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藥明生物還要強得多,藥明合聯,可能是藥明系裏最生猛的公司

新浪財經
05-20

“這是價值事務所的第1865篇原創文章”

最近追蹤了 藥明生物 的年報,在全球 生物醫藥 大環境無比糟糕、國內 CXO 康龍、泰格、 凱萊英 利潤都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藥明生物依然取得了好成績,營收186.8億,同比增幅爲9.6%,非新冠業務同比增長13.1%,經調整歸母淨利潤爲 47.8 億,同比+1.8%(剔除新冠更高,但具體數據無法拆分)。

如果仔細拆解一下藥明生物增長的原因,不難發現,藥明生物的業績之所以在大環境如此糟糕的情況下還能穩得住,核心在於子公司 藥明合聯 實在太給力了。

如果剔除上市子公司藥明合聯的貢獻,2024、2024H2藥明生物本身的收入同比增速僅爲0.9%、3.7%。

下圖爲藥明生物平臺歷年項目情況,增長最快的也是子公司藥明合聯所處的ADC/XDC領域(下圖灰色)。

至於ADC、XDC,其實都無需多說,這幾年國內的大額出海授權幾乎都來自ADC/XDC領域,哪裏有錢往哪裏鑽的資本早已瞭解到了ADC、XDC的前景,下圖爲近期國內一些授權和引進ADC產品的情況。

哪怕前兩年全球 創新藥 投融資環境不太理想,但ADC這個大熱門整體來說還是很活躍、不差錢的。

01價值事務所遠比你想的要變態

藥明合聯脫胎於藥明系,上市之前,藥明生物持股60%、 藥明康德 持股40%。ADC簡單說就是把一個抗體大分子和一個有效載荷(有毒性的小分子)用連接子連接起來,如此得到的新藥物,既具備抗體的精準性,又具備小分子的殺傷性。

至於XDC,就是在ADC得到實現後,聰明的人類科學家進行的其他DC嘗試,兩個連一起的藥物並非僅限於單抗和毒素小分子,還可以是雙抗、多肽、合成聚合物與核藥、酶等等……總之,只要可以產生1+1>2效果的,都可以考慮把它們連起來。

所以,合聯需要康德和生物兩個爸爸聯手。

目前就全球範圍而言,XDC還屬於較新的市場,雖然管線較多,但上市的較少,可即便如此,藥明合聯2024年也實現了40.52億營收(同比增長90.8%)、11.74億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84.8%)。

要知道,國內CXO老二,在行業深耕了超20年的 康龍化成 ,2024全年的經調整淨利潤也才16.1億,沒有對比沒有傷害,站在這個角度看,合聯的增速是不是很可怕?即便不和同行比,和自己比也足以看出合聯的變態,2020年合聯營收還不足1億,在藥明生物體內的佔比非常小,到2024,短短五年間就翻了40多倍……

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一脈相承,藥明合聯也是打一開始就走的CRDMO端到端一體化路線,已然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大漏斗。到2024年,公司的平臺上已有一個成功的商業化項目了。

這其實相當不容易,因爲截至2024年全球獲批的ADC藥物一共才16款,裏面不少還是在藥明合聯成立之前就獲批的,合聯想夠到他們也不太科學。

就項目數量而言,當前藥明合聯可以說是全球絕對的第一,並且項目質量非常高,2024全年,國內出海交易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超高質量ADC項目有60%都是合聯做的。

另外,合聯的項目淨增數量也非常恐怖。我們看下圖,2024全年,公司淨增R階段藥物發現項目254個、臨牀前18個、臨牀階段33個, 綜合 在售項目高達875個,位於CDMO階段的也有194個。公司管線中除了傳統ADC,還有大量XDC(185個),佔整體項目的比例達21.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藥明合聯在手未完成訂單高達9.91億美元,同比增長71%,儘管有《生物安全法案》的干擾(現如今大家都害怕關稅,關稅哪有這個法案恐怖?),但藥明合聯2024年來自北美的收入依然在持續增長,2024全年收入佔比達到了50%,而且全年來自美國地區的CDMO階段項目詢單請求同比有43%的增長,在手未完成訂單中來自北美地區的總額也同比增長超100%。

資料來源:iFinD

這其實再次說明地緣因素實在算不得什麼,在商言商,落到實處,各個掏錢的藥企爸爸們並不怎麼care那些反覆無常政客喊出來的口號,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項目能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

看多了從2022年起鬧到現在的可能被針對的CXO,再看關稅,所長覺得真的算不得什麼……

02價值事務所前景可期

話又說回來,雖然XDC可以說纔剛剛開始,藥明合聯前幾年的增速確實也太快了。考慮到現如今的體量(營收40多億、利潤10多億),再想保持此前那樣動輒翻倍的增速可能還是有難度,儘管在手訂單有近10億美元,藥明合聯還是給予了比較保守的2025增長指引,即收入增長35%。不過,公司也表示半年報時再看,也許到時候會進行修改。考慮到XDC的火爆程度以及合聯的在手訂單,後續半年報時公司修改指引、全年增速超35%的可能還是極大的。

此外,同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一樣,合聯是個提供服務的CXO,但也不僅限於提供服務,基於強大的R能力(根據藥明合聯投資者交流的說法,公司的研發團隊已經掌握了幾乎所有的ADC相關技術),必然也會越來越多地直接拿有藥品里程碑付款和銷售提成的項目。

如果大家也對所長看的企業、行業專家交流紀要感興趣,可以加入《價值寶庫》查看。《價值寶庫》是所長團隊精心打造的投研資料庫,每天會上傳100+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大家最爲關心的一手調研紀要,此外還有各種研報、突發/熱門事件分析、宏觀政策及市場解讀等內容。總之,只要是對咱們有用的,所長能找到的,都會上傳到裏面。

今年一月,藥明生物就完成了一筆極大的交易。藥明生物、多禧生物以及Aadi Biosciences(現更名爲Whitehawk Therapeutics)就三款創新ADC達成研究服務合作,根據協議條款,Aadi公司將向藥明生物和多禧生物支付4400萬美元首付款、最高達2.65億美元的開發里程碑付款和5.4億美元的商業里程碑付款以及個位數比例的銷售提成,新聞官宣當天Aadi Biosciences股價就暴漲46%。

這個交易是通過母公司藥明生物實現的,但實際應該就是合聯在做,後續相應費用應該會出現在合聯賬上(不過合聯和生物是並表關係)。

有1就有2,後續這塊業務我們可以更多期待一下,畢竟現如今爸爸藥明生物都已經有50餘個能夠收取里程碑付款和銷售提成的項目了,2027年就會有能拿到銷售提成的藥物上市且能拿得不少(照藥明生物的話說,里程碑付款和銷售提成加在一起可能有兩三億美元)。藥明生物甚至覺得未來最核心的增長動力應當就是藥品的銷售分成,爸爸如此,和爸爸一個模子倒出來的藥明合聯理應也如此,後續我們應該會越來越多地看到藥明合聯的相關消息。

總之,強將手下無弱兵,藥明系的每家企業,甭管康德、生物還是合聯,確實看點都非常足,只能說CRDMO模式確實非常變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