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財網
創始人楊臣仍然持有11.24%股權。
文/每日財報 慄佳
隨着經代渠道“報行合一”的持續深入,我國保險中介市場格局正在加速分化。在轉型求變的關鍵時期,作爲國內保險中介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經代公司之一明亞,選擇了換帥先行。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北京局發佈明亞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批覆,覈准凌晨凱擔任董事長,同時要求明亞自行政許可決定作出之日起2個月內對凌晨凱作出任命決定。
凌晨凱出身京東,並非是與明亞一起成長起來的高管,此前其長期深耕零售領域,如今卻突然跨界“空降”執掌一家老牌保險中介。
事實上,這次掌門人的換防在2024年就已有預兆。當時,明亞創始人且爲董事長、總裁一肩挑的楊臣,在卸任董事長之後,便以總裁身份公開亮相,讓業界備感意外。也就是說,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高管人事調整,明亞董事長和總裁之位均已落定。
明亞迎新掌門,
京東系凌晨凱跨界“空降”
從履歷來看,此次跨界掌舵者現年49歲的凌晨凱,此前缺乏傳統保險行業經驗,但擁有橫跨科技、諮詢、電商三大領域的複合型經驗。
凌晨凱的職業生涯始於硅谷精英匯聚的微軟全球技術中心,此後還創辦過IT諮詢公司,2008年加入貝恩諮詢,爲大中華區消費品和零售行業的創始人之一。前期這種“技術+商業”的雙重基因,爲凌晨凱後續操盤大型商業變革埋下伏筆。
2016年加盟京東集團擔任副總裁,成爲凌晨凱履歷經驗中的關鍵轉折點。2018年至2019年期間負責京東國際業務,展現出卓越的資源整合能力,成功引入300餘個國際品牌,三年內推動京東跨境業務GMV增長超400%。
隨後的2019-2021年,凌晨凱轉戰京東零售板塊,全權負責該業務的線上線下融合戰略推進,面對七鮮超市、京東之家等線下業態,以及線上資源,凌晨凱利用此前積累的技術經驗對線上線下進行數字化融合改造,取得了不錯成效。
2021年辭任京東職務後,凌晨凱加入明亞股東方寧波聚盟諮詢,間接參與對明亞的管理經營,爲其最終掌舵這家保險經紀巨頭埋下伏筆。
凌晨凱轉戰至的聚盟諮詢,背後站着的正是太盟投資集團(PAG),PAG在2020年末通過寧波聚盟諮詢和寧波亞榮諮詢對外投資,總計拿下明亞58.9%股權(寧波聚盟持有明亞約53.2%股份,寧波亞榮則持股5.7%),構成了對明亞的實際控制權。
股權變更後,PAG開始加強對明亞的管理,首當其衝的便是將公司原有高管引入明亞,旗下控股的寧波亞榮諮詢法定代表人嚴珉昱,2021年出任明亞董事;同年8月成爲法定代表人,並於當年獲批總經理職務。今年4月22日,寧波亞榮諮詢法定代表人由嚴珉昱更換爲凌晨凱。
如今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凌晨凱又被調赴至明亞任董事長掌舵,足以見得是資本方PAG出於戰略上的一次內部重大人事調整,背後也彰顯出其對明亞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強。
當然,正值當打之年的凌晨凱經歷頗爲豐富,同時也在PAG體系內積累了資本運作經驗,可能爲明亞接下來的戰略調整,以及後續融資或併購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值得期待。
控股權幾經更迭下,
明亞創始人楊臣“退位”
除了這次凌晨凱毫無徵兆“空降”令業界備感突然之外,明亞靈魂人物楊臣的職稱由“董事長”變更爲“總裁”,同樣格外引人矚目,畢竟明亞是由其一手創辦而來,開業之初他就兼任了董事長與總裁,直至股權變更後他的職位纔得到調整。
作爲我國保險經紀行業標誌性人物,1968年出生的楊臣職業軌跡橫跨金融、國企改制,最終在保險經紀領域書寫下獨特篇章。
根據履歷,早年楊臣曾就職於建設銀行南京分行,後任職於海南航空,出任計財部副總經理、市場部總經理,集團執行總裁助理等要職,主要從事金融和財務工作,期間還深度參與了大型國企股份制改造與IPO運作。
不久後,楊臣藉以2000年赴美研讀MBA的契機,觀察到美國保險經紀市場成熟的產銷分離模式,促使他萌生將專業保險中介模式引入中國的構想,最終推動其在2003年歸國後即刻啓動明亞項目的籌備工作。
2004年11月,楊臣聯合三位合夥人創立明亞保險經紀。在公司發展萌芽期,楊臣就展現出超前的戰略定力,創業團隊在正式註冊前即投入研發中國首個保險需求診斷系統,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風險評估與產品配置的智能化匹配。這種“技術驅動+專業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使明亞在粗放式競爭階段就確立差異化優勢。
與此同時,在面對行業初期重銷售輕服務的普遍痛點,楊臣投入重金培養“保險架構師”團隊,要求顧問必須完成從家庭風險診斷到資產配置方案的全流程服務,構建起難以複製的人才壁壘,使明亞在後續競爭中持續保持人均產能行業領先。
