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黃子韜的“衛生巾事業”迎來開門紅。
5月18日晚7點,黃子韜創立的衛生巾品牌“朵薇”上線開售。據界面新聞報道,“朵薇”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關於“黃子韜做衛生巾”一事,相關話題也多次登上熱搜,引起輿論熱議。
談及做衛生巾的原因,黃子韜在開售當天下午的品牌發佈會上直言:“2024年,我看到很多黑心的廠家在做衛生巾這件事,當時我想要不要我們做一個衛生巾出來,我們的目標非常簡單,就是想把這個產品做到讓所有女性在用的時候是真的可以放心。”
黃子韜並非今年首個喊話做衛生巾的名人。自今年“3·15”晚會上,衛生巾、紙尿褲、一次性內褲等衛生用品亂象被曝光後,不少企業、名人紛紛宣佈入局部署,凡客創始人陳年公開表示“想做一款良心姨媽巾”,東方甄選亦宣佈將在今年暑假推出尺寸“只多不少”的衛生巾。
儘管衛生巾行業仍在上升階段,但業內羣雄逐鹿,賽道早已紅海化,新品牌的扎堆入局是否能賺到錢,仍然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對於“朵薇”衛生巾產品相關規劃、在此時入駐衛生巾賽道的原因等相關事宜,5月19日,時代財經聯繫黃子韜背後MCN機構遙望科技相關人士,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一晚賣出4000萬銷售額
“直接再加5萬單上線。”5月18日晚,黃子韜抖音直播間正式上線衛生巾品牌“朵薇”,不少粉絲在彈幕喊話:“加多少單都沒用,根本搶不到!”
“朵薇”衛生巾是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根據品牌方公佈的衛生巾價格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其中,迷你巾、日用裝、夜用裝、安心褲共62片,組合售價49.8元。
從銷售數據來看,“朵薇”衛生巾的開售可以說是迎來了“開門紅”。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主推的49.8元日夜組合裝衛生巾售出50萬份,在售罄後又開啓的20萬單預售也迅速售罄,粗略計算,僅該組合產品銷售額就達3486萬元。“朵薇”品牌披露數據顯示,當晚直播實現4000萬元銷售額,現貨庫存售空。
5月20日,時代財經搜索朵薇抖音官方旗艦店發現,該品牌旗下的衛生巾與經期褲的兩個產品鏈接暫不能購買,處於預約狀態,且2個預約鏈接共有超17萬人預約,該店顯示銷量已超126萬。
被搶購一空的衛生巾產品,也陸續在二手市場上出現。時代財經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發現,各個賣家轉賣的“朵薇”衛生巾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溢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產品最高售價爲200元。一名二手平臺賣家向時代財經直言,搶購衛生巾的除了有黃牛,還有不少是黃子韜粉絲,主要是想爲其“衝一波銷量”。
5月18日,黃子韜在直播間中表示:“任何平臺倒賣的,不要去加價花一分錢去買,未來在所有線下超市都能買到(朵薇衛生巾)。”朵薇抖音官方旗艦店的客服亦表示,後續衛生巾還會補貨,不用去購買加價的產品。
這並非“朵薇”衛生巾首次爆賣。早在4月11日,黃子韜在其個人直播間分三次上線共計4.95萬單衛生巾禮盒,以1分錢的價格供消費者試用,產品上架後迅速售罄。
自3月宣佈要做衛生巾產品到如今上架銷售,黃子韜的動作可謂迅速。
3月22日,黃子韜在直播中透露正在嘗試生產衛生巾,強調要做透明化衛生巾工廠。4月9日的直播中,黃子韜表示已收購一家衛生巾工廠,並計劃儘快完成行業內首個透明工廠的升級改造。4月,黃子韜方面發佈員工招聘信息,招聘的崗位包括電商渠道經理、電商主播、產品經理素材拍攝剪輯、電商設計師、渠道銷售總監等。其中,渠道銷售總監崗位的薪資水平爲20000元~30000元。
一系列的佈局動作開支並不少。在品牌發佈會上,黃子韜表示,目前“朵薇”品牌的總投資已經達到2.75億元,截至今年5月,公司已擁有3條生產線。
而這一商業佈局的背後,顯然少不了資本作支撐。
天眼查APP顯示,“朵薇”品牌母公司爲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朵薇”),曾用名“浙江米派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6月,法定代表人爲徐嘉斌。杭州衡研科技有限公司持有浙江朵薇80%股份,前者成立於2025年3月19日。
而浙江朵薇的另一個股東則來頭不小。天眼查APP顯示,杭州龍則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龍則靈”)持有浙江朵薇20%股權,黃子韜間接持有龍則靈43.56%股權,而龍則靈的第一大股東爲遙望科技的控股子公司。
遙望科技(002291.SZ)爲黃子韜背後的MCN機構,有着A股“直播電商第一股”之稱,業務覆蓋直播電商、影視綜藝等領域。2021年,黃子韜和遙望科技簽約,進軍直播帶貨。
被盯上的衛生巾生意
黃子韜選擇在此時官宣入局衛生巾賽道,與今年“3·15晚會”曝光衛生巾亂象後,試圖接住一波輿論熱度不無關係。
