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旗下安得智聯赴港上市 仍需破解母公司依賴症

中國經營報
05-1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日前,美的集團擬對旗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進行拆分,並赴港上市。

這家物流與供應鏈企業謀求上市進程,已有16年之久。其此前因對母公司存在較高關聯交易依賴而導致IPO被擱置,如今重啓上市計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美的集團公告,安得智聯拆分上市方案已通過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專項審議會議,後續仍需提交股東大會表決。

若成功上市,安得智聯將成爲繼庫卡、合康新能之後,美的集團旗下又一單獨上市的控股企業。

市場普遍認爲,此舉不僅是安得智聯自身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也被解讀爲美的集團加快推動“製造+服務”協同佈局、系統性拆分產業鏈環節的重要信號。

作爲美的供應鏈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安得智聯承擔着構建“製造+物流”閉環生態的重要使命。此次謀求登陸港股市場,是美的打造全鏈路數智化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

據悉,美的最初計劃將安得智聯拆分至A股上市,但因未能突破監管審覈而轉向港股市場。

美的旗下另一控股企業美智光電,也曾兩次衝擊深交所創業板IPO,卻又兩度主動撤回申請,至今未有新的申報動向。這一系列操作令市場對美的集團的資本戰略節奏產生諸多猜測。

市場質疑其急於拆分、急於講資本故事,記者爲此向美的集團方面求證,對方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拆分的原因已在預案中詳細說明,具體情況請關注公司後續的信息披露。”

作爲美的內部成長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安得智聯的上市不僅關乎其自身發展與外部融資能力的提升,也將成爲觀察美的集團如何梳理與重塑自身產業結構與資本佈局的關鍵窗口。

“馬拉松式”上市歷程

作爲美的集團旗下的重要物流板塊,安得智聯的獨立上市之路歷經波折、幾經擱淺。

安得智聯的前身“安得物流”,自2009年起便啓動了上市籌備,但多次因內部及外部因素被迫中止。

這個資本故事始於2000年,美的集團正式投資設立安得物流,並在隨後三年內完成基礎業務構建,逐步拓展至B2C和C2C等多元化物流領域。彼時,作爲美的供應鏈的重要延伸,安得物流被寄予厚望。

2009年,安得物流首次提出獨立上市計劃,嘗試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自身估值與運營獨立。然而,由於當時公司與母公司美的集團之間存在較高比例的關聯交易,該上市計劃最終被否決。

2013年,美的完成整體上市後,安得物流的獨立上市再次被擱置。

直到2017年,美的集團正式發佈轉型戰略,將自身重新定位爲“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的科技集團”。在這一背景下,安得物流正式更名爲“安得智聯”,並被賦予新的戰略使命,即成爲面向製造業的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

更名後的安得智聯,不再僅僅是一家傳統物流企業,而是集軟件系統、自動化硬件及第三方物流能力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彼時,市場也對其未來的發展抱以厚望。根據公開信息,2016年安得智聯實現營收50億元,其中超過50%來自美的體系外客戶,涵蓋伊萊克斯、寶潔、中糧集團等知名企業。業內預測其在三年內有望實現百億元營收。

藉助製造業數字化與物流智能化的發展浪潮,安得智聯迅速成長爲美的第四大核心業務板塊。隨之而來的,是其獨立上市計劃的再度重啓。2023年7月,深交所向安得智聯拋出橄欖枝,上市進程取得實質性突破。

美的集團隨後披露,公司董事會已授權經營管理層(包括安得智聯團隊)啓動安得智聯拆分上市的前期籌備,計劃在A股主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IPO)。2023年12月,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安得智聯已在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並同步公告上市意向。

然而,儘管上市節奏加快,市場的擔憂依舊揮之不去。核心問題仍集中於安得智聯對母公司美的集團的高度依賴,尤其在業務營收中的關聯交易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2025年5月,美的集團將安得智聯申報至港交所,試圖尋求在境外市場上市突破,但關聯交易問題依舊是繞不過去的障礙。

