛漫時》編劇袁子彈曾明確表示:“觀衆的情緒是多樣化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創作者想精準打中他們的情緒價值是不可能的。”
林旺也告訴“市象”,編劇應該關注自己能爲觀衆提供什麼,因爲文化產業應該引領大衆審美,而不是跟在後邊跑。“越是影視寒冬,平臺越應該清楚,市場真正需要的永遠是內容的深挖和匠心的呈現,而非精準計算的套路。現在龔宇明確提出要求迎合市場,但編劇和觀衆都心知肚明,硬套公式的下場不會好。”
愛奇藝四月推出的迷霧劇場力作《烏雲之上》,在林旺看來就是套公式的結果。《烏雲之上》劇集數量僅有17集,符合平臺削減集數的要求。題材是女性視角下的懸疑大戲,並且主角也是撐得起劇的演技派女演員孫儷,可以說是要素拉滿。
但劇集播出效果依舊不盡如人意,被吐槽作爲刑偵劇,故事線卻是稀碎。導演試圖通過在懸疑劇裏使用“多線敘事”來體現高級感,但卻沒有能力處理好幾條線之間的關係,最終呈現只有混亂和無序,評分只有6.3分。
平臺要求削足適履,不擇手段地迎合市場,往往會使結果南轅北轍。龔宇顯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爲短劇雖然不高級,但足夠迎合市場,且成本低,資金迴轉快,所以進軍短劇已成必然。因爲微短劇衝擊了長劇市場,所以必須先喫飽飯再談詩和遠方。
長劇行業艱難的確是現實,但原因是否能歸咎到龔宇嘴裏的“微短劇的衝擊和觀衆審美的變化”,還有待商榷。林旺認爲,長劇的受衆是永遠存在的,微短劇搶不走這些人,尤其是豎屏短劇,無論現在如何風光,都不是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行業。
“短劇說到底還是流量遊戲,編劇其實最清楚這一點,因爲微短劇的劇本撰寫完全是爲了反轉拼湊情節,爲了流量硬寫劇情,劇本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夠不夠爆,而合理性和邏輯性都不在考慮範疇之內。這樣的生態走不長久。”
林旺表示,“所以長劇去做所謂的短劇化,就是一個僞命題,因爲二者的底層邏輯天差地別。龔宇如果認爲這樣可行,那麼愛奇藝的未來可以預見。”
03 當遮羞布被扯下
在歸結完了觀衆和短劇的問題之後,面對愛奇藝如今營收大幅下降的現實情況,龔宇認爲市場原因是衝擊愛奇藝的一大因素。
從愛奇藝的財報來看,似乎不難理解龔宇爲何着急。自2022年連續 多個季度盈利的愛奇藝在去年第四季度被打破,3年後再度陷入單季虧損境地。去年全年營收同比下降8%、年淨利潤更是大跌60.32%,創下過去幾年來最大跌幅。而這還是在愛奇藝不斷壓縮成本,節衣縮食的情況下達成的。
近一年來,愛奇藝股價跌幅超過60%,4 月份股價一度跌至1.53美元,是上市以來的最低點。而龔宇曾經認爲最重要的會員服務營收,也從2023年的203億元,在2024年降至177.6億元。同時,愛奇藝選擇不公佈具體會員數量。
去年作爲公認的影視寒冬年,長視頻平臺似乎都不好過。但對比愛奇藝的會員服務營收降幅,騰訊視頻卻依舊維持了較低的會員降幅。騰訊視頻公佈其2023年會員數量爲1.17億,2024年爲1.13億,去年會員數量僅減少0.04億,較爲平穩。顯然,一句“市場不好”,並不能解釋這樣巨大的落差。
“我認爲龔宇東拉西扯,就是不願意承認愛奇藝沒做好,這樣的挽尊手段反而讓愛奇藝把長劇平臺最後的尊嚴也丟掉了。市場不好、短劇衝擊都是事實,但這並不代表觀衆就不願意爲了內容付費,而是在做消費決定時會更加謹慎,選擇更加值得的平臺和內容。”林旺告訴“市象”。
“這實際上也給了平臺一個機會,倒逼其內容質量提升。所以無論龔宇願不願意承認,願意付費的長劇觀衆依然在,只是可能不再選擇愛奇藝。”
從眼下來看,龔宇在導演大會上針對行業的幾番訴苦,沒能獲得多少認同,還適得其反地引起了觀衆的反感,各個社交平臺上吐槽聲一片。
“我們還在爲平臺隨意更改結局的《無憂渡》奔走維權,再看龔宇的種種發言就更爲可笑。事實上,找再多的藉口也無法掩蓋愛奇藝的傲慢和自大。如果學不會尊重觀衆,進軍短劇和內容電商也作用不大。”小詩表示。
(文中部分人物爲化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