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滬指上漲0.76%,深證成指上漲0.52%,創業板指上漲1.38%。下週A股將如何運行?我們彙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
申萬宏源策略:平準基金有力支撐資本市場預期 科技調整可做中期佈局
短期宏觀預期難有方向性變化,維持二季度是中樞偏高震盪市的判斷:中美日內瓦經貿聯合聲明後,中期A股基本面節奏預期並未根本變化(年內A股盈利能力難有改善),暫不足以支持A股向上突破。同時,二季度從“搶轉口”到“搶出口”,5月國內寬貨幣及時兌現,基本面有望脈衝式改善。平準基金有力支撐資本市場預期,A股市場下行風險同樣可控。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資產,短期性價比已經偏低。短期,市場對基本面變化的定價效率有所下降。科技相對消費仍是相對性價比較高的方向,科技調整可做中期佈局。繼續戰略看好國內AI產業鏈和具身智能的投資機會。醫藥生物(CXO、創新藥)是一季報稀缺的景氣方向,維持中期推薦。
中信策略:市場對於公募考覈新規以及迴歸基準行業配置的討論存在一些誤區
從海外經驗來看,迴歸基準是通過基準的行業配比向基金持倉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產品投資策略向客戶盈利導向迴歸,在長期視野下,這與追求排名和絕對收益並不矛盾,反而是統一的;跑輸基準的懲罰機制最終導致的是基金減少博弈性持倉,長期來看最大的影響是活躍頭寸的佔比下降。如何去有效地設定基準是長期而言實現客戶利益、贏得競爭並避免被被動型產品替代的最關鍵問題。對於主動權益型產品而言,滬深300、中證800以及A500作爲全市場基金基準都有較大的侷限性,能夠反映新質生產力和新經濟趨勢的中國資產合理基準,應該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寬基佔總基準的比例是超越行業配比首要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來如果外資逐步迴流,市場生態也會相較過去3年發生重大轉變,不能用後視鏡視角靜態去看行業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間的差異會遠遠超過所謂的“好行業”和“差行業”。
興證策略:中美主動投資的對比及展望
隨着5月7日公募新規落地,其對於基金運營模式的優化,在引發市場對於未來行業生態變化熱議的同時,也帶動近期市場向着公募欠配方向聚焦。很多投資者也在關注海外成熟市場尤其美股市場共同基金的發展歷程。但我們認爲,此種對比亦不可刻舟求劍,相比於美國主動權益的發展,對中國主動投資的未來應當更有信心。中美主動投資最重要的差異在於,美國主動權益基金長期難以戰勝指數,久期越長越容易跑輸;而中國主動基金隨着時間久期越長,跑贏指數的比例越高。
招商策略:首批浮動費率基金申報 4月金融數據有何影響
首批26家管理人在公募改革方案落地後正式上報新模式浮動費率基金,均爲全市場選股的基金,主要對標主流寬基指數,標誌着費率改革進入實操階段。隨着頭部機構產品落地,頭部機構的示範效應帶動下,浮動費率基金有望成爲主動權益類產品主流。4月社融同比明顯多增,雖然融資結構欠佳,實體融資需求不足,但隨着財政政策持續積極發力、靠前發力,財政資金投放形成項目落地將帶來需求增長,並且從歷史看,社融總量增速達到類當前高水平後,A股表現基本不差,且多有震盪上行。4月央行“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明顯增加,或與給匯金提供流動性支持有關,未來中央匯金將繼續發揮市場壓艙石的作用,在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時候及時維穩,這意味着,A股下行風險可控,底部有支撐,待短期獲利流出壓力釋放後,A股有望重回震盪上行。
廣發策略:近期路演客戶關注幾個焦點問題
5月7日,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簡單測算,假設完全迴歸基準,非銀金融、銀行、公用事業可能是需要買入最多的行業,基準佔比-實際佔比分別爲7.9%、6.9%和3%。短期來看,當前的具體執行細則還沒有出臺,出現“欠配板塊”的上漲,主要還是由於市場其他資金對公募基金未來投資行爲的預期,而非公募基金的實際大量換倉行爲。從數據來看,偏股型基金5日平均收益和基準收益的R Square在過往區間波動,基準收益對偏股基金的收益解釋力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說明並沒有大量的偏股型基金在近期朝着基準方向去換倉。
中泰策略:中美瑞士談判後市場如何演繹?
