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5月22日,在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上,以“數字化與科技創新塑造可持續未來”爲題的全體會議正式召開。北京商報記者獲悉,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成爲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北京在“十三五”以來,以年均1.5%的較低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5.2%的經濟增長。2024年,北京全市煤炭消費量不到60萬噸,佔能源消費比重不足1%,成爲中國首個全面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能源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近代以來,工業文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與能源變革相生相伴。但根據傑文斯悖論,當技術進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總量往往並沒有減少,反而會大幅增長。在此次論壇上,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楊秀玲表示,理想中的能源系統,既要安全可靠,又要清潔低碳,還要經濟可負擔,要破解這一“能源不可能三角”,數字化和科技創新是最有希望的答案。
據悉,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成爲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過去10年,中國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2.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翻了一番多,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北京依託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優勢,持續完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來,以年均1.5%的較低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5.2%的經濟增長,有力保障了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楊秀玲介紹,北京能源結構實現歷史性優化。全市煤炭消費量從2012年的2180萬噸降至2024年的不到60萬噸,佔能源消費比重不足1%,成爲中國首個全面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綠電使用比例持續提升,2024年,全市用電量1389億千瓦時,其中綠電407億千瓦時,佔全部用電量的29.3%。傳統供熱模式正在加快優化,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熱面超過1億平方米。同時,天然氣基礎性保障作用凸顯。2024年北京市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95億立方米,成爲全球天然氣消費第二大城市,約佔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通過規模化擴大天然氣消費,有力促進了空氣質量改善,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65.9%。
雙標杆引領可持續發展新願景
以AI爲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和科技創新正在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催生新一輪能源變革。楊秀玲指出,面向數字化和綠色化的未來發展大勢,北京市明確了全面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目標,展現了“雙標杆引領、雙引擎驅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新願景。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以及天然氣行業的轉型發展,在北京城市發展新願景的實現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楊秀玲表示,在強化數字產業與能源發展雙向奔赴方面,北京爲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能源保障,加快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打造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發展“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業態,深化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能電網、氣網和熱網,建成全領域、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統,建設多能互補互通的能源互聯網和能源大數據平臺。
在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方面,北京着力加強節能、氫能、儲能等產業創新發展。依託北京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爲能源領域創新型技術的評價、融資、推廣和國際交流提供專業服務。發揮百億級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推動先進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力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升能源基礎設施發展質量。繼續堅持天然氣的基礎保障能源定位,利用污泥、垃圾積極有序發展生物質燃氣。
此外,北京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服務包”“服務管家”制度,積極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共享的發展環境,在更高層次、以更大力度打造“北京服務”品牌。在本屆世界燃氣大會上,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共同舉辦第二場北京先進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宣講會,“綠色北京會客廳”交流合作共享平臺作用凸顯,朝陽區、房山區、昌平區、大興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與多家外資企業開展深入招商對接,宣介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等情況,部分企業擬赴相關區實地考察。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程靚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