2007年,明亞首次迎來發展高峯,經紀人數量突破500人,先後完成兩輪私募融資,吸引花旗集團前董事長桑迪·韋爾等國際資本注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明亞遭遇發展瓶頸,業務擴張速度顯著放緩,直到2011年,該公司經營陷入低谷,保險經紀人團隊規模銳減至200餘人。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隨着原華夏人壽、原天安人壽等保險公司加速佈局專業中介渠道,保險中介市場迎來新一輪增長週期。在此背景下,憑藉楊臣對“精英化經紀人模式”的堅守,明亞不僅保費收入持續攀升,而且優質的服務口碑也使得其在行業轉型中脫穎而出,成爲資本市場的重點關注標的。
於是,從2017年開始,資本運作拉開序幕。當年3月份,全新好聯合西藏厚元資本設立併購基金“佳杉資產”,以8億元對價收購明亞66.67%股權,對應公司整體估值達12億元。此次交易涉及北京樸和恆豐投資、北京道合順投資諮詢、胡忠兵、楊臣、盧潔等五方股東。其中,樸和恆豐通過股權轉讓套現5.32億元,明亞實際控制人楊臣則獲得2.68億元現金套現迴流,一度成爲保險中介領域“最被羨慕的創始人”。
隨後在次年2月份,銀鴿投資發佈公告稱擬以11億元現金收購明亞同比例股權,按此價格推算,明亞估值已躍升至16.5億元。儘管該交易最終未能落地,但此次報價充分印證了資本市場對明亞發展潛力的認可。
直到2020年末的時候,正如我們前文所提到的,在新一輪戰略融資下明亞迎來了PAG控股操盤,總計持有明亞58.9%股權,自此之後,明亞的股權結構企穩,暫未發生重大變化。
從2014年的觸底反彈到2020年的股權重構,明亞通過“精英團隊+資本賦能”的雙輪驅動,完成了從行業參與者到市場佼佼者角色的蛻變,估值三年間完成從12億增至16.5億的躍升。這也足以說明,在行業週期波動中,那些堅持專業化、品質化發展路線的保險中介,才具備既能穿越經濟週期,又能構建資本吸引力的勢能。
因此,隨着資本更替,創始人楊臣的職稱發生重大轉變,如今來看也並不算太意外了。而且根據股權透視,截至目前,楊臣依舊還直接持有公司4.95%股份,並通過其他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約6.29%,合計持股11.24%,在公司的話語權也較高。
於楊臣而言,他將職業生涯最精華的二十年傾注於明亞的成長,助推公司成爲中國保險經紀市場上一顆璀璨明珠,如今,站在領導層交替的時間節點,楊臣的角色轉換也預示着明亞即將開啓新徵程。
保險中介市場迎鉅變,明亞需直面挑戰
誠然,透過此次重磅人事調整,也從側面體現出明亞在身處內外部焦灼環境下不斷求變的決心。
一方面,當下保險中介賽道對資本的吸引力在下降,投資信心亟待加強。
就以幾家已經上市的保險中介公司爲例,將整個時間線拉長,可以很明顯看到泛華上市後,股價一路狂跌,從發行價的16美元降至如今的0.38美元,跌幅高達97.6%。當然,除了泛華以外,同樣在美國上市的保險中介慧擇、水滴等公司,也都在經歷着同樣低估值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11日,8家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保險科技、中介公司總市值較峯值時蒸發近140億美元,僅有衆淼控股一家總市值較發行時市值上漲72.66%。
看着這些保險中介公司的股價跌跌不休,不可避免的,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唱衰保險中介的聲音,覺得這個賽道的天花板太低了。
雖然明亞並未上市,但其融資之路也在投資市場極具代表性,深受資本的關注。因此,在目前保險中介賽道不被資本青睞的階段,此次大股東對明亞開啓的高管人事調整,並且開始加強佈局謀篇,大刀闊斧將戰略再次深入,不僅能夠增強市場信心,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外界對保險中介市場不看好的負面聲音,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隨着多項政策持續推進,留給像明亞、泛華這樣的巨頭,以及國內中小型保險中介的外部生存空間環境也愈發逼仄。
一是,儲蓄型保險產品作爲壽險中介市場的主要營銷“扛把子”,其預定利率持續下調。這一調整直接導致了前期炒停售後期需求的減弱和產品吸引力的下降,這使得不少保險中介公司銷售產品難度加大,進而影響了業務規模和利潤水平。
二是,由於保險中介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費差,即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與中介公司運營成本之間的差額,但由於監管部門大力推動全渠道“報行合一”政策的嚴格實施,則進一步壓縮了中介公司的生存空間,保費收入下滑、代理人佣金縮減、營銷隊伍流失等不利現象頻出。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期待,隨着新領導班子的落地,明亞將迎來新的轉型契機,凌晨凱與楊臣緊密配合,也爲明亞打造新護城河提供了想象空間,以此更好來應對行業鉅變週期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責任編輯:張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