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內部效率革命 汽車巨頭掀起整合浪潮

中國經營網
昨天

  “時間不等人,現在的市場環境對吉利汽車而言,已經沒有容錯的空間。”日前,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的一席話,在汽車行業內廣爲流傳。

  在桂生悅發出上述感慨的背後,吉利汽車正在推動多個品牌迴歸“一個吉利”。其最新動作則是,5月7日,吉利汽車宣佈,計劃收購極氪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併。

  在汽車行業淘汰賽加速演進的情形下,《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知名車企密集掀起“整合風暴”。以蔚來爲例,多家媒體報道,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螢火蟲多個組織部門架構,被整合進蔚來體系。

  “車企進行品牌和架構重組是應對市場競爭、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協同、應對行業變革和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向記者表示,未來在市場環境變化、政策支持等因素影響下,“可能會有更多車企加入重組的行列”。

  多家車企籌劃“大整合”

  將時間拉回到5月7日,彼時,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車對外宣佈,計劃收購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氪”,NYSE: ZK)已發行全部股份。據悉,吉利汽車目前持有極氪約65.7%的股份。

  “如交易完成,極氪將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併。此舉是進一步落實《台州宣言》,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將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吉利汽車方面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台州宣言》指的是吉利控股在2024年9月份對外宣佈的戰略轉型舉措,彼時,吉利控股宣佈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其公佈的戰略轉型具體有五大措施與安排,包括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推動極氪與吉利汽車完全合併之前,吉利系的“大整合”動作已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公開信息顯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幾何、雷達等品牌已被納入吉利銀河體系,今年2月份,極氪剛完成對於領克的合併。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複雜的經濟環境,吉利汽車只有改變過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形象,進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纔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這一點,董事長李書福和全體管理層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桂生悅直言。

  除了吉利汽車外,近期,蔚來的整合動作也迅速引發行業熱議。相關信息顯示,今年5月份,蔚來旗下樂道事業部、螢火蟲事業部被深度整合進蔚來各大業務集羣中,如蔚來汽車的產品設計與研發集羣(PD&D),會新設一個樂道產品設計與研發一級部門。

  不僅如此,記者此前從上汽集團方面獲悉,上汽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與此同時,上汽還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爲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打響效率提升“突圍戰”

  “一季度全國銷量達到了642萬輛,同比增長12.9%,得益於‘以舊換新’政策的延續,截至5月,政策申請數量超過300萬輛,有效帶動了行業發展。另一個關鍵數據是,一季度價格折扣率高達15.2%,表明整體競爭非常激烈。”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日前表示。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乘用車板塊收入4250.6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8.0%、下滑35.1%,歸母淨利潤143.1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19.2%、下滑9.1%,“乘用車總營收、歸母淨利潤環比表現均弱於汽車整體”。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盈利持續承壓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紅海”突圍成爲擺在諸多車企面前的巨大挑戰。在業內人士看來,車企早期奉行的“多生孩子好打架”“賽馬機制”等理念逐步“失色”,在品牌、架構等層面進行“大整合”,從而更好實現“降本增效”越發受到車企青睞。

  羅蘭貝格認爲,多家汽車集團已在2024年拉開組織轉型變革的序幕。進入2025年,預計傳統車企的改革將聚焦管理模式轉變、深化戰略整合兩大方向,如在後者方面,“強化戰略協同,推進集團內資源深度整合與高效融合,明晰各品牌定位以減少利益衝突、提高資源利用率,發揮集團體系化優勢”。

  對於翼真品牌併入吉利銀河,淦家閱日前就表示:“翼真作爲一個品牌的時候,要把渠道體系、品牌調性、產品定義、供應鏈管理、技術體系等都做好,是很龐大的工作。所以我們把戰略資源聚集起來,銀河的渠道向翼真開放,線索馬上就不一樣了。”

  無獨有偶,對於自主品牌發展,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日前強調:“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團所有的可用資源,匯聚成一股力量。我們要攥成自主品牌這個強有力的‘拳頭’,狠狠打出去。”

  近日開啓相關整合動作的蔚來,也在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公開報道顯示,蔚來近期在全公司範圍推進組織變革,落地CBU經營機制,CBU機制下的每個單元都須建立明確的ROI指標和業績獎懲制度。

  而接近蔚來管理層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調整將進一步深化資源整合,管理提效,但樂道與螢火蟲在品牌層面將繼續保持獨立。”

  據報道,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強調“一百萬倍成本思維”:“假如一輛車能省100塊錢,乘以100萬倍,就是1億元。”而記者注意到,李斌此前表示,2025年,蔚來在技術、基建等各方面將進入收穫期,“有信心說今年四季度要盈利”。

  助力品牌全球化戰略

  “整合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過去的一年多,我們在SQE(供應商質量工程師)、供應鏈,以至領克併入極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隨着整合的深入進行以及範圍的擴大,特別是踏入2025年以來,我們開始進行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方面的整合,整合中開始出現了問題。”桂生悅坦言。

  記者注意到,桂生悅認爲,吉利推進整合面臨“整合的效率和爲整合而產生的溝通成本問題”“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如在後者方面,桂生悅直言:“吉利和極氪各有自己的員工激勵機制,這就產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問題,所以各項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自爲自己所在的公司爭取利益傾斜的情況,這就會讓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我們相信隨着發展,上述兩方面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嚴重,而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最徹底的方法就是兩家公司整體合併,迴歸一個吉利,才能真正達到整合的目的。”桂生悅表示。

  引發外界關注的是,持續推進“大整合”的車企,在銷量、業績等領域是否取得突破呢?

  以上汽集團爲例,今年一季度,其銷售整車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實現營業總收入1408.6億元,歸母淨利潤爲30.2億元,同比增長11.4%,扣非歸母淨利潤達到28.5億元,同比增長34.4%。

  在吉利汽車方面,其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淨利潤爲56.7億元,同比增長264%,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吉利汽車方面表示:“隨着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規模效應釋放,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114億元,毛利率達15.8%。”

  而在業內看來,推進品牌、架構等層面的整合,若順利進行,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車企市場競爭力外,也有助於中國車企加速開拓海外市場,面對千差萬別的全球市場,架構清晰、快速反應的車企無疑更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

  “我們把全球市場劃分爲N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個性化、智慧化的產品方案,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無論是拓展非洲市場,還是佈局全球工廠,我們都用實際行動證明,上汽不僅是中國車企,更是全球車企。”賈健旭日前強調。

  “汽車行業正處於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轉型期,車企需要通過整合重組來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章弘認爲,整合有助於提升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通過整合,車企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增強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