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彙總:寵物食品板塊利潤暴漲77.8%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05-16

1

畜禽養殖業績兌現 寵物食品延續高增》摘要

產能去化帶來供給收縮,成本優化帶動頭均盈利水平回升,頭部企業(如牧原股份)憑藉規模優勢和效率管控,在新一輪豬週期中具備更強盈利韌性。

白羽雞全年受到供需疲軟壓制,但由於飼料價格下行、養殖效率提升,部分企業(如聖農發展)在25Q1實現盈利大幅反轉。

核心驅動力在於單位成本的大幅改善。在當前豬價反轉帶動整體禽類產品估值修復的背景下,具備成本控制力和渠道優勢的黃雞企業更具投資吸引力。

寵物食品板塊2024年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利潤+77.8%),主因在於原料價格下行、自有品牌銷售快速增長以及海外代工業務穩步增長。

2025Q1繼續保持高景氣,但企業間分化明顯——中寵、乖寶等品牌端和出口端均衡發展的企業實現利潤快速增長;而佩蒂股份因關稅政策變化及新產能初期投入承壓,利潤大幅下滑。

受糧食價格持續下行和供需錯配影響,2024年種業板塊利潤同比下滑超50%,25Q1繼續承壓,利潤同比下降82.4%。

2024年動保行業在激烈競爭中承壓,但隨着生豬、禽類養殖盈利恢復,疫苗等核心產品銷量自2025Q1起出現反彈,利潤同比增長28%。

投資方向上,可關注產品線完善、客戶基礎穩定的頭部疫苗企業,其有望率先受益於下游恢復並實現盈利修復。

2、“械三證”競爭升級 醫美企業爭相申報摘要

隨着2025年水光針等破皮類項目納入三類管理,未來“拿證”產品將成爲下游機構主要採購來源,“有證即高溢價”的格局短期仍可持續。

建議關注已取得“械三證”並擁有產業化能力的頭部公司,如昊海生科華熙生物,具備技術壁壘+渠道協同優勢,有望在產品放量初期實現利潤快速釋放。

在重組膠原蛋白賽道,錦波生物憑藉三張“械三證”覆蓋三大劑型(凍幹纖維、溶液、凝膠),形成壟斷格局,其主打產品“薇旖美”年銷量達124萬支,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44%。

短期看,錦波生物壟斷優勢明顯,是重組膠原投資首選;中長期應關注具備差異化產品儲備、技術平臺與品牌能力的後進企業,如鉅子、華熙等,搶佔第二梯隊機會。

在規範監管推進下,行業門檻短期上升,有證企業享受“窗口紅利期”;但未來競爭核心將從“搶證”轉向產品差異化、技術創新、品牌塑造與渠道控制的綜合能力比拼。

3、《江西飲用水龍頭潤田實業擬“借殼”ST聯合摘要

潤田與ST聯合同屬江西省旅遊集團控制,控股權未變,滿足“非重組上市”條件,符合監管要求,能有效繞開目前嚴格的IPO審覈環境。

考慮潤田實業十餘年上市受阻,當前選擇ST聯合作爲資本市場“入口”,可看作“曲線救國”策略,背後是典型的地方國資推動意圖。

相比大多數ST殼公司重組時注入的低質或講故事資產,潤田實業是實實在在的盈利型消費資產,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和可持續性。

ST聯合自身連年虧損、現金流惡化嚴重,2024年淨利潤虧損6370萬元,且2025年面臨退市紅線壓力(如連續虧損+信息披露違規)。

未來若潤田實業面對全國擴張瓶頸或品牌競爭(如農夫山泉、怡寶等),成長空間和利潤可持續性也需審慎評估。

建議投資者關注交易方案中的具體對價、估值水平、盈利對賭等條款,謹防“高估低投”或“資本運作式注水”。

4中國抗體(03681.HK)股權配售引關注》摘要

中國抗體制藥此次通過11%折讓配售新股,募集資金1.24億港元,核心用於主打創新藥 SM17 的研發與國際合作,顯示出公司對該項目臨牀推進和商業化潛力的高度重視。

SM17 是一款靶向 IL-25 受體的全球“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新藥,定位於治療特應性皮炎(AD)這一增長迅速的藍海市場,具備“同類最佳”潛力。

當前,SM17處於概念驗證和I期臨牀階段,已在止癢效果、安全性和皮膚清除等方面展現明顯優勢,有望成爲下一個國際藥企併購目標

SM17通過阻斷 IL-25/ILC2/Th2 通路,解決傳統AD治療止癢慢、耐藥性強的問題,具備“療效+速度+安全性”兼優的潛力。

全球AD患者超過2.3億,中國超7000萬,靶點創新產品稀缺,SM17若成功可望在AD治療藥物中排名前三。

近期強生等大型藥企頻頻以8~12億美元併購早期AD候選藥,SM17如在II期展現更強數據,有望觸發潛在的跨境授權或併購。

SM17是少見“First-in-Class”兼“Best-in-Class”潛力藥物,在當前港股創新藥低估值環境下,具備強催化彈性。

抗CD22單抗用於類風溼關節炎,III期臨牀達主要終點,NDA已於2023年遞交,最早或於2025年實現商業化。

每股1.10港元,較市價折讓約11%,爲典型PIPE型融資,折價適中,說明投資人看好SM17中長期進展。

45%用於SM17臨牀推進與國際合作,爲後續進入II期及license-out埋下伏筆;20%用於擴展產品管線,提升公司可持續創新能力;35%爲營運資金,保證運營安全。

5、《

當美國準備大降藥價,中國A股72家創新藥企會怎樣?》摘要

5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爲美國患者提供最惠國處方藥定價》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藥品支付價格與其他發達國家中最低藥價強制錨定,將在未來30天內通過衛生部長設定執行細則。

該命令意在迫使全球藥企“共享”藥價紅利,間接推動歐美藥價下行。具體目標包括糖尿病和減肥藥物等核心治療領域。

以美國爲主要市場的創新藥企(如大型跨國藥企)長期毛利構成壓力,但對擁有性價比優勢的中國生物藥企構成潛在利好,有利於中企進入國際市場。

美股企業多爲原研藥龍頭,主攻定價端;A股創新藥企業多處於研發推進階段,受美國醫保定價政策影響相對間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