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4日,第五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BEYOND Expo 2025)在澳門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亮相閉幕式,並與BEYOND Expo聯合創始人賀建東對談。
對話中,蔡崇信談及阿里的國際化。他表示,阿里在國際化方面並非完美,在一些國家取得成功,也在另一些國家經歷了失敗。阿里被視爲國際化的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公司總部位於中國。
“如今,中國在全球享有廣泛認可,尤其是在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能、消費互聯網、雲計算等領域,中國無疑是全球市場中的重要參與者。”蔡崇信稱,阿里作爲中國本土企業,80%的收入仍來自中國。阿里之所以獲得全球認可,是因爲中國不僅是一個大國,也是全球科技領域極爲重要的國家。
蔡崇信坦言,過去5年,阿里經歷了很多挫折,在這個階段學會了韌性,始終秉承着“多活一天才有機會反擊”的信念。我們也給自己創造了機會,並對組織進行了一些調整。
“我認爲阿里已重回正軌。展望未來,我們專注於幾個核心業務,一是電商,二是雲計算,此外我們還希望人工智能滲透到業務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面向客戶還是內部運營。”蔡崇信稱。
被問及對當下最火熱的機器人行業的看法,蔡崇信表示,當將AI融入機器人時,它們會變得更智能,也更具思考能力,這讓人非常興奮。不過人形機器人的實用性又是另一個問題,世界上大多數智能機器人並不需要長得像人類。
蔡崇信舉例稱,“如果你想要一個機器人來清潔地毯、打掃廚房或客廳,你真的希望它看起來像人類嗎?那樣我可能會害怕,我只想要一個看起來像吸塵器的東西能智能地在房間裏完成清潔工作。”
談到亞洲和亞洲企業的機會,蔡崇信指出,亞洲在全球自由貿易中獲益匪淺,尤其是中國、越南等以製造業爲導向的經濟體。直到最近,個別政府試圖拆除我們在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橋樑。
蔡崇信稱,中國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貿易規模,已經與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相當。他認爲,亞洲內部可以開展很多商業活動。此外,歐洲對亞洲企業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在與亞洲企業打交道時,歐洲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思維模式。美國人往往更傾向於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歐洲人更能理解細微差別。歐洲文化更悠久,其與亞洲文化之間存在一些相似之處。我認爲這是亞洲企業可以探索的另一個區域。”蔡崇信說道。
在對話中,蔡崇信還給出了對年輕人的幾點建議。他說,年輕人應因爲想獲取更多技能和知識而工作,這纔是工作的意義。基於此,蔡崇信建議,年輕人不要過於在意簡歷,也不必過度糾結於規劃特定的職業路徑,機遇來臨時,你需要有能力發現這些機會,並意識到它們的價值。
蔡崇信還提到,對於年輕人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老闆比崗位職責更重要。“做什麼工作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要關注你的老闆是誰。你能和他相處融洽嗎?他會教你東西嗎?試着在工作中尋找能真正傳授知識、給予智慧的導師。”(徐苑蕾)
責任編輯:凌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