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研究】蜜雪冰城市值超海底撈,搞服務的比不上賣吸管的?

Ofweek光電信息網
05-20

蜜雪冰城已經成爲整個餐飲界“最靚的仔”。

近日,蜜雪冰城股價高點觸達533港元,而其發行價不過202.5港元,與其他茶飲品牌在港股上市即破發不同,蜜雪冰城上市當日股價漲幅達43.21%,幾乎創下新股登陸港股首日的漲幅紀錄。

蜜雪冰城3月3日登陸港股,截至5月14日收盤,蜜雪冰城股價由262港元漲至457.8港元,總漲幅達75%,若以發行價計算漲幅則達126%,成爲不折不扣的牛股。

截至14日收盤,蜜雪冰城總市值爲1738億港元,同期另外三家在港股上市的茶飲企業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市值分別爲19.10億港元、138.7億港元和585億港元。蜜雪冰城的市值相當於3個古茗、13個茶百道和91個奈雪的茶。作爲中國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其境況令人唏噓,上市即破發,此後股價再未能回到發行價,蜜雪冰城和奈雪的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前餐飲股的“一哥”一直是海底撈,同期海底撈的市值爲935.3億港元,幾乎纔夠蜜雪冰城市值的一半,股價由2021年高峯值的84.448港元一路回落至16.78港元,累計跌幅超過80%,市值由4707億港元蒸發了3772億港元。餐飲股“一哥”的寶座被蜜雪冰城搶走。甚至有文章稱蜜雪冰城的市值超過餐飲巨頭星巴克,據BT財經查詢,超越星巴克的是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量,同期星巴克的市值爲987.3億美元,約合7705.2億港元,星巴克的市值依然是蜜雪冰城的4.4倍。

和星巴克這樣的世界餐飲巨頭相比,新上市的蜜雪冰城雖略顯遜色,但已經足以“秒殺”國內一衆餐飲上市公司,儼然成爲餐飲股裏的“現象級”巨頭。

1

門店數量“獨孤求敗”?

其實蜜雪冰城是所有知名茶飲企業中最早的,張紅超於1997年創立蜜雪冰城。早期,蜜雪冰城叫寒流刨冰,2000年,第一家蜜雪冰城門店正式建立至今已經深耕三四線城市近30年。而奈雪的茶在2015年才由彭心和趙林創立,喜茶比奈雪的茶早3年,但都比蜜雪冰城最少晚了15年。截至去年底,蜜雪冰城擁有46479家門店,超越星巴克成爲全球最大的連鎖品牌。

早期蜜雪冰城的門店數量擴張並不特別迅猛,直至2014年門店數量才突破1000家。2018年,蜜雪冰城耗時4年才把門店總數突破5000家,也就是說在此期間,蜜雪冰城年均新增門店約1000家。但隨後蜜雪冰城進入快速擴張期,2021年門店總數突破2萬家,意味着3年新增門店15000家,平均每年新增門店5000家。2021年至2024年,蜜雪冰城新增門店約26000家,平均每年新增超過8600家。

加盟店是蜜雪冰城迅速擴張的“法寶”,根據2024年前三季度披露的信息,蜜雪冰城全球門店網絡中加盟商運營的門店比例超過99%。截至2024年9月30日,通過加盟模式發展的門店已超4.5萬家,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2023年蜜雪冰城進軍印尼市場,《雅加達郵報》曾評論:“你必須留意你家附近的任何閒置空間,因爲它很快會變成一家新的蜜雪冰城門店。”可見蜜雪冰城的擴張有多快。

曾經的餐飲一哥無論擴張慢或快與單店綁定的都是直營模式,這就決定海底撈的門店數量永遠比不上蜜雪冰城。在餐飲行業有一個共識,直營模式可以做到對出品和服務有效的標準化控制,也更容易避免食品安全問題。

奈雪的茶在2023年7月以前也堅持直營模式。創始人彭心多次表達對直營模式的推崇,因爲直營模式能保證工序和原材料合乎標準。2019年彭心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是加盟的話,你怎麼知道他有沒有按照你的要求買了20塊錢的草莓”,正是這種觀念,讓奈雪的茶錯過了最佳加盟時期。

儘管2023年奈雪的茶放開加盟,但對加盟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求加盟門店的面積在90-170平方米之間,預算至少需98萬元,每家門店至少需要5名員工,並規定營業額達6萬元抽取1%。這直接嚇退了不少有意加盟者。加盟效果並不明顯,截至2024年底,奈雪的茶全國門店數量爲1798家,其中直營門店1453家,加盟店345家。僅比2023年同期的1655家門店增長143家。2024年6月,奈雪的茶加盟店爲297家,以此計算整個2024年下半年僅加盟48家,擴張速度低於預期,此前奈雪的茶提出“兩到三年開2000-3000家加盟店”。

2

加盟店的利與弊?

