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間,叮咚買菜(DDL.US)發佈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叮咚買菜GMV(商品交易總額)爲59.6億元,同比增長7.9%;營收達54.8億元,同比增長9.1%;Non-GAAP(非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標準下的淨利潤爲0.3億元,淨利潤率0.6%。
整體來看,叮咚買菜已連續10個季度實現Non-GAAP標準下的盈利,在2024年實現全面盈利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盈利與規模增長的態勢。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記者表示,叮咚買菜能持續盈利是個很好的信號,證明其自有品牌的建設取得預期成效,倉配效率提升的成本也得到控制。2025年,公司在付費會員體系、跨平臺合作、自有品牌提升方面值得期待。
從業務增長來看,叮咚買菜本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12.1%,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4.5%;在用戶黏性方面,月均下單頻次達到4.1次,同比增長2.4%。
從區域層面看,第一季度,叮咚買菜上海區域GMV同比增長5.0%,浙江區域和江蘇區域GMV同比增長分別爲17.8%和13.9%,其中所有城市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溫州、湖州、南通、金華等城市實現了50%以上的同比增長。此外,廣深區域的惠州和佛山也實現同比增長40%以上。
該季度,叮咚買菜還在江浙滬地區新開出14個前置倉。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公司會繼續聚焦核心區域前置倉網絡的精準佈局和密度優化,以打造出更高效的履約體系與更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推動整體運營效率持續提升。
據記者瞭解,今年年初,叮咚買菜於內部開始執行“4G”戰略,即“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並於公司內部推動一系列調整,重點開發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商品。叮咚買菜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公司的“4G”戰略已在該季度初顯成效,接下來,該動作會持續推動業績增長。
“我們是自內而外的變革,雖然效果可能不是很快。但會是持續的、從核心層面進行改善,一段時間以後,必然會有大的變化,也會讓規模大幅增長、利潤率進一步優化提升,也會建立不懼怕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
有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4G”戰略背後是叮咚買菜紮實的供應鏈能力。過去幾年,叮咚買菜深度參與食材的種植生產、源頭採購、物流倉儲、分級包裝、食品研發加工、分銷、運營到配送等環節,並通過數字化和AI的應用,幫助提升整體鏈路的效率和確定性。
梁昌霖在業績會上表示,爲消費者提供健康、有品質的食材是團隊的初心,因此叮咚買菜不能只做簡單的“搬運工”,而是要深入供應鏈的每個環節,改造品質、提升效率。
依託於遍佈全國的生鮮供應鏈與自有食品開發、加工的能力,叮咚買菜還借勢拓展B端渠道,讓商品走出平臺,甚至走到海外,最終形成全鏈路生態。第一季度,叮咚買菜的B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4.6%。
目前,叮咚買菜已經通過李錦記、香港DFI、加拿大大統華等合作伙伴,將自身供應鏈商品銷售到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分別與李錦記、香港DFI達成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關係,規劃將更多內地特色生鮮與加工食品上架到更多海內外商超。在業內人士看來,叮咚買菜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即時零售渠道”,而是成爲了一家由數字驅動的全鏈路生鮮供應鏈公司。
“叮咚買菜目前在生鮮電商行業處於第一梯隊。”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生鮮電商未來發展趨勢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技術驅動效率革命:AI、物聯網成爲標配,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二是本地化供應鏈決勝:直採基地、區域化運營降低損耗,保障新鮮度。三是消費升級引領增長:高端品類、健康食品佔比持續提升。
叮咚買菜管理層預計,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能夠繼續維持規模的同比增長,並繼續實現Non-GAAP口徑的盈利,到年底,業績規模和利潤率會有大幅度的同比增長。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