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近期,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元生物)更新了招股書,持續衝刺科創板。
時間線來看,2022年12月29日公司正式遞表,保薦機構為國泰海通證券。按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框架下,禾元生物面臨着連年的虧損,公司也坦言新藥所面臨的研發風險。與此同時,公司還涉及337調查及重大訴訟,這或將為上市前景蒙上一層烏雲。
天眼查顯示,禾元生物成立於2006年11月,公司產品主要包括藥品、藥用輔料以及科研試劑。
產品暫無商業化,重金研發投入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藥品中:(1)HY1001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OsrHSA)已完成針對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癥患者的國內III期臨牀試驗並取得臨牀研究報告(CSR),研究結果顯示其已達到主要和次要臨牀研究終點,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公司已於2024年6月完成了與CDE的Pre-NDA溝通會議,CDE認為HY1001具有明顯臨牀價值。2024年8月HY1001用於「低白蛋白血癥」適應症的藥品註冊申請正式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公司已向CDE提交HY1001用於「低白蛋白血癥」適應症的新藥上市申請(NDA),並於2024年9月獲得受理,目前藥品上市審評進展順利。
(2)HY1002治療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兒童感染性腹瀉的重組人乳鐵蛋白溶菌酶口服液已完成II期臨牀試驗,並完成了與CDE的II期臨牀結束會議(EOP2)溝通。
(3)HY1003植物源重組人α-1抗胰蛋白酶(OsrhAAT)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並已完成在美國開展的I期臨牀試驗,完成與FDA的EOP1會議溝通,FDA同意發行人開展後續臨牀試驗。
(4)HY1004植物源重組瑞替普酶已獲批開展臨牀試驗;(5)HY1005-1口服重組人糜蛋白酶凍乾粉針對胃鏡檢查時去除胃內粘液適應症已完成I期臨牀研究,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正在開展II期臨牀研究;(6)HY1005-2重組人糜蛋白酶針對胸膜炎適應症已完成I期臨牀研究單次給藥階段的全部受試者入組。此外,公司尚有多個植物分子藥物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發行人擁有22項境內發明專利與62項境外發明專利,合計18項8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
針對新藥研發風險,禾元生物表示,重組人血清白蛋白藥品目前僅在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獲批上市,技術路線尚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HY1001可能存在無法獲准註冊上市的風險;公司其他在研產品有着更高的無法獲准註冊上市風險。
公司詳細表示,其他產品HY1002已完成II期臨牀試驗,HY1003已完成I期臨牀試驗,HY1004已獲批開展臨牀試驗,HY1005-1正在開展II期臨牀研究,HY1005-2處於I期臨牀研究階段。HY1006和HY1007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根據Biomedtracker的統計,一款創新藥從進入臨牀到獲批上市的成功率約為7.9%。其中I期臨牀成功率為52%,II期臨牀成功率為28.9%,III期臨牀成功率為57.8%,提交上市申請(NDA)到註冊上市的成功率為90.6%。
有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醫藥行業普遍存在研發週期長,商業化週期長,甚至於最終推向市場後可能不達預期的現實難。一定程度上,公司的產品進程也在與同行產生無形的競爭,風險較大與收益較高也是一體兩面,多數醫藥類企業會選擇赴港上市,近年來隨着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標準的放寬,所以像禾元生物就選擇了到科創板。
2022年-2024年(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1億元、1.59億元和1.17億元。公司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為3.86億元,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614.48%。
招股書介紹,公司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始終將研發能力視為核心競爭力和核心驅動力之一。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確保了各在研管線的有序推進、促進了現有核心研發平臺的技術迭代、推動了新技術平臺的探索應用。
三年虧損近5億,被337調查或重大不利
總體財務數據層面,報告期內,禾元生物實現營收分別為1339.97萬元、2426.41萬元、2521.61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4億元、-1.87億元、-1.51億元,三年合計虧損4.82億元。
禾元生物表示,公司藥品尚未獲批上市銷售,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藥用輔料、科研試劑的銷售,營收規模相對較小,主要系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相關產品、蛋白酶K以及技術服務產生。暫無法彌補上述大額開支,導致報告期內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與此同時,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也不太樂觀。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6640.34萬元、-1.23億元及-5353.40萬元。公司無藥品銷售收入,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藥用輔料、科研試劑的銷售,營收規模較小,且隨着公司各項業務不斷推進、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各項費用支出不斷增加,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較大。
同一時期,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3.58億元、-1.02億元及-1.26億元,主要系發行人於2021年啓動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總部和研發生產基地建設,並於2024年啓動中國西部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及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產生較多廠房建設及設備購置的支出所致。
禾元生物招股書所披露的被337調查訴訟事宜也引發外界關注。
2022年9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337調查終裁:對發行人進口的未經授權侵權產品和存在侵權10,618,951的產品發佈有限排除令,並終結本案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2020年12月,Ventria Bioscience 依據《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337節規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特定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及其產品在培養基應用(Certain Planted Derived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發起337調查,併發布普遍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禾元生物為列明被申請人。
2021年1月,ITC決定啓動337調查(調查編碼:337-TA-1238)。同年2月,Ventria Bioscience向美國堪薩斯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以下簡稱「堪薩斯州訴訟」),指控發行人侵犯其951專利和416專利,請求法院確認發行人故意侵權,並要求發行人支付賠償、加重賠償、利息和維權支出。根據美國《民事訴訟法》第1659條的規定,在337調查同時提起侵權訴訟的,平行訴訟應中止審理,發行人於3月向美國堪薩斯州聯邦地區法院申請中止審理獲准,同時,法院要求當事人在337調查結束後7日內書面告知法院調查結果。
2021年8月,ITC基於申請方撤回,終止本案關於註冊專利號8,609,416和不公平競爭的調查。2021年11月,ITC基於申請方撤回,終止對美國註冊專利號10,618,9512項申訴的調查。
2022年9月,ITC作出337調查終裁:對發行人未經授權的侵權產品(存在侵權美國註冊專利號10,618,951的產品)發佈有限排除令,並終結本案調查。根據終裁結果:發行人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中的聚合體(包含二聚體及多聚體)含量低於2%的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不得在美國銷售,聚合體含量不低於2%的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不構成侵權。337終裁結果發佈後,發行人對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進行了質量標準調整,確認其產品的聚合體含量不低於2%。
2022年11月,基於終裁結果,Ventria Bioscience向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起上訴並提交複審請求書。2022年12月,發行人已就Ventria Bioscience上訴事項應訴並於2023年1月就終裁結果向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起上訴。
2023年3月,VentriaBioscience撤回上訴,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批准其撤訴申請。2024年9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已就該案完成口頭辯論。
2025年2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作出判決,維持ITC作出的337調查終裁結果。堪薩斯州聯邦地區法院訴訟預計將在上述判決生效後恢復審理。
根據金杜律師事務所出具的《關於禾元生物與Ventria公司專利侵權訴訟侵權損害賠償金額等事項評估報告》,若堪薩斯州法院僅在337終裁結果的範圍內做出判決,發行人可能面臨不超過15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額,對未來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影響有限。337調查對發行人2022年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的對美銷售造成不利影響,當年對美銷售收入下降較多。
337終裁結果發佈後,發行人對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進行了質量標準調整,對美銷售已逐步恢復,2023年對美銷售收入已恢復至337調查前的水平。
若堪薩斯州法院進一步做出對發行人不利的裁決,禾元生物可能面臨較大金額的賠償,且會對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