加盟模式能夠迅速擴張門店,這對品牌來說,更容易吸引和打動資本市場。相比直營模式,加盟模式確實有不少弊端,比如無法做到嚴格執行標準化,品控難以保障一致,尤其是食品領域,容易產生食品安全問題,這或許是彭心在2023年以前始終排斥加盟模式的根本原因,但奈雪的茶爲什麼又在2023年7月開放加盟模式,歸根到底還是加盟模式有弊也有利,它的“利”正是奈雪的茶亟需的。

相比直營模式,加盟店的經營意願更強烈。直白點說,直營店經營好壞均歸屬總部,並不是自己的,而加盟店,自己付出的真金白銀後,加盟店主自然比直營店的店長更有動力經營好門店。

同時加盟店相比直營店,風險係數更低。直營店的房租、人力以及供應鏈的支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經營不好,就可能會產生虧損,而加盟店無論營業額多少,都幾乎不影響總店,成本轉嫁給加盟店,總店不僅能夠收取加盟費還會有材料、培訓等相關費用的進賬。除了品牌商譽承擔部分風險之外,幾乎所有風險都轉嫁給加盟商。

蜜雪冰城的大部分利潤也來自加盟店,因爲其主要利潤不是賣奶茶,而是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其97.6%的收入來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94.3%)和設備(3.3%),包括加盟費在內的服務收入僅佔2.4%。這就形成了蜜雪冰城看似是個奶茶品牌,其實是加盟商的獨家供應商,其本質是供應鏈企業。

蜜雪冰城數以萬計門店數量使其在原材料的採購上有較大的話語權,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五大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79萬平方米,超60%的飲品食材爲自產,其中核心原料100%實現自產,採購網絡延伸到全球六大洲、38個國家,直接對接原料產地,以消除中間成本。通過“全球採購+自產基地”的雙軌供應鏈模式,蜜雪集團成功將原料成本壓縮至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從而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實現了價格的親民化。而蜜雪冰城五大生產基地生產的產品則完全被超過4萬家的加盟店消化,形成產銷的閉環。

蜜雪冰城獨特的商業模式支撐着超高的市盈率,36.28倍的市盈率遠高於海底撈的18.40,也高於茶百道的27.21,而此前一直堅持直營的奈雪的茶如今市盈率則是-1.93。

3

資本偏愛盈利能力強的

海底撈如今之所以在資本市場不再“受寵”,和其業績表現有關。2024年海底撈營收427.5億元,同比增長3.14%;歸母淨利潤47.08億元,同比增長4.65%,兩項重要指標增速均低於5%。近4年海底撈的營收爲391億元、310.4億元、414.5億元和427.5億元,同比增幅爲43.68%、-20.61%、33.55%和3.14%,增速波動較大,且明顯呈放緩趨勢。

相比海底撈的增速放緩,蜜雪冰城的業績表現更加亮眼。近三年蜜雪冰城的營收分別爲135.8億元、203億元和248.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31.15%、49.55%和22.29%,保持較高增長水準。蜜雪冰城營收由2021年的103.5億元用時4年增至248.3億元,增長了144.8億元,翻了2.4倍。海底撈同期營收僅增長了36.5億元,4年增長了36.5億元,這對原本營收就接近400億元的餐飲巨頭來說,表現未及預期。

蜜雪冰城被資本市場看好,除了龐大的門店數量和商業模式之外,還有其盈利能力的增強。近三年蜜雪冰城的淨利潤分別爲19.97億元、31.37億元和44.37億元,增幅分別爲4.52%、57.13%和41.41%。同期毛利率爲28.34%、29.55%和32.46%,對應淨利率爲14.83%、15.70%和17.94%。毛利率三年提升了4.12個百分點,淨利率同期提升了3.11個百分點。

與蜜雪冰城不斷提升的盈利能力相比,海底撈的盈利能力甚至出現下滑,2016年海底撈的淨利率高達12.53%,2017年淨利率下滑至11.23%,隨後連續5年淨利率低於10%,2021年淨利率甚至低至-10.12%。直至2022年淨利率才提升至10.84%。經過多年的發展,淨利率甚至不及10年前,這樣的表現難以打動投資者。

2024年海底撈營收427.5億元,高出蜜雪冰城的營收179.2億元,但其47.08億元的淨利潤僅比蜜雪冰城的44.37億元高出2.71億元,若從蜜雪冰城近年來淨利潤的增長來看,今年淨利潤有望反超海底撈。

蜜雪冰城57.2%門店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形成“鄉鎮必見綠色招牌”的毛細血管式佈局。通過6-8元產品定價,既滿足下沉市場“輕奢體驗”需求,又實現單店日均超3000杯的高週轉效率。以“30秒出餐+天天平價”精準匹配年輕人“即時滿足”需求,2024年客單價維持在9.8元,決策成本趨近於零。海底撈在下沉市場表現未達預期,三線城市單店營收僅爲一線城市的58%,人工成本佔比高達30%,在消費分級時代逐漸喪失競爭力,其沉浸式服務反而成爲負擔,00後消費者平均停留時間較五年前縮短42分鐘,直接影響翻檯率與坪效。

相比海底撈,蜜雪冰城構建起年產能165萬噸的五大生產基地,形成難以複製的成本護城河,蜜雪冰城市值上超越海底撈,實質是工業標準化對傳統服務型餐飲的降維打擊,標誌着中國餐飲業進入“效率致勝”的新階段,這或改變中國餐飲業的格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