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動物園迎來“新物種” 大文娛集團更名虎鯨文娛

中國經營報
昨天

  5月21日,阿里大文娛集團宣佈更名爲虎鯨文娛集團(以下簡稱“虎鯨文娛”),旗下阿里影業(01060.HK)擬更名爲大麥娛樂。未來,虎鯨文娛將繼續作爲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娛樂集團,以優酷和大麥娛樂爲核心引擎。

  《中國經營報》記者翻閱阿里巴巴近幾個財年的財報發現,阿里大文娛集團營收在阿里巴巴整體中的佔比常年維持在約2%的水平。此外,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旗下的產品都用動物形象作爲吉祥物,目前阿里巴巴動物園共有37位正式成員,包括天貓-貓天天、淘寶-淘公仔、餓了麼-餓小寶、阿里雲-雲小寶、菜鳥-菜小鳥等。

  如今,大文娛集團在最新的財季中利潤轉正,並且在更名後,意味着阿里動物園再添一員。這是否意味着,大文娛業務板塊在阿里巴巴內部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記者就此向虎鯨文娛以及部分行業分析人士進行了採訪。

  更名背後

  在今年的“5·10阿里日”期間,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內網發表了《迴歸初心重新創業》的帖子,呼籲阿里人要回歸初心,重新走在創業路上。吳泳銘表示,阿里巴巴必須放下過去的成績,回到創業初心,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啓一段全新徵程。

  從阿里大文娛更名爲虎鯨文娛來看,也體現出了“重新創業”的態度。虎鯨文娛在5月21日發佈的全員信中稱:“創業是一場艱辛但充滿夢想的征途。新一輪技術浪潮席捲千行百業,文娛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面對機遇和挑戰,必須選擇主動求變。”

  “這次品牌煥新,與阿里巴巴秉持的‘迴歸初心,重新創業’一脈相承,也是我們根據自身戰略做出的關鍵決定。”虎鯨文娛在全員信中指出,AI時代要求公司必須更堅定地自我迭代和升級,面對機遇和挑戰,必須選擇主動求變。

  談到爲何選擇“虎鯨”,虎鯨文娛方面稱,虎鯨身形龐大但靈活聰明,能適應各種複雜環境;典型的羣居動物,通過協作維繫海洋生態的平衡;擁有豐沛的情感,對人非常友好。這些特質與公司追求“數智、共生、快樂”的理念相合。

  在此番更名之前,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已有許多業務線以動物作爲形象標識,如今,阿里大文娛突然更名虎鯨文娛,並在內部信中強調“阿里動物園迎來新夥伴”。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也意味着阿里內部生態的整合,文娛業務板塊與阿里巴巴集團整體的聯繫會更加緊密。

  記者注意到,在近幾年阿里巴巴發佈的財報裏,在公司概覽中,大文娛集團往往排在最後一位。在業績方面,2022—2025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530.62億元、8686.87億元、9411.68億元、9963.47億元,大文娛集團的收入則分別爲181.05億元、184.44億元、211.45億元、222.67億元,佔比分別爲2.12%、2.12%、2.24%、2.23%,遠低於淘天集團、雲智能集團、菜鳥集團、本地生活集團等其他業務板塊。

  不過,在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公佈的2025年3月份季度及2025財年業績中,大文娛集團的經調整EBITA轉正。

  艾媒諮詢首席執行官張毅認爲,此次阿里大文娛的改名,或許意味着給予大文娛業務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文化娛樂的市場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對創新性要求比較高,對於阿里以電商爲起家並且爲重要基因的企業來講,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搭上阿里的名號,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改名有獨立發展的意思。從阿里集團的業務分工來看,確實也需要更加專業、更加專注,以適應來自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張毅說。

  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則表示,在穀子經濟帶動下,影視、動漫衍生品這一過去多年無法打通的藍海正在全面釋放潛力,這恰恰是阿里當年做大文娛想要達成的關鍵目標,以爆款影視來給阿里電商帶貨,這也是大文娛名字中的“大”字的所指。這一通道的日漸成熟,讓阿里開始重新重視大文娛,此番更名,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也是阿里衝刺前的內部動員。

