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力扛兩巨頭

半導體行業觀察
05-20

(原標題:英特爾,力扛兩巨頭)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 綜合自 CRN 等 。

英特爾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週一表示,該公司在數據中心市場佔有 55% 的份額。

然而,儘管英特爾第一季度在 x86 CPU 市場上相對於 AMD 的份額有所增加,但這一舉措並未減緩 AMD 在過去一年中的上升勢頭。

CPU追蹤公司Mercury Research週四報告稱,第一季度英特爾x86 CPU市場份額環比增長0.3個百分點,達到75.6%,而AMD的市場份額爲24.4%。不過,AMD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3.6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僅涵蓋了服務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 CPU 領域。如果將物聯網和半定製產品納入其中,AMD 的 x86 市場份額環比增長 1.5 個百分點,同比增長 0.9 個百分點,達到 27.1%,而英特爾的市場份額爲 72.9%。

Mercury Research 總裁 Dean McCarron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AMD 在遊戲機半定製芯片出貨量方面的“強勁復甦”,使該公司的綜合份額從去年第四季度增長到今年第一季度。

在傳統IT領域,AMD在臺式機和服務器領域的市場份額環比和同比均趕超英特爾。但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環比略有增長,儘管競爭對手AMD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份額高於去年同期。

在 x86 CPU 的服務器領域,AMD 的份額比上一季度增長了 1.5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6 個百分點,達到創紀錄的 27.2%,而英特爾的份額爲 72.8%。

雖然英特爾和 AMD 在第一季度的服務器 CPU 出貨量都實現了“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 20%,但“AMD 本季度的增長率是英特爾的數倍”,McCarron 表示。

在臺式機領域,AMD 的份額比上一季度增加了 0.9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1 個百分點,達到 28%,而英特爾的份額爲 72%。

麥卡倫表示,AMD 的部分最高端臺式機 CPU 的需求“大幅增長”,主要是其 Ryzen 9000 產品的 X3D 版本,該產品使用該公司的 3-D V-cache 技術來顯著增加 CPU 的緩存。

他寫道:“這導致 AMD 的市場份額在第一季度出現了非典型的上升,雖然我們通常不會在股票報告中討論定價,但這種高端混合增長也導致 AMD 的臺式機和客戶端 ASP(平均售價)創下歷史新高,並且該公司的臺式機 CPU 收入也創下歷史新高。”

McCarron 補充道,平均售價漲幅“如此之大,以至於 AMD 的收入大幅增長並創下了新紀錄,儘管臺式機出貨量有所下降,目前還不到 AMD 在該領域峯值水平的一半”。

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英特爾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環比增長了1.2個百分點,達到77.5%,而AMD的市場份額爲22.5%。不過,AMD的市場份額仍然比去年同期高出3.2個百分點。

麥卡倫表示,AMD 本季度市場份額環比下滑可能是由於“消費產品組合相關的疲軟”,而英特爾的“業務相關”增長則因此受損。不過,他指出,這兩家供應商的 CPU 出貨量均低於上一季度。

關於他們在 AI PC 方面的努力,麥卡倫表示,他注意到支持此類系統的 x86 處理器的產品可用性有所擴展,主要是英特爾的 Core Ultra 200V“Lunar Lake”芯片和 AMD 的 Ryzen AI 300“Strix Point”芯片。

他寫道:“這些產品的銷量似乎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實現大幅增長。”

儘管AMD在第一季度基本佔據主導地位,但麥卡倫表示,Arm相對於x86產品的CPU份額首次突破兩位數,環比增長2.3個百分點,達到11.9%。這主要得益於英偉達用於服務器的Grace CPU銷量“激增”,以及用於Chromebook的Arm CPU出貨量大幅增長。

Arm,來勢洶洶

Arm在日前重申,到今年年底,其架構將佔據數據中心 CPU 市場的一半份額,高於 2024 年的 15%,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

