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萬億巨頭的新徵程

七彩雲龍
05-15

近日,中國平安在深圳觀瀾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會及2025年第一次A股、H股類別股東會。這場持續兩小時的會議吸引了108家A股股東和9家H股股東現場參與,創下近年來提問數量新高——股東們拋出29個問題,從分紅到投資策略,從戰略佈局到市值管理,幾乎覆蓋了所有投資者關心的核心議題。而昨天的市場給出了最直接的回應:中國平安A股最高漲幅5.18%,股價突破55元,市值重回萬億;H股同步最高上漲4.49%,創近兩個月新高。本人持有平安股票多年,給朋友們聊聊這裏面的看瓜。

一、真金白銀的分紅:連續13年增長的底氣從何而來?

股東會高票通過了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1.62元(含稅),全年股息達2.55元/股,同比增長5%,合計派息461.74億元。

這是平安連續第13年提高分紅金額,上市以來累計分紅超過4000億元。對普通小散來說,這相當於每年收到一筆“固定紅包”。我算了一筆帳:如果持有1萬股平安股票,今年能拿到2.55萬元股息,相當於每月多了2125元收入,足夠覆蓋普通家庭的日常水電費。

爲什麼平安敢持續大手筆分紅?財務官付欣的回答很實在:“核心業績的穩健性是最大底氣。”2024年平安淨利潤同比增長47.8%,達1266億元,相當於每天淨賺3.47億元;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4.9%,顯示主業造血能力強勁。更關鍵的是,平安手握5.73萬億元投資資產,相當於海南省全年GDP的2.3倍,這些“彈藥庫”在低利率環境下通過配置高股息銀行股(如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去年綜合投資收益率達5.8%,跑贏行業平均水平。

不言而喻,分紅是檢驗公司盈利能力的試金石。平安的股息率目前約4.8%,高於多數銀行理財產品,且連續增長的紀錄證明其現金流穩定性。不過要注意,分紅不是越高越好,需結合公司再投資需求。平安此次同步啓動500億元發債計劃,正是在分紅與發展間尋找平衡——用低成本債券置換高息舊債,既維持股東回報,又爲醫療養老等新戰略儲備資金。

二、戰略錨定“醫療養老”:萬億市場的卡位戰已打響

股東會通過《2025-2027年發展規劃》,明確“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驅動戰略,重點佈局健康險、高端養老社區和AI醫療。

如果你去平安的線下門店,會發現現在除了賣保險,還能體驗智能健康檢測、預約三甲醫院專家。這背後是平安正在構建的“保險+醫療”閉環:截至2025年3月,近2.45億個人客戶中,63%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包括家庭醫生、慢病管理、養老社區入住權益等。

這場戰役的勝負手在哪裏?董事長馬明哲透露了三個關鍵動作:

1.健康險產品迭代:推出“保險+健康管理”組合,比如買重疾險送全年免費體檢,保費與健康指標掛鉤,激勵用戶改善生活方式。

2.養老社區擴張:目前已落地12個高端養老社區,入住率超90%,未來三年計劃再建20個,覆蓋一二線城市。

3. AI醫療大模型應用:平安健康的AI醫生能自動生成個性化健康方案,準確率達92%,已服務超5000萬人次。

醫療養老是萬億級藍海市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8億,慢性病患者超3億,但商業健康險滲透率不足10%。平安通過“保險+服務”模式,既能提升客戶黏性(持有平安醫療權益的客戶退保率比普通客戶低37%),又能開闢第二增長曲線。據測算,醫療生態每貢獻1元收入,可帶動綜合金融收入增長3.2元。

三、市值管理組合拳:被低估的大象如何起舞?

股東會批准註銷1.03億股回購A股,減少註冊資本,並授權董事會增發不超過10%的H股。

這招“回購註銷+增發H股”的組合拳,堪稱教科書級市值管理。簡單來說:

• 回購註銷:用50億元回購股票並註銷,直接提升每股收益(EPS),相當於給股東“變相送股”。

• 增發H股:在港股市場增發新股,引入長期機構投資者,優化股東結構。

市場爲何買賬?聯席CEO郭曉濤的解釋很到位:“我們要用資本的槓桿撬動更大價值。”目前平安A股市盈率(PE)僅8.5倍,市淨率(PB)0.9倍,均處於歷史低位。通過回購註銷,可提升估值中樞;而增發H股籌集的資金,將用於醫療養老等ROE(淨資產收益率)更高的新業務,形成良性循環。

市值管理需要長期耐心。平安管理層明確表示,短期股價波動不重要,“戰略執行的確定性”纔是關鍵。從歷史數據看,平安過去十年市值增長超300%,但過程中經歷多次估值修復與回調。作爲投資者,更應關注其醫療養老戰略落地進度、新業務價值增長等核心指標,而非糾結於短期漲跌。

四、投資策略的底層邏輯:穿越週期的“五個匹配”原則

在回答股東關於投資策略的提問時,郭曉濤反覆強調“五個匹配”原則:投資週期匹配、資負匹配、收益匹配、風險匹配、競爭匹配。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用大白話解釋就是:

• 不追熱點:提前3-5年佈局高股息資產,比如銀行股、公用事業,而非跟風炒AI、新能源。

• 長短結合:用長期資金(如壽險保單資金)配置長期債券,用短期資金(如活期存款)參與流動性管理。

• 風險分散:權益類投資不超過總資產的20%,且集中在低波動、高分紅的藍籌股

平安去年增持銀行股超200億元,目前持有招商銀行12%股份、農業銀行5.8%股份,這些股票股息率均超5%,且股價波動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這種“防守反擊”策略,在當前利率下行週期中尤爲有效——既鎖定收益,又避免市場波動衝擊。

普通小散怎樣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參加完這場股東會,我對平安的投資邏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1.短期看分紅:4.8%的股息率提供安全墊,每年穩定的現金流可覆蓋生活開支。

2.中期看戰略:醫療養老生態的落地進度,將決定未來3-5年的增長天花板。

3.長期看估值:當前PB低於1倍的估值,隱含市場對其轉型失敗的擔憂,但歷史數據顯示,平安每次戰略調整後都會迎來估值修復。

對於平安這類巨頭,需要克服“賺快錢”的心態,無慾有求,方爲人上。就像馬明哲在會上說的:“我們珍惜股東每一分錢,要讓資本發揮最大價值。”與其猜測今明股價是漲是跌,不如多關注公司的戰略執行和生態建設——畢竟,真正的價值增長,往往發生在市場預期差最大的時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