  文娛業務的重構

  對於更名,虎鯨文娛方面稱,品牌煥新是爲了以更清晰的形象貼近用戶和行業夥伴,表達阿里大文娛以創業心態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助推行業發展的長期願景。大文娛近年來持續推進既定策略,頭部內容建設、用戶交互體驗升級、技術基礎設施佈局等一系列階段性目標和成果均已達成,前不久集團也實現了單季度盈利,這些都意味着阿里大文娛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此外,虎鯨文娛方面還表示:“在頭部內容製作、影視工業新基建、優秀人才儲備與產品升級上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也讓公司實現季度盈利。未來虎鯨文娛將堅定‘內容+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爲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娛樂體驗,爲產業夥伴提供全鏈路服務。”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有助於凸顯其在文娛領域的專業性,強化品牌形象。

  伴隨大文娛集團更名的,還有阿里影業,此番宣佈擬更名爲大麥娛樂。大麥娛樂總裁李捷表示,全新的大麥娛樂將持續投入開發優質原創內容,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娛樂IP,同時進一步強化IP商業衍生能力,推出更富活力的藝人經紀平臺,創作更多現實娛樂精品內容。

  對於阿里影業的更名,虎鯨文娛方面解釋稱:“從公司業務構成角度,隨着過去幾年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充,‘影業’已經不能涵蓋公司全部的業務場景,我們除了電影,還有演出、商業衍生、劇集、藝人經紀等多個業務板塊,更名將更符合公司未來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從戰略重點和發展目標角度,爲了更好地迎接娛樂與AI時代的來臨,公司未來將更強調內容的原創力和對娛樂IP的打造,並藉助AI及其他技術,爲消費者創造更加無與倫比的現場體驗、互動體驗和沉浸體驗,打造亞洲卓越的現實娛樂平臺。在此背景下,娛樂和AI將成爲公司發展的兩大戰略關鍵詞,我們也希望‘娛樂’能夠在公司新的名稱中有所體現。從品牌認知和消費者鏈接角度,‘大麥’在現實娛樂消費羣體中,擁有着廣泛的影響力,‘買票上大麥’的品牌心智已深入人心。未來,我們希望使用‘大麥娛樂’這個更貼近消費者、更活躍且充滿美好寓意的名字,樹立更爲獨特的品牌形象,鏈接更加龐大的現實娛樂消費羣體。”

  在5月19日阿里影業發佈的2025財年(對應自然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財報中,一直以來作爲支柱的電影科技與投資製作宣發平臺業務收入同比減少約9.61%至27.12億元,業績(收入減去銷售及服務成本、分配至相關分部的銷售及市場費用後的剩餘值)同比減少約91%至7321萬元。與此同時,大麥業務實現收入約20.5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6.13億元大幅增長236%,分部利潤達12.3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81億元激增339%;IP衍生業務分部實現收入約14.3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28億元同比增長73%,分部利潤達3.8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8億元大幅增長75%。後兩項業務的大幅增長不僅彌補了電影科技與投資製作宣發平臺業務的下滑,也帶動了阿里影業整體業績的增長。

  對於更名後,大麥娛樂的戰略重點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虎鯨文娛方面表示:“電影和演出兩大業務同屬於大麥娛樂旗下,未來將依舊作爲公司的核心發力方向,並持續通過在內容、票務、平臺、產品運營等方面的緊密聯動和高度協同,不斷鞏固公司在現實娛樂領域的市場競爭優勢。未來,我們將以‘娛樂和AI’作爲兩大戰略關鍵詞,努力成爲亞洲領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現實娛樂公司,用更具原創性的內容、更具影響力的娛樂IP、更智能的AI票務與科技平臺,爲現實娛樂消費羣體提供更多元的娛樂內容和更豐富的娛樂體驗,不斷夯實‘買票上大麥’的用戶心智。同時,我們也希望基於更強大的商業衍生變現能力和更富活力的藝人經紀平臺,爲行業提供新的增長引擎,注入新的活力。”

  對於現場娛樂,虎鯨文娛解釋道:“是一種區別於數字化、碎片化、虛擬化等數字娛樂方式的現場娛樂方式,更強調現場體驗、互動體驗和沉浸體驗。全新升級後的大麥娛樂首次提出‘現實娛樂’這一概念,就是希望能夠更加貼近用戶,關注用戶熱愛和喜歡的內容。”

  “大麥娛樂的更名,是藉助大麥網在票務領域的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將業務進一步向演出票務、線下活動等板塊傾斜,改變以往依靠電影單一業務的現狀,打造多元化的現實娛樂公司,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拓展市場,提升用戶體驗。”詹軍豪說。

  “從影業到娛樂,本身就是一種擴容,也意味着阿里影業不再只是一家電影公司,而是走向娛樂全系的探索。”張書樂說。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