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明晰野望 茯神
騰訊財報從來不缺亮眼的大數字,這次也不例外。
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實現營收1800億元,同比增長13%,毛利、經營利潤(Non-IFRS)增速分別爲20%和18%,盈利增速繼續跑贏營收,三大主業實現穩健齊增。
其中,遊戲和廣告(營銷服務)業務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不僅爲其它潛力業務板塊爭取到寶貴的“發育時間”,也給足了騰訊“高速路上換引擎”的安全緩衝。
要知道,遊戲和廣告這些業務,都有一定的週期性特徵。但騰訊多元化業務佈局和豐富的用戶場景,總是能夠提供平滑和對沖。比如之前遊戲業務在調整中,廣告連續數個季度增速超出同業水平,頂住大盤。如今金融支付受宏觀環境影響缺乏增量,但總有其他“兄弟”挺身而出,穩固騰訊的財務表現。
這種互相補位的模式,在很長時間裏成爲騰訊獨特的護城河,但它顯然還不夠完美。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充其量只能是一種資源層面的存量博弈。能不能讓更多雞蛋都變成“金蛋”,甚至孵出小雞,纔是騰訊未來新十年能否穩坐釣魚臺的關鍵。
AI拐點的到來,就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騰訊也用真金白銀做出了宣告:2024年,騰訊全年資本開支達到了歷史新高的767億元,同比增長221%。高基數下,今年一季度騰訊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1%達到189億元,資本開支同比增長91%達到275億元。足以說明騰訊在AI投入上不是一錘子買賣,也不是臨時起意,長期投入的決心不言而喻。
做AI,光有一腔熱血當然不夠。
不信你可以看看“學院派”的老大哥OpenAI,至今也沒有成功把ChatGPT 高月活、大流量轉變成可量化的商業價值,還在通過用戶訂閱、合作分成、網購業務不斷調焦。最新消息顯示,OpenAI已經把“搞錢”重心轉向Agent業務。
巧的是,之前國信證券也在一份深度報告中強調,騰訊未來成長潛力較大的業務,比如微信電商爆發以及AI Agent賦能並未包含在當前盈利預測中。可見,Agent業務大概率將成爲中外AI勢力的下一個競技場。
比起學院派玩家用Agent“畫餅”,“大廠派”代表騰訊的表現更爲低調。畢竟,騰訊在AI造血方面更有天然優勢。
一方面,騰訊的廣告、遊戲等業務,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讓AI投入免去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騰訊超強的應用矩陣可以成爲AI現成的商業化試驗田。
在路徑上,騰訊也面臨過兩種選擇,內部是將AI視爲一條與現有業務線並列的子集獨立創新生長,還是從基礎研究和自研底座下手,讓AI成爲像毛細血管般打通全域的新底座。
顯然,現在的騰訊選擇了後者,豐富的生態場景是騰訊發展AI戰略的獨特優勢。這種優勢,也讓其長期投入和短期回報實現了兼容。
去年騰訊管理層就公開表示,“大部分資本開支用於購買GPU以支持其廣告技術和遊戲業務,這些業務都產生不俗的利潤率。”
這次財報,馬化騰再度強調了長期AI戰略,他表示,“我們相信,在AI戰略投入階段,現有高質量收入帶來的經營杆杆,將有助於消化這些AI相關投入產生的額外成本,保持財務穩健。我們預期, 這些戰略性的AI投入將爲用戶與社會創造價值,併爲我們產生長期、可觀的增量回報。”
連續觀察最近幾個季度的財報,騰訊的AI戰略可行性不斷被印證,從廣告到企業服務、微信生態,乃至遊戲(用戶粘性提升),越來越多的業務,開始受益於AI技術,併產生新的回報。
有人屯卡是賭博,人家騰訊買卡那是好刀用在刀刃上。
對於AI這樣的時代性紅利,騰訊也不再“佛系”,所以我們能看到,大幅提高資本開支、元寶光速迭代日活激增、混元升級幾乎每週都有新動作等等。騰訊再次展示出“看準即出擊”的果敢一面。
好在騰訊的AI戰略,非常懂得剛柔並濟。
在元寶“衝榜”這樣該出手的時候,會果斷跟進。在股東回報方面,也繼續保持着港股“回購王”的體面,時不時就大手筆回購,說到底,堅實的業務底座和穩定充沛的現金流是騰訊“進可攻、退可守”的底氣。
一季度,騰訊經營現金流達到769億元,同比增長6%,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2052.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42億元。
目前資本開支佔騰訊營收比大約15%。騰訊高管此前透露過,騰訊今年的資本開支佔比大約整體在營收的十幾個點。也就是說,騰訊依然遊刃有餘。
去年底以來,騰訊一直在調整組織架構以推動AI發展,近期騰訊混元還新成立了大語言模型部和多模態模型部,重組爲數據平臺部、機器學習平臺部等內部架構,構建更強技術底座,並且強化AI人才建設。
這就很難不讓外界浮想聯翩,騰訊是不是要在AI Agent、AI應用等方向“來波大的”。
AI行業最需要的算力、算法、數據,騰訊都不缺,騰訊還有着業內最豐富的用戶使用場景和最多元的產品矩陣,面對AI和用戶結合的這場戰役,騰訊沒有輸的理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