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2015年,華住集團(01179)曾發佈酒店聯盟平臺“H World”,聯合30餘家酒店斷供攜程等線上旅遊平臺(OTA),原因是攜程等OTA平臺促銷價格戰破壞華住集團的酒店價格體系。
如今,華住集團又面臨酒店行業的新危機,同店房價、入住率齊跌,加盟商轉向獲客率更高OTA平臺。
利潤增量來自外匯收益
儘管2025年一季度業績超乎管理層中位數預期,但華住集團股價連續下跌。在一季度財務業績發佈後,公司股價5月21日更是放量大跌,收報27.35港元/股,跌幅4.7%。自5月15日開始的連續五個交易日,華住集團股價一路陰跌,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
一季度,華住集團酒店營業額同比增加14.3%至225億元,總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淨利潤爲8.94億元,高於上年同期爲6.59億元。 2025年一季度來自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的收入同比增長21.1%至25億元,符合華住集團早先預計的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8%-22%,甚至偏高位。
《財中社》關注到,華住集團利潤增量主要來自匯兌收益2億元,如果刨去這部分外匯收益,華住集團盈利同上年幾乎持平。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17萬家在營酒店,114萬間在營酒店客房。其中中國內地原華住集團的酒店1.16萬家,與2024年末的1.1萬家相比淨增長539家,增量全部來自“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營收增長主要來自新增加盟店,華住雖然“開得多”,但“賣得便宜”“住得少”。
公司的同店核心經營數據均有不小的下滑。一季度公司營運18個月以上成熟階段酒店同店RevPAR(平均可售房收入)同比下滑8.3%至205元,主要受房價和入住率雙降影響。而同店日均房價和同酒店入住率分別爲269元和76.5%,同比下滑5.3%及2.5個百分點。
儘管酒店行業在2024年以來普遍面臨入住率、客單價下滑問題,但對比同行業,華住集團的表現仍然不夠好。其中“友商”錦江酒店(600754)同店RevPAR同比下滑7.9%,表現略好於華住集團,其入住率和平均每日房價分別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下滑8.4個百分點;如家酒店的母公司首旅酒店(600258)同店RevPAR則同比下滑8.5%,但歸母淨利潤爲1.43億元,同比上升18.4%,主要由於公司收入絕大多數來自輕資產運營下的“加盟商”。
酒店與OTA平臺的“渠道戰爭”
相比連鎖酒店集體“降價潮”,承載酒店訂單量的OTA平臺的業績卻在節節攀升。
酒店和交通票務銷售是中國內地OTA平臺收入的兩大支柱,對於內地OTA而言,酒店預訂是其利潤的核心支柱,更是其業績增長最大增量。以攜程集團(09961)爲例,2025年一季度,攜程集團的主營業務住宿預訂收入55.4億元,同比大增23.2%;歸母淨利潤實現41.9億元,同比增長3.3%,2024全年淨利潤達到172億元。
而酒店端卻除了擔心客房價格外,還需要爲酒店入住率而操心。
對於酒店而言,OTA是引流平臺;而對OTA平臺而言,酒店是商品。根據中泰證券研報數據,當下OTA佔酒店預訂份額30%左右,OTA同酒店的預訂份額主要包括批發模式和代理模式,其中批發模式即提前批發酒店的房間,具備定價權; 而代理模式則向酒店抽佣金約4-15%。而連鎖酒店諸如華住集團需要把一部分酒店房間份額留出給OTA平臺。
連鎖酒店由於很難獨立獲取客流量,不得不將部分房源分配給OTA平臺,這也引發酒店加盟商更傾向於入住率高的OTA平臺。此前的清明假期,錦江酒店官方APP“錦江薈”客房價格比OTA平臺超出5倍,引發消費者不滿。官方售價遠超OTA平臺,主要由於酒店集團和OTA在爭搶酒店加盟商。
背後其實是酒店與OTA平臺對加盟商“爭搶”。近年來華住集團呈現“輕資產運營”趨勢,即關停自營酒店,而大幅增加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靠“收租”即滿足業績及利潤增增長。
那麼相較客流量低的酒店自營APP,加盟商更願意接受抽傭更高但流量更穩固的OTA平臺。儘管OTA平臺的佣金比例通常在15%至30%,熱門時段甚至達40%,但比起酒店集團自營平臺的低流量,OTA平臺能貢獻更高的“流量池”。
2024年9月,華住集團CEO季琦在內部平臺發文痛批部分加盟門店爲提高入住率,讓利給OTA平臺,甚至旗下個別門店的OTA訂單佔比超過50%。
隨後,網絡傳言華住要求旗下酒店將OTA預訂佔比控制在30%以下。
華住集團一邊面臨RevPAR急劇下滑內憂,另一邊面臨加盟商“身在曹營心在漢”,自然引發市場擔憂。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