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股市場逆襲,原因何在?

財華社
05-19

2025年5月第四周,港股市場將迎來兩大A股巨頭赴港上市,分別爲全球動力電池“榜一”寧德時代(03750.HK)和創新藥研發巨頭恆瑞醫藥(01276.HK),兩家公司將分別於5月20日和5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募資總額或分別達356.57億港元和98.91億港元。

此外,已定下上市日期的還包括新加坡miRNA技術公司MIRXES-B(02629.HK),將於5月23日上市,擬募資10.86億港元;從事慢性病創新藥研發和生產的派格生物醫藥-B(02565.HK)擬募資3.01億港元,從事跨境社交電商業務的吉宏股份(02603.HK)則計劃募資7.25億港元,兩家公司均計劃於5月27日上市。

根據Wind的數據,若加上以上計劃於本月下旬上市的新股,港股今年以來的新股募資規模或達到719.79億港元,較2024年前五個月的新股募資額95.84億港元高出超6倍。

見下圖,港股市場今年前五個月的新股募資規模已扭轉前幾年的頹勢,成爲僅次於2021年全球牛市的第二大IPO年份,也是第二大IPO募資市場,僅次於納斯達克交易所。

相比之下,美股市場中紐交所今年以來的IPO募資額或爲51.01億美元,約合398.86億港元;納斯達克交易所的IPO募資額或爲103.56億美元,約合809.77億港元。

有意思的是,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今年IPO活動也頗爲活躍。Wind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有34家,首發募資總額或爲8.09億美元,約合63.26億港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在美新上市的中概股有25家,總募資額或爲22.41億美元,主要得益於安踏(02020.HK)旗下的始祖鳥豪奢品牌亞瑪芬體育(AS.US),籌資規模高達15.71億美元,如果扣除這個數據,2024年同期的募資規模或僅6.7億美元。

縱觀今年新股的上市首日表現,Wind的數據顯示,22支已在港交所上市的新股中,上市首日上漲的有13支,平收的有3支,下跌的有6支。

其中上市首日表現最好的是從事臨牀階段生物製藥的映恩生物-B(09606.HK),首日大漲116.70%;其次爲“雪王”蜜雪集團(02097.HK),首日上漲43.21%;第三爲奧特曼IP運營商布魯可(00325.HK)和奶茶連鎖品牌滬上阿姨(02589.HK),首日股價漲幅分別爲40.85%和40.03%。

上市後到如今(5月19日)仍維持上漲(後復權)的新股有15支,其中上市以來表現最好的是奶茶連鎖品牌古茗(01364.HK),累計漲幅達144.47%;其次爲布魯克、蜜雪集團、提供認知障礙數字療法(DTx)集成軟件解決方案的腦動極光-B(06681.HK)和映恩生物-B,累計漲幅均在一倍以上。

香港新股市場時來運轉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認爲有幾個重要原因:1)港股市場見底反彈;2)中國刺激經濟措施增強投資者信心;3)港交所(00388.HK)推出多項措施,吸引資金赴港投資和降低門檻讓更多企業赴港上市。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一枝獨秀,恒生指數累計漲幅達16%,恒生科技指數更在17%以上,遠勝美股表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只有0.26%,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更錄得跌幅0.52%。

特朗普上臺之後,政策朝令夕改,關稅政策更令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美國經濟通脹風險升溫,並可能因爲成本增加而削弱其中短期的經濟實力,資金紛紛流出美股,而轉投其他潛在回報更佳的資產,美元指數一度跌破100點水平,同時美股和美債價格雙雙下挫,顯示出資金正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中國推出多項措施刺激經濟,包括全面降準降低創業和經營成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助力“兩新”和“兩重”,推出工資性收入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健全農民收益保障等措施促進居民增收,通過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強化教育和提高醫療養老保障等提升消費能力與意願,加大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延伸汽車消費鏈條、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擴大問題旅遊消費等促進消費升級。

這些措施有利於中國企業未來的增長表現,從而也讓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提升。

在這個節骨眼,港交所聯同香港證監會設立“科企專線”,便利更多科企來港上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改善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的門檻,吸引了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加強“雙向互聯互通”,拓展國際佈局,提升港股曝光度,務求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

到今年4月末止,港交所處理中的上市申請高達130宗,已獲上市委員會批准待上市的申請有18宗,看來好戲還在下半年。

結語

整體來看,2025年至今港股新股市場已展現出強勁的復甦與增長態勢,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等行業巨頭的加入,不僅大幅提高了募資規模,更爲市場注入信心與獲利。

從今年新股上市首日及後續表現來看,不少新股取得亮眼成績,或可進一步激發投資者熱情。

港股市場見底反彈、中國刺激經濟措施發力以及港交所多項利好政策落實,或爲新股市場打下了基礎。目前有衆多企業,包括A股上市公司,已預示將在可預見的將來赴港上市,意味着後續還將有更多優質企業登場,十分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