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招行如何“對望”交行

市場資訊
05-23

  來源:財經早餐

  從2024年年報與2025年一季報來看,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正以不同的戰略路徑、經營節奏與盈利結構,展開一場無聲卻深刻的“週期對望”。這場對望,並非短期輸贏的較量,而是兩種銀行範式在週期拐點下的“對話”。

  環境的不確定性與利率下行,正在改變銀行業的增長邏輯。從重規模到重質量,從搶速度到拼結構,銀行競爭的焦點逐步迴歸體系建設與風險控制。在這一轉向過程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在同一週期命題下給出兩種答案,各自代表一類銀行在未來路徑中的增長可能。

  當行業步入穿越週期的中段平臺期,“週期對望”所呈現的,不是對抗,而是啓發。其揭示出在複雜金融環境下,比規模更重要的,是節奏;比速度更關鍵的,是系統。而戰略的分化,正是銀行能否在新週期中穩住根基、構建未來的關鍵分水嶺。

  同在“拐點”的表現各異

  招商銀行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招商銀行淨利潤爲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同期,交通銀行實現淨利潤935.86億元,同比增長0.93%;營業收入2598.26億元。

  乍看之下,招商銀行在盈利表現上佔據優勢,但如果將兩者置於不同背景下對比,則可發現交通銀行“厚重體量下的增長”。

  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總資產達到12.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9%。而交通銀行資產總額達到14.9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8%。

  在更大體量、複雜架構的背景下,交通銀行能實現盈利增長、資產質量優化,亦屬不易。

  2025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淨利潤372.86億元,同比下降2.08%。而交通銀行一季度實現淨利潤253.72億元,同比增長1.54%。

  這是兩家銀行的分化體現,一家步入高位調整期,另一家處於底部修復期。這個階段的“態勢錯位”或可能預示接下來的價值重構主線,也進一步佐證了“週期對望”的內涵。

  資產質量方面,招商銀行2024年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95%,撥備覆蓋率達411.98%,可謂是風控“優等生”。但正因風險控制到位,其信貸擴張與風險收益之間的博弈空間較小。

  交通銀行則不斷優化自身結構,2024年不良貸款率爲1.31%,較上年末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同時,其撥備覆蓋率爲201.94%,較上年末上升了6.73個百分點。

  進一步看,招商銀行在面對週期回調時,維持相對穩健的基本面,但同時也顯現“高增長換擋”的特徵,業績端出現小幅回落。

  而交通銀行則表現出一定的“抗週期性”,其淨利潤連續增長。招商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代表了兩種典型的週期策略,一家是價值錨定型的確定路徑,一家是結構修復型的彈性路徑。

  二者的“對望”不只是財務表現的強弱對比,更是一場關於週期姿態與長期方向的深層博弈。

  快慢之間的“節奏對望”

  銀行之間的競爭,不僅是規模與利潤的“靜態比較”,更重要的是其經營節奏、調整機制與結構韌性的“動態演進”。

  招商銀行與交通銀行的“週期對望”,在節奏層面體現出鮮明的張力。一家以快打快,搶先佈局、先發制人;一家步調沉穩,以慢制動、積蓄勢能。

  在2024年到2025年一季度的演進中,這組“快與慢”的關係,正悄然發生“趨勢拐點”。2024年,招商銀行的淨息差達到1.98%,在行業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維持高位,顯示出其零售資產配置能力與低成本負債獲取能力雙強的結構優勢。同期,交通銀行的淨息差爲1.27%。

  然而,進入2025年一季度,節奏悄然變化。招商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2.08%。交通銀行一季度淨利潤,則同比增長1.54%。

  業務線來看,招商銀行以零售爲主導、財富管理驅動,具備較高的AUM與客戶粘性,但同時對客戶結構的依賴程度也更高。

  交通銀行雖也在積極進行零售轉型,但通過其公司、零售、普惠、區域金融等業務的多維度佈局,形成一定的分散抗壓能力。

  作爲兩種銀行範式的代表,從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的數據來看,兩家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層面也基本保持高位、穩步的兩種戰略姿態,體現出各自對資本管理的不同取向。

  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4.86%,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7.48%,資本充足率則高達19.05%。

  到2025年一季度,招商銀行三項指標分別小幅波動至14.86%、17.43%和19.06%,保持在行業較高水平。

  交通銀行在2024年末的資本指標則具“穩步回升”特徵,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24%,一級資本充足率12.11%,資本充足率16.02%。

  2025年一季度,交通銀行三項指標亦呈小幅波動,分別上升至10.25%、12.07%與15.90%,呈現出結構性改善態勢。

  “節奏對望”的本質,不是“誰快誰慢”的靜態排位,而是誰更懂得在不確定中控制節奏、平滑風險,並在新的增長點出現時及時切入。

  錨定與重塑的“長期對話”

  從“規模競爭”邁向“結構重塑”的過程中,戰略選擇成爲決定一家銀行穿越週期能力的關鍵分水嶺。

  招商銀行堅持以“價值銀行”爲核心戰略錨點,具體化爲包括零售金融主導、科技驅動增長、精細風險控制、資源集約配置在內的戰略體系。

  而這種“錨定式”提升了其發展的穩定性和抗週期能力。在複雜市場環境下,通過佈局大財富管理、自研大模型“一招”、深化AUM經營,進一步加固“價值底座”。

  反觀交通銀行,其戰略路徑則具國有大行的特徵,2024年,其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業務規模穩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韌性,資產質量持續夯實。

  作爲國有大行,以“五篇大文章”爲例,截至2024年報告期末,交通銀行科技金融授信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45.37%;境內銀行機構綠色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8.58%,投資綠色債券餘額較上年末增長37.55%;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餘額分別較上年末增長29.10%和15.72%;累計上線適老化財富管理產品323款,養老產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38.84%;推進人工智能應用規模化、體系化,全年釋放超1,000人力工作量。

  整體來看,招商銀行與交通銀行的“週期對望”,並非此消彼長的零和較量,而是兩種策略範式在行業發展中的“長期對話”。二者的“週期對望”,也不只是股份大行與國有大行之間的“鏡像樣本”,還爲更多銀行提供了積極的戰略參照。

  在複雜週期中,銀行的戰略路徑早已不再是激進式突圍的邏輯。短期的規模擴張與表面增長不足以支撐長期穩健的競爭力。相反,真正走得遠的銀行,往往在週期深水期選擇迴歸基本面,以“戰略聚焦+結構重塑+價值重構”爲核心,構建自身可持續經營的閉環體系。

  這一閉環,不只是組織上的流程再造,更是一場銀行自身“能力邊界”的深度釐清。“聚焦”意味着資源向真正具備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業務傾斜,“重塑”體現爲對條線協同、風控邏輯、客戶結構的系統優化。而價值重構,則是一種經營觀的轉向,從以利潤增量爲主,向以資本效率、客戶全生命週期價值爲中心轉型。、

  免責聲明: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