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集團擬全球裁員上萬人 家電業務在華“水土不服”

中國經營報
昨天

本報記者 楊讓晨 張家振 上海報道

繼今年2月宣佈家電業務重組後,全球家電巨頭松下集團日前表示,將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人員優化,預計規模達1萬人,主要計劃在2025年度實施。

相關資料顯示,松下集團2024財年實現營業收入8.4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00億元),同比下降0.5%;淨利潤爲366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0.6億元),同比下降17.5%。

面對業績下滑局面,松下集團方面表示,2025年度將以解決結構性及根本性問題爲目的進行改革,通過總公司總部改革、家電事業改革和事業部門改革等方式,實現收益改善1220億日元。其中,通過人員優化實現收益改善700億日元。

儘管中國市場已是松下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但由於近年來中國家電市場競爭激烈,家電業務業績也在下滑。對於此次裁員計劃、在華業務發展戰略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日前聯繫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下中國”)方面求證,松下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便接受採訪。

值得注意的是,5月13日,松下中國方面發佈聲明稱,“人員的優化將於 2029年3月內實施”爲不實信息,本計劃將在2025年度—2026年度之間開展。

全球人員優化達萬人

松下集團此次拋出的萬人裁員計劃來得有些突然。

5月9日,松下中國在官網發佈《集團經營改革的進展(要點)》,並官宣了萬人裁員計劃。在人員優化方面,明確將預計優化松下集團關聯公司1萬人,具體包括日本國內5000人、日本以外地區5000人。

相關資料顯示,松下集團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共有22.8萬名員工。此次裁員1萬人,佔松下集團員工總數的4.4%,並主要集中在工業設備、影像產品事業部、傳統家電等“非增長業務”。其中,工業設備部門的裁員佔比最大,達到35%。

“主要人員優化計劃在2025年度實施。這些措施將根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勞動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實施。”松下集團方面表示,爲向員工人均生產性高的組織轉變,集團各公司將以銷售部門和間接部門爲中心,徹底重新審查業務效率,並重新設計必要的組織結構和人員數量。同時,還將推進低收益業務終止和據點的整合、撤銷。通過這些措施,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人員的優化。

此舉也將爲松下集團的轉型帶來陣痛。松下集團方面預計,本次包括人員優化在內的集團經營改革,作爲結構改革費用將對2025年度業績帶來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4.4億元)的損失。“這一影響已納入2025年度合併業績預測,最終可能會受優化人員的數量等因素有所變動。如果因此產生2025年度合併業績預測調整的必要,將及時告知。”

“面向2026年度,將推進以結構改革爲中心的集團經營改革,致力於構建能夠應對事業環境變化的經營體系。”松下集團方面同時表示,關於集團經營改革對2026年度以後業績的影響,目前正在詳細評估中。

或將剝離“非核心資產”

在宣佈裁員計劃背後,松下集團或將剝離部分不賺錢的“非核心資產”。

早在今年2月,松下集團方面便在《松下集團經營改革(要點)》中提及,爲解決結構性、根本性的課題,2025年度將集中進行經營改革。爲此,松下集團設定了重點關注的“解決方案領域”以及作爲該領域的收益基礎的“元器件領域”“智能生活領域”。

松下集團方面表示,在智能生活領域,爲實現家電事業的重建,進行根本性的業務構造及體制調整,全面推進開發、製造、銷售等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進而以能在全球競爭的“全球標準成本”實現日本品質,使調整後營業利潤率提升至10%以上。

根據此前披露的計劃,爲突破生活事業範疇,在松下集團整體的解決方案領域創造協同效應,松下電器株式會社將發展性解散,旗下分社將轉變爲事業公司。另外,爲使家電事業集中面向家電市場,將設立整合集團家電事業的事業公司,以實現家電事業的重建。

據瞭解,松下集團的電視業務因爲長期虧損而被列爲了“非核心資產”,存在出售或退出的可能性。據奧維雲網數據,2024年,松下集團電視業務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僅爲202萬臺,佔比也僅爲1%。

對此,松下集團方面表示,關於包括電視業務在內存在問題的業務,爲實現根本性的收益結構變革,公司正將所有可能性納入考量範圍進行研討。“不過,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電視業務等相關事宜,松下集團方面均未作出任何決定。”

這只是松下集團這一傳統老牌家電巨頭近年來業績承壓的一個縮影。據松下集團此前披露的財報,在2024財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92億元),同比微降0.5%,而淨利潤則爲366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1.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7.5%。

對此,松下集團方面表示,業績不佳是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電動汽車需求減弱。“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對各類電子產品的需求也隨之減少。”

具體到中國市場,松下集團的業績也在承壓。以空調品類爲例,在可查詢的公開數據中,2024年前4個月,松下洗衣機在中國市場的線下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三,但不足第二名小天鵝的三分之一;松下空調線上線下市場佔有率僅爲0.24%。

松下集團近年來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電器業務在中國市場遭遇“水土不服”。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告訴記者,在中國家電市場,松下電器的產品價格太貴,對於很多中國消費者而言性價比太低,同時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也遜於國產品牌。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向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對價格較爲敏感,而松下品牌產品的價格相對較高。“2024年,松下集團推出針對年輕消費羣體的白電套系產品,但價格仍難與中國品牌競爭。”

本土家電品牌搶佔市場份額

作爲最大的海外市場,松下集團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轉型挑戰。

2019年,松下集團成立中國東北亞公司(以下簡稱“CAN公司”)以加快本地化,此後連續四年(2019—2023年)在華銷售業績增長65%,2023財年營收同比增長2%。據松下集團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木下步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佔據松下集團的23%。

但由於相關品類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松下集團也在調整中國市場策略。木下步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松下集團將通過本土經營決策,爲中國市場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CNA公司將中國市場作爲松下集團在全球的創新試驗場。

“近年來,海爾、美的、格力等中國本土家電品牌迅速崛起,在技術和性價比方面對松下電器形成強大沖擊。”柏文喜表示,這些品牌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搶佔了松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同時,松下品牌在年輕消費者中的吸引力不足,產品設計和功能難以充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市場份額被進一步擠壓。”

在此背景下,松下集團也開始在中國市場加速發展B2B業務,其中部分業務採取輕資產模式。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松下集團在中國市場與房地產開發合作佈局健康智能住空間,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以及智能製造與工業化和半導體等業務。以健康智能住空間業務爲例,該業務通過標準化方案複製模式,無需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截至2024年年底,健康智能住空間的數量已達38個。

在梁振鵬看來,松下集團在中國市場發展B2B業務具有相應優勢,但可能會加速B2C業務萎縮。“B2C市場相對較大,放棄B2C而轉向B2B市場,意味着市場空間縮小,也印證了松下集團正在加快步伐退出家電市場的觀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