3月15日晚,據央視報道,部分企業從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處收購生產線上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再挑出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二等品”,並從中翻新成衛生巾進行銷售。而被收購的原料更不乏來自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
亂象曝光後的當晚,全棉時代、蘇菲、七度空間、自由點等衛生巾品牌都發布澄清說明,力證清白。
接連對衛生巾行業亂象的曝光,引發了消費者對於衛生巾安全的擔憂,有網友更是喊話科技品牌小米創始人雷軍,希望小米推出衛生巾。據悉,早在3月7日,小米生態鏈總經理陳波在微博發文稱:“提前祝廣大女性朋友節日快樂,有什幺女性產品想讓我們做的嗎?(衛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許願家用電器類產品。)”隨後,這條微博被刪除。
時代財經綜合天眼查APP、企查查等平臺梳理發現,早在2020年9月23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發起了“小米”商標的衛生護墊註冊申請,並於2023年6月14日完成註冊,專用權期爲十年。此外,小米還申請註冊了“小米衛生巾”“小米護墊”等商標,國際分類爲日化用品,目前商標狀態爲“等待實質審查”。
小米方面尚未明確做衛生巾產品,但雷軍的老夥伴陳年已率先抓住這波熱度。3月17日,陳年也在社交平臺表示,自己接到消息,有可能凡客就要做衛生巾了,“很快就會上”。但截至發稿,凡客佈局衛生巾一事並未披露任何進展。
亦有企業在此時盯上了衛生巾生意。
3月20日,東方甄選在活動上宣佈,公司自營衛生巾在2024年年底已正式立項,將最快在今年暑假推出自營衛生巾產品,目前產品已經定型。東方甄選方面表示,自營衛生巾專門調整模具,確保用料充足。
截至5月20日,東方甄選並未出售第三方品牌衛生巾產品。時代財經搜索發現,東方甄選也沒有在自有APP、公衆號小程序、微信小店、抖音賬號商品櫥窗中上架其他品牌的衛生巾產品。
高毛利的衛生巾也在打價格戰
衆多名人與企業押注這一賽道背後,是衛生巾生意的高毛利。
從行業規模來看,衛生巾市場正在不斷擴大。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2023年,全球衛生巾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00億美元以上,年複合增長率約爲5.2%。
同時,該行業仍保持較高的毛利率。
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衛生巾平均出廠價約0.32元/片,但多數品牌衛生巾的市場售價可達到約1元/片。中泰證券就曾在2019年發佈報告指出,衛生巾行業爲高毛利率行業,平均毛利率可達45%;該報告還顯示,衛生巾單片的終端銷價最終可達出廠價的三倍,而研發及管理費用僅佔總銷售額的6%左右。
具體到業內頭部企業來看。2024年,七度空間母公司恆安國際(01044.HK)衛生巾業務毛利率仍穩定在約63.7%;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003006.SZ)財報顯示,2024年,自由點實現營收30.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6%;營收佔比約93.3%,毛利率達到55.8%。
儘管毛利可觀,但縱觀國內衛生巾市場,競爭已然進入白熱化。
以恆安國際爲例。2024年,恆安國際衛生巾板塊收入同比下滑8.09%至56.78億元;利潤同比下滑12.95%至20.17億元。針對利潤下滑,恆安國際解釋稱,年內國內衛生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品牌均降價促銷以拓展市場,導致公司的銷售受到一定影響,集團預期2025年市場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站穩腳跟的頭部品牌之間尚且廝殺激烈,新品牌若想脫穎而出,則需要大力投入營銷。這也意味着,其毛利潤也會進一步被壓縮。
多名日化用品行業的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衛生巾在產品銷售非常依賴渠道營銷,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線上方面,在社交媒體投流、與KOL、KOC合作以觸達消費者是業內常規打法,而達人佣金往往是營銷費用的“大頭”,最高能達到40%。而在線下渠道,超等傳統渠道返點高,進場費、條碼費、陳列費等費用繁多,且要配合渠道促銷活動,亦會進一步侵蝕衛生巾品牌利潤。
“衛生巾研發門檻較低,產品之間同質化嚴重,創新成果亦容易被模仿,而且現在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提價空間有限,品牌很難通過漲價彌補成本。”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在“3·15”晚會後,消費者對衛生巾的品質要求更高,企業還得投入更多確保質量。“這門生意只會越來越難做。”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