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B站用一份最新財報宣告了商業化的階段性勝利:
2025年一季度總營收70億元,同比增長24%,調整後淨利潤達到3.6億元,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了58%。
打破市場預期的不僅是幾個營收數字,而是這個曾被外界貼上“爲愛發電”標籤的平臺,似乎終於找到了內容生態與商業化的共生密碼——
150萬在一季度獲得收入的UP主,在B站花式賺到了錢。
據新榜編輯部瞭解,這150萬UP主在B站賺錢的方式頗爲多元,有且不止有廣告商單、直播打賞、帶貨、充電、課堂、工房等商業模式。
其中,“充電”和“帶貨”的變現表現尤爲突出。B站財報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B站用戶願意爲優質內容付錢,一季度充電相關收入同比增加超過200%,B站內容在消費決策領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無論UP主粉絲多少,都有機會憑藉專業深度內容吸引上百萬人爲之付費,或是撬動千萬帶貨GMV,繼而反哺到後續的內容創作中。
充電收入同比增長200%,
一場UP主與粉絲的雙向奔赴
對於一個想做深度內容的創作者來說,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賺錢路徑並不容易。
賣課有一定門檻,直播不適用所有人,廣告商單是最常見的,但又可能要爲商業需求妥協部分內容。一年前,充電功能的上線,給了UP主更多商業選擇權與自主性,他們既能從中獲得收益,也能兼顧自己的內容風格和質量。
區別於傳統的付費打賞,充電更像是一種“包月會員”:用戶按月付費,解鎖UP主提供的專屬內容和互動權益,費用幾元到上百元一個月不等,由UP主自主設定。
UP主“食貧道”的充電檔位設置
與一些刻板印象不同的是,B站用戶並不吝於爲優質內容付費。
這羣平均年齡26歲左右的年輕人,幾乎是與互聯網的會員經濟一同成長起來的,早已習慣了通過付費來追更網文、影視、綜藝、動漫等內容。
最新財報數據也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B站月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了3200萬,UP主通過充電獲得的總收入同比增長200%,翻了兩番。
到底什麼樣的內容能讓B站用戶瘋狂打錢?
據新榜旗下B站數據工具“新站”統計,“食貧道”“歷史調研室”“思維實驗室”等賬號長期佔據每月充電榜單前幾的位置。
2025年4月B站充電排行
數據來自“新站”
截至目前,“食貧道”的紀錄片吸引了超過242萬人包月充電付費,按照12元一次的費用來算,預計收益達到2904萬元。
“思維實驗室”也發佈了18條黨史故事類的充電視頻,累計有27.5萬人充電,據他透露,目前充電收入已經佔到總收入的一半。
758萬粉絲的影視頭部UP主“小片片說大片片”是近幾個月剛衝上充電TOP榜單的,從1月到4月期間,平均每個月充電人數上漲達到20%-30%,截至目前有3.4萬人爲其充電。
“小片片說大片片”今年3月登上充電排行前20
數據來自新站
不過,2024年5月就佈局充電內容的他,曾陷入充電內容需要高成本投入、做差異化的誤區,卻反響平平,充電人數越來越少。覆盤後他發現,用戶更願意爲娛樂內容付費、爲故事花錢,而靠影視解說走紅的他,最擅長的就是講故事。
於是,他選擇將真實案件作爲充電視頻選題,做了“片片迷案局”系列內容,解說世界各地的奇案,比如“韓國最帥殺人犯”“日本十大奇案”等等,成功做出了多條B站百萬播放的充電視頻。
我們發現,充電爆款視頻風格大多和“小片片說大片片”做的罪案解說相似。UP主化身互聯網上的“說書先生”,爲網友提供古今中外的各種故事,充電視頻則成了“賽博故事會”,調動網友情緒的同時,也調起了付費追更的意願。
再比如71.4萬粉絲的生活區UP主“妍妍醬的一天”,充電視頻內容大多來自網友的情感投稿。她像互聯網閨蜜一樣,坐在鏡頭前分享情感故事,嘮嘮八卦家常。
從2024年7月上線第一條充電視頻以來,截至目前“妍妍醬的一天”共發佈了11條充電視頻,熱度最高的一條播放量達到91.7萬次,累計有11.8萬人爲她充電。
說到底,能讓B站用戶心甘情願掏錢買單的,是那些充電內容中所提供的高濃度情緒價值。