在其港交所遞交的拆分預案中,美的集團坦陳:安得智聯爲集團提供幹線運輸、城配運輸、宅配運輸、倉儲及裝卸等多項服務,經過多年合作,已建立起與集團高度匹配的供應鏈服務能力。考慮到業務拓展與協同效應,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安得智聯仍將維持與集團之間的大規模合作。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安得智聯對母公司的高度依賴,可能會對其未來的市場化運作產生多方面制約。

“一方面,關聯交易規模過大,可能引發投資者對其獨立運營能力的質疑,影響資本市場對其估值和信心。投資者會擔憂其缺乏獨立獲取客戶的能力,從而削弱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關聯交易的定價機制與透明度也可能受到監管機構的重點審查,從而推高企業的合規成本與上市難度。”柏文喜如是分析。

資料顯示,安得智聯目前在全國超130個城市擁有倉儲面積超800萬平方米,可調配運力超30萬輛,開通超20萬條運輸線路,可實現對於全國99%鄉鎮覆蓋,2022年—2024年間的營業收入由141.89億元漲至186.63億元,淨利潤也從2.15億元漲至3.8億元,整體漲幅較爲穩定。

謀求組團上市

事實上,美的集團近年來積極推動旗下控股企業上市,安得智聯只是其中之一。

在安得智聯正式啓動深交所上市進程之前,美的集團旗下的美智光電也曾兩度衝刺創業板,但最終均以主動撤回申請告終,至今尚未傳出重啓上市的消息。

美智光電首次謀求上市是在2021年6月29日,當時其創業板IPO申請獲受理。隨後公司經歷了三輪問詢,始終未能成功過會,最終在2022年7月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2023年4月19日,美智光電第二次提交創業板IPO申請並再次獲受理,隨後完成第一輪問詢。然而,由於未能及時更新財務資料,導致相關數據超過有效期,公司於同年9月主動中止發行上市審覈程序。至此,其二次上市計劃也宣告擱置。

回顧美的系近年來在資本市場的佈局,不難發現其背後實際控制人何享健在過去10年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包括美的集團、和康新能、萬東醫療科陸電子美的置業等,同時也曾控股過如庫卡集團、小天鵝等已退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赴港上市的安得智聯,與何享健之子何劍鋒實控的多家上市公司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交易。

目前,何劍鋒實控的公司包括美的置業、盈峯環境百納千成顧家家居。其中,美的置業由盧德燕、何享健及何劍鋒共同實控,顯示出美的家族在上市公司體系中的深度交叉與資本聯動。

從集團層面來看,美的一直強調業務多元化發展,而通過安得智聯的拆分上市,有望進一步理順集團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上的組織架構,實現主業聚焦與新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主營業務增速波動的背景下,此舉顯得尤爲重要。

數據顯示,美的集團2020年—2024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爲2.9%、20.92%、1.16%、8.59%、9.44%,整體增長存在明顯波動。儘管智能家居依然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增長勢頭亦有所趨緩。

在此背景下,通過資本市場培育新的增長極,成爲美的集團的戰略重點。美的高層曾明確表示,未來計劃孵化1—2家上市公司,而安得智聯很可能是集團組團上市戰略中邁出的第一步。

不過,從安得智聯披露的拆分預案來看,其當前業務仍對美的集團存在高度依賴,特別是在客戶結構方面,關聯交易比重較高。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指出,這種高度依賴可能在公司獨立上市後,限制其市場化運營能力和獨立性發展。

梁振鵬建議,安得智聯應儘快調整客戶結構,提升外部市場拓展能力。“一是增強市場開拓力度,通過提升服務能力與效率,吸引更多非美的系客戶;二是與行業領先企業建立戰略合作,擴大業務半徑、提升品牌影響力;三是拓展融資渠道,通過引入金融機構合作,爲業務擴張提供資金保障,從而實現服務能力與規模的雙提升。”

柏文喜也指出,安得智聯應在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方面下更大功夫,以擺脫對美的集團的高度依賴。

他建議,公司可以與同行業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建立多樣化合作關係,聯手開發市場、拓展服務場景,從而增強公司在行業內的獨立性和影響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