短期“東昇西降”敘事強化,風險偏好短期修復。此次聲明在形式與節奏上積極主動,但從內容看,中美雙方對於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均未提及,中方也明確維持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變。可以推測,本輪中美談判節奏更多由中方主導,該局面的出現的背景或是由於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演繹超預期、美國國內選情緊張、美股市場壓力下的階段性讓步行爲。雖然本輪會談並未觸及深層結構問題,但階段性“止血”機制足以有效緩解市場對外部衝擊的悲觀預期,短期內有望提振投資者風險偏好。
華金策略:短期繼續震盪偏強 科技是主線
流動性短期維持寬鬆。一是美國仍處於降息週期,國內宏觀流動性維持寬鬆:首先,美聯儲短期降息預期有所上升;其次,在經濟增長壓力仍較大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短期大概率維持寬鬆。二是股市資金流入短期可能繼續改善:首先,融資連續兩週迴流,後續可能進一步流入;其次,短期中美均大幅降低關稅下全球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外資等資金流入A股可能上升。降低關稅和國內積極的政策可能繼續支撐短期風險偏好。一是中美雙方大幅降低關稅大超市場預期,短期對風險偏好有提振作用。二是國內積極的政策進一步出臺和落實繼續支撐市場風險偏好。
國海策略:指數衝關的條件和佔優風格
1999年以來A股有過三次典型的指數衝關期,上證指數一改較長時期的震盪狀態,向上突破並形成更高的點位中樞,分別是1999年5月、2014年底、2020年中。三次典型的指數衝關共性是流動性寬鬆,政策基調積極,且存在改革、科技或金融方面的重大催化劑,經濟基本面在指數衝關時期未必需要明顯起色。指數衝關之前的蓄勢期,如前1個月至1個季度,往往是消費和穩定風格佔優,衝關時期則是金融和科技這類強β的風格佔優。去年“924”之後,上證指數持續在3000-3400點的區間震盪,外部環境雖然有顛簸,但國內政策應對得當,呵護股票市場的態度明確,當前需要重視指數衝關的可能性,目前處於指數衝關前的蓄勢期。後續指數衝關的驅動力來自政策支持或貨幣寬鬆的可能性較大,時間節點可能會在7-8月,在此之前市場風格輪動較快,啞鈴型配置爲主,衝關時重點關注券商和科技。
浙商策略:衝高回落波動增大 調結構、控回撤
本週市場在中美日內瓦公報發佈後繼續衝高,全周以偏強震盪爲主。隨着市場持續快速反彈,A股、港股多數主要指數的點位已經“超越”4月3日全面關稅戰之前的點位。考慮多數指數在回補缺口以後正處於反彈壓力位附近,加之基本面要素和市場走勢之間的“錯位”,我們預計市場會繼續“主動修整”,通過震盪整理來化解上方密集區籌碼和短期獲利盤的壓力。配置方面,基於“反彈完成開始休整,區間震盪消化壓力”的看法,我們建議:繼續調整當前持倉結構,將過去一段時間反彈幅度較大的科技、成長板塊,切換至前期反彈幅度相對較小的大金融、中字頭、紅利板塊,起到平滑淨值曲線、控制組合回撤的作用。如果再度出現外部利空打壓指數的情形,則建議在指數快速下探時果斷出手、積極增配。
東吳策略:短期交易博弈和中長期生態構築 論公募新規的短中長期影響
產品視角看,主動偏股基金或逐漸演變爲“類指增”產品。考覈新規下,基金持倉結構的調整是必然趨勢,以往依賴押注高彈性賽道獲取超額收益的策略,將逐步轉型爲以基準指數爲核心的配置體系,即60%-80%左右倉位緊密跟蹤基準指數,剩餘倉位通過精細化選股捕捉超額收益。當前,對標中大盤寬基指數的主動偏股基金佔比超70%,得益於該類指數“市場代表性較強+行業分佈相對均衡+主/被動產品生態協同利於資金共振”,後續或仍爲主流。爲貼近基準,公募配置的分散化程度有望加大,預計管理人將着重完善對指數權重靠前大盤股的配置覆蓋。
責任編輯:張恆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