這家英國芯片設計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吹捧基於其架構的芯片的人工智能資質,並正在服務器市場逐漸佔據一席之地,但 Arm 的基礎設施主管 Mohamed Awad 現在聲稱,他預計到今年年底其在全球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將飆升至 50%。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阿瓦德聲稱,Arm 的技術通常比英特爾和 AMD 等競爭對手的處理器功耗更低。因此,有人認爲,即使是大型雲計算公司也越來越歡迎基於 Arm 的產品,因爲它們擔心其龐大的數據中心的功耗。

但從去年的15%到今年年底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我們向Arm尋求確認,Awad是否真的聲稱了這一點,以及它預計如何達到這一數字。這家軟銀旗下的公司表示,這主要基於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增長。

阿瓦德在給The Register的後續報告中表示: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轉型時代,我們看到了對計算的永不滿足的需求,未來幾年人工智能服務器的需求將增長 300% 以上。”

他聲稱:“爲了實現規模化,能效不再是一項競爭優勢,而是行業的基本要求。Arm Neoverse 計算平臺在這方面佔據了絕對領先地位,並且是 AWS、谷歌微軟和 Nvidia 等行業領先合作伙伴的首選計算平臺。”

這家芯片設計公司已經看到其架構越來越多地被前面提到的三大雲運營商所採用。伯恩斯坦研究公司 (Bernstein Research)估計,到 2023 年,全球近 10% 的服務器將以 Arm 應用處理器作爲其主要核心,其中一半由亞馬遜部署,該公司表示,其在雲端擁有超過 200 萬塊定製的 Graviton 芯片。

微軟和谷歌加入定製 Arm 處理器陣營的時間相對較晚,巧克力工廠以設計師的 Neoverse V2 藍圖爲基礎開發了Axion 芯片,而雷德蒙德則於今年晚些時候宣佈在 Azure 雲中全面推出自己的Cobalt 100 Arm CPU。

這三家雲提供商的擴大部署可能會解釋 Awad 預測的今年的部分增長,但 Nvidia 的產品也可能佔據相當大的份額。

例如,DGX GB200 NVL72機架系統包含 36 個 Nvidia Grace CPU 和 72 個 Blackwell GPU,每個部署單元有 2,592 個 Arm Neoverse V2 核心,這些核心今年可能會很受歡迎。

但也很容易忽視數據中心中其他具有基於 Arm 的內核的產品,例如 SmartNIC 和 DPU(數據處理單元),如Nvidia 的 BlueField-3,以及AWS 服務器中的Nitro服務器管理卡。

Arm 的 AI 野心也超越了數據中心,正如首席執行官 Rene Haas 在去年年底的收益電話會議上所熱情表達的那樣。

“我認爲,當我們觀察人工智能的發展情況時,當你思考人工智能時,它不僅僅是在數據中心進行訓練,而是在數據中心進行推理,在整體價值鏈的不同部分進行推理,網絡、汽車、個人電腦、手機、可穿戴設備,這些都可以算是人們所說的邊緣,”他聲稱。

Omdia 數據中心 IT 首席分析師 Manoj Sukumaran 表示,Arm 的預測“似乎相當雄心勃勃”。如果預期 Nvidia 的 Grace CPU 將顯著改變市場動態,我們預計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預計基於 Arm 的服務器的真正發展動力將來自 AWS、谷歌、微軟和阿里巴巴等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定製 CPU 部署。僅 AWS 今年就計劃在其服務器中部署超過 120 萬個 Arm CPU。除了 AWS 和阿里巴巴之外,大多數其他定製 Arm CPU 都用於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內部工作負載。

Sukumaran 補充道:“然而,即使有這樣的增長,到 2025 年,基於 Arm 的服務器預計也只佔全球服務器市場的 20% 到 23% 左右。我們估計,今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將達到 1230 萬臺,其中約 20% 到 23% 是基於 Arm 的服務器。”

Arm 的母公司軟銀近期宣佈有意收購 Ampere,這是一家銷售基於 Arm 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的芯片公司。Ampere 向The Register表示,其業務範圍正從最初的目標雲公司向電信市場拓展。

https://www.crn.com/news/components-peripherals/2025/intel-struggles-to-reverse-amd-s-share-gains-in-x86-cpu-market

半導體精品公衆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爲您分享的第4040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衆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