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匠之師”託舉“大國工匠”

滾動播報
05/14
4月28日,在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老師正指導學生操作工業機器人。 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攝

自動化工程學院教師戴琨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機械工程學院教師張豔徵榮獲“全國新時代青年先鋒”稱號、畢業生李子禹獲評“全國勞動模範”……連日來,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唐工大”)喜訊連連。

近年來,唐工大積極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持續打造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廣泛參與職業技能競賽,以“良匠之師”託舉“大國工匠”,堅持“老師成行家、學子當巧匠”的教育理念。截至目前,全校共有“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7人。

積極推進校企共建

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

參加完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5月3日,唐工大自動化工程學院教師戴琨回到學校“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投入機車車輛閘瓦自動漆線控制系統聯調工作中。

作爲一線教師,戴琨每學期都要根據學校安排到企業鍛鍊學習。“通過到企業‘充電’,我對一線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技術特點、應用需求有了更充分的瞭解,不僅能夠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還與企業行業專家一起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戴琨說,如今,她所在的“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已培育省級以上技術能手9名、市級及以上專家型教學名師3名。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助推產教融合的重要保障。爲此,唐工大積極推進校企共建師資隊伍,在企業能工巧匠到校擔任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同時,建立教師培養機制,通過教師外出交流學習、企業實踐等形式,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並建立“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着力破解課堂與實踐、科研與產業“兩張皮”問題。目前,學校專任教師“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69%。

鍛造精技善教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唐工大聯合中信重工等15家企業,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學院等7所中外院校,共建工業機器人、焊接、數控3個專業方向“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並依託學校6個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搭建研、教一體化平臺,形成“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長效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教師技術研發和教育教學能力。

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既要理論教學好,又要實踐能力強。唐工大出臺《科研管理橫向科研課題管理辦法》,依託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鼓勵更多教師走進企業做課題,爲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並建立企業診所,利用大數據分析,爲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技術實踐創新能力。

培育“良匠之師”,唐工大堅持德技並修,將師德納入教師培訓計劃,通過入職前培訓、“一對一”指導、“青年教師幫扶”等措施,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教師成長全過程,並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夯實師德師風基礎。

校企“雙向奔赴”

共育複合型人才

“將機器臂與夾具靠得再近些,這樣更換零件會更穩……”4月29日,在唐工大工業機器人產業學院,教師齊建軍正帶領2023級工業機器人“訂單班”學生上實訓課。

“這批學生是學校與中車唐山公司聯合開展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項目招收的30名學生。不久,他們將前往中車唐山公司,到生產一線開展企業課堂學習。”課後,齊建軍介紹說。

校企“雙向奔赴”共育複合型人才,唐工大與中車唐山公司組建“雙元”教材開發團隊,融合AR、VR、智能識別等技術,開發《動車組網絡系統調試》等手冊式、數字式校本教材10部,有效把課本知識變成工作方法。

“高職院校作爲大國工匠培養的主陣地,肩負着爲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的重任。因此,我們將人才培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推動大國工匠的培養落到實處。”唐工大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孫慧說。

緊密對接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唐工大堅持以產建羣、以產優羣,打造特色鮮明、內涵先進、錯位發展的九大專業羣,開設44個專業,其中包括動車組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等國家重點專業11個,爲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以及唐山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經過走訪調研,我們摸清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需求,積極與企業共建動車、陶瓷等4個產業學院,形成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唐工大校長張建軍說,同時,圍繞生產性實訓、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關鍵共性技術環節,校企共建省市科技研發平臺13個,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場所161個,初步形成“專業羣+產業學院+科研平臺”產教融合模式。

破解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適應性不強等問題,學校還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牽頭建設全國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教聯合體,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引入機器人產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實現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近三年來,唐工大已向省內外企業輸送技能人才1.5萬餘名,湧現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李子禹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以賽促教

打通師生技能“升級路”

“今天,咱們不做簡單的方形或圓形部件,而是做一個小型臺虎鉗,這種綜合件更符合企業和比賽要求,也更能體現大家對加工工藝和加工精度的把握能力。”4月29日,唐工大機械工程學院教師張豔徵指導備戰職業技能大賽選拔賽的學生。

從機械設計“小白”到“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新時代青年先鋒”,張豔徵認爲,是唐工大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強技的良好氛圍,爲自己提供了成長“沃土”。

唐工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趙紅美介紹,增強技能人才榮譽感,唐工大將技能競賽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積極推進“崗課賽證”融合育人,對標智能製造領域高級別職業技能大賽,打通“人人蔘加校賽、骨幹參加省賽、英才參加國賽、翹楚參加世賽”分級進階通道,促進師生專業能力、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

以賽促教,強師賦能。唐工大組建“老中青”金牌教練團隊,圍繞數據採集、逆向建模、創新設計、五軸加工技術等各個比賽階段,開展跟蹤式教育指導,並注重賽事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更新,將訓練指導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努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在教學中,我們精準比對國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流程、大賽任務、比賽環境等,將技能大賽轉化爲課程模塊,將賽項規程轉化爲教學模塊,參照賽場環境轉化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將大賽評價標準轉化爲項目評價標準,將大賽操作視頻、大賽選手風采等賽場資源轉化爲教學資源,不斷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和貢獻度。”唐工大教務處處長張冉介紹。

以競賽項目爲任務驅動,唐工大以班級爲單位組建競賽協作團隊,靈活運用班級競賽、頭腦風暴等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通過競賽排名激勵導向,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近三年,唐工大學生在省級及以上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獎200餘項。

原載5月7日《河北日報》第11版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