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國際5年連虧近14億 AI及出海能否築就業績拐點?

新浪證券
05-15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光心

2025年3月17日,金蝶國際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2.56億元,同比增長10.15%,實現歸母淨利潤-1.42億元,雖虧損同比收窄,但仍未實現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是連續第五年虧損,五年虧損總金額近14億元。

在財報披露之後的第二個交易日,金蝶非執行董事董明珠便以每股15.35港元的價格減持10萬股,其持股比例降低至0.01%。此次減持的股東身份特殊,減持的時點又相對敏感,其難免引發市場遐想。

這家成立30年的Saas巨頭緣何陷入虧損?把希望放在“出海”及“AI”戰略上的金蝶國際何時能迎來由虧轉盈的曙光?

雲轉型拖累業績 償債能力與增速減緩引人注目

金蝶國際的虧損困境或來自於其轉型的陣痛。

金蝶成立於1993年,早期依賴財務管理軟件起家,1999年切入ERP領域,2011年又開始推進雲轉型。

從收入角度來看,金蝶國際的雲轉型可謂是相當成功。

2020年,金蝶國際的雲服務收入佔比便首次超過50%,達到56.98%。2024年,公司雲服務收入佔比更是達到了81.63%。可以說當下的金蝶國際已經實現了從傳統軟件供應商到雲服務供應商的蛻變。

然而,就盈利角度而言,金蝶國際雲服務業務的盈利表現可不容樂觀。

2020年到2024年,金蝶國際雲服務業務帶來的盈利分別爲-6.07億元、-6.95億元、-5.61億元、-3.69億元、-2.41億元,雲服務業務的“拖累”影響了公司業績表現。

在雲服務業務佔比首次超過50%的2020年,金蝶國際由盈轉虧,歸母淨利潤直接由上一年的3.73億元大跌至-3.35億元,此後金蝶國際便陷入連續虧損,2021年到2024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02億元、-3.89億元、-2.10億元、-1.42億元。

顯而易見的是,雖然金蝶國際在轉型陣痛期陷入虧損,但其數額在顯著收窄。金蝶國際的管理層也在年報後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預計2025年會實現盈虧平衡,雲業務的盈利能力也會繼續改善。

雖然公司的虧損困境在逐漸化解,但金蝶國際所面臨的短期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一是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引發市場的關注。2023年到2024年,金蝶國際的流動比率由1.26下降至1.03,其流動資產淨值由11.74億元下降至1.52億元,同比下降87.05%。與此同時,金蝶國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由29.64億元下降至15.30億元,一年內減少了14.34億元。

二是金蝶國際的雲服務業務的增速顯著下降。2022年和2023年,金蝶國際雲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速分別爲34.6%、21.3%,而2024年雲服務業務收入增速卻只有13.4%。此外,NDR(淨金額續費率)作爲SaaS中衡量客戶留存率的重要指標,其達到100%爲及格,100%以下說明企業正從當前的客戶羣體中失去收入,而2024年金蝶國際的NDR爲95%。

海外業務方興未艾 AI之路前景難料

雲業務難以支撐盈利,金蝶便又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於是“出海”與“AI”成了金蝶新的敘事主題。

早在2023年12月,金蝶國際就曾宣佈與卡塔爾投資局(簡稱QIA)達成最終協議,QIA將投資約2億美元作爲對價,認購金蝶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後,當時約佔金蝶總普通股的4.26%。

2024年11月,金蝶國際在新加坡舉行“獅城啓航-金蝶雲AI創新發佈會暨金蝶新加坡開業典禮”。金蝶集團總裁章勇表示,金蝶國際將以新加坡金蝶作爲拓展海外業務的橋頭堡和國際業務中心,立足新加坡,輻射東南亞,助力中企出海,深耕本地市場,服務全球企業。

2025年2月,金蝶國際宣佈成立卡塔爾公司,進軍中東市場。

在公司的積極佈局之下,金蝶國際的業務已遍佈172個國家和地區,支持42種語言,服務1000多家客戶實現海外數字化運營。

然而,從業績表現上來看,海外市場的業績貢獻還並不出衆。2024年,金蝶國際的來自海外的收入僅有0.70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僅有1.12%。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海外業務的營收增速爲63.37%,較上一年14.28%的水平顯著提升,隨着近年公司出海戰略逐步落地,未來來自海外市場的業績或會有所表現。

AI也是金蝶國際下一階段的戰略重點。

其實早在2024年初,金蝶國際便表示,未來三年將以AI作爲優先發展方向。

在此次業績發佈會上,金蝶國際總裁章勇則進一步明確表示,金蝶國際已經制定了“ALL IN AI”戰略,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AI方面投入,希望AI成爲金蝶的一個核心能力。

據悉,公司在AI領域的具體動作將包括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將蒼穹平臺升級爲AI管理平臺、推出智能助手Cosmic 9等。

作爲深耕企業軟件服務領域30餘年的行業老將,入局AI大模型是其改革求變、尋求價值增量的必爭之地。金蝶國際董事會主席、CEO徐少春也直言:“AI轉型將比雲轉型更徹底。”

而當下,AI的商業化模式並不清晰,其背後的研發與算力投入也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金蝶國際的AI戰略能否使其煥然一新、擺脫虧損,仍有很大的變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