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一季度營收增長16%,銷售及營銷等費用大增蠶食淨利潤!

新民週刊
05-21

然而,淨利潤增速未能與營收同步,主要受制於期間費用的大幅攀升。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研發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別達30億元、35億元、1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30%、13%、11%,成爲侵蝕利潤的核心因素。

5月20日,攜程集團(09961.HK)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數據顯示,攜程當季實現營收138.5億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43億元,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資本市場對這份業績表現態度謹慎,截至5月20日收盤,攜程股價單日下跌2.22%。

圖片來源於:wind

入境遊強勁復甦,出境遊顯韌性

從業務結構看,攜程核心板塊延續“住宿+交通”雙引擎驅動模式。2025年第一季度,住宿預訂業務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23%,交通票務業務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8%,二者合計貢獻總營收的78.7%,仍是集團收入的核心支柱。

實際上,攜程一季度營收雙位數增長與入境遊市場的強勁復甦密不可分。受益於全球超40個國家對華實施免籤政策,入境旅遊手續大幅簡化,過境簽證停留時間更從3天延長至10天,爲國際旅客尤其是商務出行提供顯著便利。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入境人次同比激增40.2%,其中75%的客源來自免籤地區。攜程平臺入境預訂量同比增長約100%,亞太地區主要免籤國家的酒店預訂量更是飆升超240%,直接拉動攜程集團核心業務增長。

相比之下,出境遊市場受泰國安全形勢等因素影響,跨境航班運力僅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83%,短期承壓明顯。據泰國旅遊與體育部數據,2025年前四個月中國赴泰遊客同比減少30%。

不過,攜程通過優化供應鏈及服務能力,在出境遊板塊仍實現逆勢突破。平臺交易總額(GTV)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0%,凸顯其抗風險能力與市場韌性。

費用攀升或影響淨利增長

盈利能力層面,攜程集團延續其高毛利的商業本質。根據Wind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爲80.44%,雖較2024年末的81.25%略有回落,但近兩年持續穩定在80%以上水平,展現出其旅遊服務生態的盈利能力。

然而,淨利潤增速未能與營收同步,主要受制於期間費用的大幅攀升。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研發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別達30億元、35億元、1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30%、13%、11%,成爲侵蝕利潤的核心因素。

具體來看,銷售費用激增30%源於攜程在亞太地區深化市場滲透。管理層回應稱,儘管營銷費率短期承壓,但投資回報率(ROI)仍符合預期。研發與行政費用增長則主要源於人力成本上升,反映出攜程在技術創新與組織規模擴張中的資源投入。

攜程的盈利模式本質是“高毛利+規模效應”,但其費用端增長需警惕邊際效益遞減風險。銷售費用集中投入亞太市場,或爲爭奪國際客源搶佔先機;研發費用持續加碼,則指向AI技術應用與供應鏈數字化升級。攜程需在費用管控與業務擴張間尋求平衡,以釋放高毛利優勢下的利潤彈性。

AI賦能降本增效,用戶體驗或成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業績發佈會上,攜程管理層將人工智能作爲公司長期戰略的核心。隨着生成式AI大模型技術的突破, AI輔助旅行規劃已從概念走向現實,尤其受到年輕客羣追捧。用戶僅需輸入基礎需求(如出行人數、預算、偏好主題等),即可通過AI一鍵生成涵蓋目的地推薦、個性化行程定製、動態預算分配及機酒預訂的全鏈路方案。

技術賦能的成效已體現在業務數據中。在規劃階段,攜程的AI助手“Trip Genie”使平均用戶會話時長增加了約50%;在售後階段,攜程的AI聊天機器人和自助服務工具處理了超過80%的諮詢,提供7×24小時支持。

爲加速AI戰略落地,攜程2月17日啓動組織架構調整。任命公告顯示,陳剛出任集團首席產品官,將牽頭集團AI相關產品的戰略制訂;譚煜東出任集團首席科學家,負責集團及相關子公司的技術和併購戰略。

攜程管理層在一季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AI的廣泛應用會縮短響應時間並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攜程CEO孫潔也曾表示,“通過AI的輔助,可爲攜程客服日均節約超10000小時工作時間,相當於日均解放超1000名客服人力。”

然而,根據第三方機構Gartner調查顯示,64%用戶反感AI客服。而從用戶投訴情況看,AI客服的侷限性或已引發實質性服務風險。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用戶反饋AI機器人因語義理解偏差或流程僵化,導致機票退票等時效性需求無法及時處理,進而造成退票費損失。此外,還有用戶反映,在AI客服無法解決問題時,平臺人工客服入口被層層隱藏,導致用戶被迫在自動化流程中反覆兜轉,進一步激化矛盾。

圖片來源於:黑貓投訴

攜程的AI客服戰略本質是效率優先與體驗平衡的博弈。儘管技術投入可顯著降低人力成本,但旅遊服務的高情緒價值屬性決定了用戶對人性化服務的剛性需求。當前矛盾的根源在於,AI系統尚未突破規則驅動的侷限,難以應對非標準化場景;而平臺的人工客服資源或被過度壓縮,導致服務兜底能力弱化。

在消費者滿意度方面,根據黑貓投訴平臺統計,截至目前,攜程累計投訴量達98077件,位列OTA三巨頭之首,與其行業龍頭地位基本匹配;投訴處理完成率達86.72%,優於同程(82.18%)與飛豬(60.05%),反映出攜程在售後體系上的相對優勢。

數據來源於:黑貓投訴,新刊財經整理

當前,攜程的競爭環境已從同行廝殺升級爲跨界圍剿。除傳統OTA平臺外,美團憑藉本地生活生態滲透高星酒店市場,小紅書以“種草+預訂”模式搶佔年輕客羣,抖音則通過直播電商重構旅遊消費鏈路。未來,攜程能否將機票-酒店生態壁壘、移動端運營經驗與AI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有待時間的檢驗。

作者 | 王昊宇

編輯 | 吳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