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紅利,大家一起喫,鍋要小米雷軍一個人背?

Ofweek光電信息網
昨天

衆所周知,前段時間工信部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嚴格的規範。

原因就是過去的這幾年,智能駕駛領域的營銷、宣傳等劇烈膨脹,部分車企爲了突出自己汽車的賣點,將L2包裝成“自動駕駛”,不斷的宣稱自己的是"無限接近L3"、"零接管"、“車位到車伴”等。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估計大家都懂的,那就是讓很多消費者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讓車代替駕駛員去開車了,然後不斷的事故產生。

當然,這件事情巧就巧在,正好是在小米SU7的交通事故發生之後。

於是一些人紛紛指責小米,指責雷軍,稱正是小米不負責的宣傳,什麼每一輛小米汽車,都有車位到車位的自動駕駛技術,最後造成慘烈事故。

然後針對小米SU7,針對小米汽車,針對雷軍的吐槽,如潮水般湧來,一些人更是推波助瀾,各種針對小米汽車……

針對這些事情,我只想說一句,自動駕駛的紅利,大家一起喫,鍋難道卻要雷軍一個人背?

爲何我這麼說?過去這幾年,其實是自動駕駛技術高速發展的幾年,各大車企都是押注自動駕駛,再加上之前對這一塊的營銷、宣傳並沒有做過多的要求。

所以幾乎所有在這一塊發力的車企,都是將輔助駕駛,宣傳成自動駕駛,沒有誰例外,剋制一點的可能會強調一下輔助,不剋制的,那真的是各種吹牛。

說真的,也因爲關於自動駕駛的吹牛,很多搭載了這些功能的車都賣的更好一些,紅利行業是真的大家一起喫。

相對而言,小米SU7是去年才上市,吹自動駕駛時,還真不是吹的最狠的那一個,且在這一方面,雷軍也從來沒有說過讓大家放開方向盤,沒有說接近L3,更沒有說零接管之類的,反而多次直播時稱這是輔助駕駛,從營銷、宣傳上而言,相對於一些友商而言,其實算剋制的。

並且小米也從來沒有說過,小米的智駕是第一名的,只是說屬於第一階隊,這個說法的含水量,大家都懂的。所以買小米的車,真不是衝着它的自動駕駛功能去的,小米算是紅利喫的少一些的廠商。

但如今指責主要是指向小米了,小米吸引了幾乎全部火力,以前喫這一波紅利多的車企相對背的壓力和指責會少很多。

而這估計也就是互聯網品牌必須要承受的痛吧,當初靠着互聯網,小米做大做強,從手機到汽車,都是靠互聯網迅速竄紅,正面能夠得到迅速的放大,而一旦有負面,也同樣會藉着互聯網放大。

這事也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所言,好的要接着,壞的也要接着,就看小米和雷軍能不能挺過去,挺過去了將會是一片坦途,你覺得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