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行業】港股醫藥股集體走強 創新出海驅動估值重構

金吾財訊
05-21

金吾財訊 | 港股醫藥股近兩日持續走強,創新藥領銜上漲。三生製藥(01530)因與輝瑞達成12.5億美元首付款的PD-1/VEGF雙抗授權協議,股價飆升近40%;石藥集團(01093)憑藉雙抗藥物JMT106中美雙報臨牀及ADC藥物CPO301獲FDA快速通道資格,股價連續飆升近10%,其它概念股中,翰森製藥(03692)漲約8%,來凱醫藥(02105)漲約20%%,諾誠健華(09969)漲約10%。MSCI中國醫療指數2025年初至今累計上漲近15%,雖略微跑輸同期MSCI中國指數,但相對此前多年低迷已明顯改善。

近5年港股最大醫藥IPO恆瑞醫藥(01276)已提前截止認購,認購情況火熱,截至5月20日18時,錄得約2227.95億元孖展認購,較公開發售起始集資額5.44億元,超額認購408倍。

2024年度業績暨現金分紅說明會上,恆瑞醫藥稱其創新藥出海成效顯着,目前,公司已實現13項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總額約爲140億美元。

除了恆瑞醫藥以外,今年已有多家藥企赴港IPO,維升藥業(02561)、映恩生物(09606)分別於3月、4月上市,Mirxes、派格生物醫藥本月啓動招股。長城基金基金經理梁福睿表示,由於港股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更高,有着比較靈活的做空機制,其創新藥企業估值的泡沫明顯更少,且可供選擇的優質資產更多,整體板塊Beta(相對於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更強;而A股市場有很多由仿製藥轉型爲創新藥的企業,後續估值上升空間或更大。

“出海”已成爲中國醫藥企業的重要戰略。目前行業正從過去仿製藥出口爲主,轉向創新藥全球化的新階段。今年4月中美關稅摩擦以來,仍有多項藥品出海BD交易達成,顯示創新藥出海勢頭仍然強勁。大型藥企通過對外授權、合作研發等方式加速打開海外市場: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近年分別在美歐自主申報新藥上市,三生製藥、和黃醫藥等通過里程碑式授權合作實現管線價值變現。

多家投資機構的研究觀點表明,目前中國醫藥行業正處於築底回升的階段,基本面與政策環境均出現積極變化。

摩根士丹利對中國醫藥行業持樂觀態度,因國內推出一系列有利政策,包括對創新的全方位支援。另外,大多數國內醫藥公司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低,令該行業受地緣政治和美國藥品定價不確定性的影響相對較低。該行指,儘管遺留藥品(legacy drugs)仍會繼續拖累很多公司的短期增長,貢獻亦已很低,但這些遺留藥品逐漸退場,可以讓投資者重新評估公司的產品管道價值和催化劑。

中信建投證券強調,特朗普“藥價最惠國待遇”政策短期對全球醫藥市場影響不大,長期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有必要強化對美國市場依賴的風險管控,在全球格局重塑背景下,中國醫藥需“立足國內,開拓海外”,一方面鞏固本土根基,另一方面加快國際化佈局,推動技術自主可控,以應對複雜的外部環境衝擊。這意味着越來越多企業將佈局海外臨牀試驗、境外上市和合作,並善用授權交易快速換取資金和全球資源。

招銀國際認爲,受益於創新藥出海交易、國內集採政策優化、創新藥丙類醫保目錄落地、醫療設備招標復甦、內需復甦等積極因素推動,醫藥行業有望在2025年繼續迎來估值修復。該行推薦:三生製藥、信達生物(01801)、百濟神州(06160)、固生堂(02273)、鉅子生物(02367)、諾誠健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