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極端天氣以及反覆變卦的特朗普 有望催生600億美元“避險藍海”:巨災債券

智通財經
05/15

智通財經APP獲悉,全球頂級對沖基金Fermat Capital Management 預計,今年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市場規模有望罕見激增20%,在極端天氣頻發、人口密度上升愈發擠壓有限的資源、通貨膨脹率不斷加劇以及令投資者們捉摸不透的特朗普頻繁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的時代中,這類基於災害以及極端金融風險的冷門債券市場正日益受到華爾街投資巨頭甚至某些散戶投資者極度青睞。

“市場已到達拐點,”Fermat董事總經理兼聯合創始人John Seo在採訪中表示。“在我看來最關鍵的因素是通脹。”他強調,尤其是長期通脹因素使歐洲和美國重建遭受自然災害破壞的房產成本大幅上升。

Fermat Capital Management 的市場增長預測意味着,通常由大型保險公司發行,且主要用於將極端風險轉移至資本市場的巨災債券規模,到2025年底在機構與散戶投資者持續湧入的推動之下,這種“另類避險資產”規模或將達到約 600 億美元。

Bloomberg Intelligence研究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巨災債券市場規模可謂翻倍。UCITS 結構的巨災債券基金中,散戶投資者比例佔比已從2015年的僅僅12% 升至今年一季度的 30%。

近年來,巨災債券交易價格的表現遠遠優於其他高收益市場,即便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主導的全球關稅戰役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之際也能乘風破浪,與4月期間因特朗普激進關稅政策而劇烈動盪的股債匯三市相比,巨災債券回報率表現可謂強勁得多。在此背景下,這一曾屬於高度專業投資機構的債券市場如今吸引了更廣泛的買家勢力。

這種“另類避險資產”究竟是什麼?爲何突然爆火?

Fermat是已經開始通過UCITS基金提供巨災債券投資的機構之一,這種結構讓散戶投資者們也能積極參與。並且在今年,全球首隻跟蹤錨定巨災債券 ETF亦宣告誕生。

何謂“巨災債券”?指的是投資者若遭遇預設災害可能損失本金,但若未觸發賠付機制則可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若未被災害觸發,巨災債券設計成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時投資回報以及實際兌付表現表現良好。Swiss Re.編制的指數顯示,過去一年該類資產投資收益大約 14%,甚至超過10年期美債同期的投資收益。

“在股債匯三市集體暴跌之際,對巨災債券而言,這是相當平靜的時期。”晨星公司高級主管Maria Dobrescu表示。

巨災債券市場有望從再保險市場的“技術角落”成長爲規模約600億美元的龐大資產池,被視爲能在傳統股票、債券波動時提供分散收益的“另類避險配置工具”。這裏的“避險”意指在金融市場波動中保持獨立收益且提供分散價值,若“避險”要求本金近乎無風險,則其觸發損失機制與低流動性屬性使其不及美債/黃金。

巨災債券市場是一種把颶風、地震、極端金融災難等極端事件的索賠風險打包給資本市場:若災害不發生,投資人獲得高票息和與美債掛鉤的浮動收益;若觸發預設指標,投資本金將部分或全部轉給保險人。由於災害發生概率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低,歷史數據表明其回報與股債相關性遠低於傳統高收益債,使得不少機構與散戶將其視作“另類避險”——一種在金融市場震盪、但自然災害平穩時表現亮眼的資產類別。

晨星彙編的多項研究數據顯示,過去20年巨災債券對美股的相關係數不足 0.25,遠低於高收益債、REIT 等資產。2008–2009 金融危機期間,除個別持有雷曼擔保的品種外,巨災債券價格基本未受系統性拋售影響。

巨災債券既不是“只能持有到期”的死鎖產品,也遠談不上像美債那樣可在做市商網絡中實現T + 0高頻買賣。它們介於兩者之間:可在場外(二級)市場交易,但流動性有限、通常結算週期爲T + 1以及 T + 3,且報價深度遠低於國債市場。

因此與黃金、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截然不同,巨災債券在災害觸發時可能出現尾部損失,而股債匯劇烈波動事件或者黑天鵝衝擊往往未必傷及其表現;因此更適合作爲股債匯相關性避險對沖而非本金無虞的避風港。

市場增長通常伴隨一定程度重組。上月,Fermat 突遭 GAM Holding AG 解除長達二十年的合作,後者管理一支30億美元巨災債券組合。總部位於蘇黎世的 GAM 轉而與Swiss Re旗下部門合作管理該基金。

GAM終止與Fermat 合作後,兩家公司資金流出現顯著調整。3月底至4月底期間,Fermat管理的巨災債券基金新獲約11億美元資金,而 GAM 基金則出現約12億美元贖回。

GAM保險關聯證券主管 Rom Aviv 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在結構性轉換和更換管理人期間出現贖回“非常普遍”。但他稱,GAM 與Swiss Re的合作正吸引客戶興趣。

Seo當時表示,客戶們對 GAM“突然且單方面”終止合作“表現出可以理解的憂慮”。

Swiss Re則表示,它認爲這一發展是一個機會,有望瞄準更多創新和產品增長機遇。

“市場不僅在規模上增長,在倡議者與轉移風險類型的廣度和多樣化方面也在擴展,”Swiss Re 另類資本合夥人主管Christopher Minter表示。

Seo表示,Swiss Re“正在釋放新的嚴肅信號,我們對此表示歡迎”,並補充表示,“投資者蛋糕增長如此之快,足夠所有人分食”。

可實現的規模有望不斷擴張

GAM 與Swiss Re的合作使後者保險聯繫證券(ILS)投資組合達到 69 億美元,其中37億美元爲巨災債券。“如果在短中期內我們無法毫無爭議地成爲 ILS 市場領導者,我會非常失望,”Minter表示。

Fermat 管理約100億美元且以巨災債券爲主的投資組合;Twelve Securis——由 Twelve Capital 與 Securis 最近合併而成,管理 85 億美元 ILS 資產,其中 60 億美元爲巨災債券,其餘爲私人ILS交易。

Twelve Securis 流動證券首席投資官Etienne Schwartz表示,不斷擴張的規模使資產管理人能更好地應對巨災債券組合的複雜性,包括專業風險建模到合規以及ETF基金銷售等方面。“要吸引足夠多的機構投資者,你需要規模,”他表示。

去年的颶風季,巨災債券幾乎毫髮無損並且投資回報非常樂觀。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將比往年更活躍,可能出現三到五場重大風暴。

來自晨星的Dobrescu表示,氣候變化使巨災債券模型更難捕捉全部的潛在風險。“有些外推可能不再適用,”她表示。“長期來看,很難判斷絕對回報將落於何處。”

Swiss Re則計劃利用其190個專有災害模型應對不確定性。該公司還擁有50名專精災害類風險的內部科學家。

Swiss Re保險聯繫投資顧問公司首席執行官Mariagiovanna Guatteri表示,有關Swiss Re是巨災債券發行人又是基金管理人的利益衝突擔憂“沒有根據”。

她強調,公司已制定“非常嚴格的政策與程序”以保持職能獨立。

與此同時,市場仍在擴張。“巨災債券正在填補再保險需求增加與再保險公司承保能力下降之間的缺口,”Seo表示,而背後最大驅動力是災後重建成本的上升。“通脹已將名義美元計算的基礎風險敞口在過去五年裏提高了50%,”他表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