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消費者 “先買後付” 是個不詳信號

環球市場播報
05-24

  “先買後付”(BNPL)貸款機構 Klarna(KLAR.PVT)本週報告稱,今年第一季度消費者信貸損失同比增長 17%。儘管收入增至 7 億美元以上,但淨虧損翻倍至 9900 萬美元。

  這家瑞典公司允許消費者通過免息分期付款購買大件商品或日常用品,最近宣佈與 DoorDash(DASH)合作 —— 這一消息催生了將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與深夜塔可鍾訂單混搭的互聯網迷因。

  但 Klarna 的季度數據發佈之際,其他關於 “先買後付” 借款人的潛在擔憂也浮出水面。信用平臺 Lending Tree 的最新調查顯示,41% 的 BNPL 用戶稱過去一年有過貸款逾期,這一比例高於去年的 34%。調查還發現,四分之一的用戶表示曾用貸款購買食品雜貨,較去年增加 14%。

  競爭對手 Affirm(AFRM)本月早些時候因展望疲軟股價下挫,但隨着該公司試圖從信用卡品牌手中奪取市場份額,股價已回升。據報道,由於關稅不確定性籠罩華爾街,Klarna 在 4 月推遲了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

  Klarna 稱,消費者信貸損失的增加並不能說明美國消費者的整體狀況。相反,該公司指出另一指標:信貸損失佔其消費者貸款總額的比例。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從去年同期的 0.51% 升至 0.54%,雖略有上升但總體仍低。該公司還聲稱,其產品的短期性(83% 的貸款在三個月內更新)使其能夠 “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做出快速反應”。

  但關鍵在於,隨着金融工具和消費者選擇的演變,我們用於衡量經濟狀況的數據範圍正在擴大。

  如果衰退真的到來,或許 “先買後付” 的盲目狂歡將終結,而貸款審覈將更加嚴格。與此同時,除了信用卡 delinquency(逾期率),BNPL 已成爲一個值得關注的新指標。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明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