當然,充電功能發展不過才一年時間,內容格局尚未完全定型。新榜編輯部觀察到,有部分專業垂類UP主也在試水充電內容,拿到了不菲的成績。
比如法律UP主“中二的大喧哥”,他設置了30元/月和238元/月兩個充電檔位,付費30元的充電用戶可以看到“大喧哥”與多位資深法律從業者的專業深度訪談內容,而付費238元的充電用戶還能向他提出法律諮詢、觀看其充電直播、加入社羣等。
截至目前,已經有9731人爲“大喧哥”充電。據他本人的公開分享,憑藉專業深度的法律知識,他在B站的一個月充電收入超過20萬元。
而當一個UP主能夠用過充電獲得穩定收益後,他們便有了更多資源和能力去解決內容創作中的問題,內容質量再次得到提升,進而吸引更多用戶付費,商業價值與賬號流量都會隨之水漲船高。
單月帶貨GMV超千萬,
中小UP主也能靠專業度逆襲
如果說充電是UP主用內容建立起長期信任、獲得持續穩定收入,那帶貨則是UP主在這種信任基礎上拿到即時轉化,甚至是爆發性收益。
目前,UP主帶貨有視頻藍鏈和直播兩種形式。今年1月,B站還將UP個人主頁的“櫥窗”升級成爲“小店”,增加了新的帶貨窗口和工具。
左藍鏈帶貨、右直播帶貨
據新榜編輯部觀察,B站的帶貨生態不同於其他短視頻平臺,在這裏,只有內容足夠有說服力,纔可能帶來轉化。靠低價等噱頭博眼球的產品難以打開市場,而高客單價的耐消品如家電、3C數碼等反而能實現GMV的高速增長。
這樣的用戶消費邏輯,讓B站帶貨脫離了純流量論,而是與“功能性”掛鉤。UP主想要帶好貨,粉絲多少不重要,內容有沒有價值纔是真理。
“億邦動力”公佈的2月B站UP主帶貨榜單也佐證了這一點,腰尾部UP主佔比超過80%,單月帶貨GMV超千萬的UP26位UP主,有11位粉絲數不到1萬。
這十分利好深耕專業領域的UP主們,他們通過長視頻輸出深度有價值的內容,從而爲用戶提供專業的消費決策。
比如B站粉絲62.8萬的科技區UP主“假如科技”,擅長筆記本評測。2024年10月,“假如科技”發佈了一條保姆級筆記本購買全攻略視頻,從CPU、顯卡、內存、硬盤、屏幕、接口等維度深度測評幾款新上市筆記本性能,並在評論區放上了相關產品的京東購買鏈接。
儘管這條視頻的B站播放量只有53萬,卻通過評論區藍鏈撬動了1.2個億的筆記本電腦銷售額。
專業內容對消費決策的影響,在直播中同樣被體現。
55.7萬粉絲的時尚區UP主“Coco叩叩_”,日常視頻裏專注於梨型身材的穿搭,贏得了不少梨型身材女性的口碑與認可。2024年3月,她正式在B站開啓直播帶貨,首播銷售額便超過了1700萬元。
而且,不僅是科技、時尚、家居等平臺強勢類目的UP主帶貨表現亮眼,只要內容足夠專業,粉絲粘性強,都能做出不俗的帶貨成績。
就像B站148萬粉絲的知識UP主“一條閒木魚”,主要做歷史影視內容解說,例如解說《大明王朝》《雍正王朝》。他會在視頻評論區掛上帶貨藍鏈,帶貨商品既有特產小喫,也有按摩儀、沐浴露等日用品,知情人士透露他每條帶貨視頻的收益能達到數萬元。
在市場一遍遍驗證了B站UP主帶貨潛力後,不少品牌也紛紛加碼入局。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B站一季度廣告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20%,效果廣告同比增長30%,高於行業的平均增速水平。
曾有品牌向新榜編輯部表示,B站UP主帶貨的長尾收益表現也很好,對一個帶貨鏈接連續投流三個月都能持續獲得收益,“相當於投了幾十個素材,ROI遠超同類平臺”。
當商業化成爲UP主內容創作的“加速器”
從直播打賞到廣告商單,從帶貨到充電,B站UP主正在用商業組合拳打破傳統變現模式的桎梏。
以健身UP主“好人鬆鬆”爲例,他通過充電功能提供定製化課程,吸引2.6萬人付費,按照6元一個月費用計算,這部分收益達到15.6萬元,同時在視頻藍鏈中爲充電社羣打廣告,還帶貨蛋白粉等健身產品。粉絲爲他的專業內容付費,也在爲這份信任持續充值。
我們看到,B站也在做更多努力,試圖幫UP主賺到更多錢。
比如今年1月B站重啓UP主直播帶貨激勵項目“Bi star”,降低門檻招募更多帶貨UP主;充電方面也有運營側的全方面幫扶、專門的訓練營培訓等等。
但到目前爲止,UP主的商業化探索尚未到天花板,仍有很大的想象與拓展空間。
當變現路徑與內容價值對齊,商業化就不再是內容的對立面,而是加速器。由此,一個正向的內容循環生態纔會真正建立。
作者 | 松露
編輯 | 張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