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起飛了!股價大漲13%,市值一夜暴漲24.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2億元)。
發生了什麼?小鵬汽車剛剛交出了一季度財報。
各方面都超預期:總營收158.1億元,同比大漲141.5%;虧損同比收窄51.8%,淨虧損6.6億元,盈利在望;現金儲備452.8億元,比去年年底增加約8%。
更重要的是,雖然單車均價同比降了10萬元,但毛利率卻同比增長了15%,毛利率創造了歷史新高。
這背後也在反映着小鵬汽車徹底找到了自己的爆款車節奏,發一輛,爆一輛,甚至CEO何小鵬也不裝了——
“每個價格段,我們都有信心拿前三,甚至第一。”
他給出了對於公司經營最明確的指引——
今年四季度盈利,全年實現規模自由現金流。
但小鵬汽車的大好形勢之下,並非一切就此風正一帆懸。
因爲小鵬汽車雖然在證明汽車商業本質上就是規模效應的生意,但小鵬汽車單車均價的下降趨勢,更像是走到了“小米手機”曾經的方法論上——用性價比帶來規模。
挑戰是什麼?
裏子充實了,但面子就要承壓。
比如小米到了汽車時代,沒有再走“小米手機”時代的道路,現如今的小米手機,喊最多的戰略也是高、端、化。
小鵬走進了小米創業時的河流,享受“小米時刻”帶來的勢頭。
小鵬一季度再次大爆
今年一季度,小鵬的財報成績依舊是“大爆”,增利又增收。
首先看營收,第一季度總收入爲158.1億元,同比大漲141.5%,在“淡季”情況下環比只略下降1.9%。
拆解收入來源,暴漲來自兩部分:
其一是賣車,一季度汽車收入143.7億元,同比增長159.2%,這部分收入佔總收入的90.9%。
其餘的14.4億元來自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43.6%。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和大衆的技術研發服務收入、電氣/電子架構技術合作收入,以及維修保養服務和汽車融資服務收入等等。
同時,小鵬的利潤水平在明顯提升。
虧損層面,小鵬一季度淨虧損6.6億元,同比明顯收窄51.8%,還不到兩年前單季最高虧損的零頭。
除去股權激勵費用等影響,經調整後淨虧損4.3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虧損的14.1億元,以及去年四季度的13.9億元。
回看新勢力第一個盈利的理想,在連續的單季盈利開始的前一季度,也就是2022年第三季度,當時還虧損了16億元。
並且,小鵬目前的虧損收窄還是在車市淡季、營業支出增長的前提下實現:
一季度研發費用,和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別爲19.8億元和19.5億元,同比都增長了四成左右。
另外現金儲備也很充裕,截至一季度末,小鵬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等已達452.8億元,比去年年底增加約8%。
這麼看來,小鵬可能真的已經離盈利很接近。
這份財報也給了何小鵬更多信心,業績會上直接承諾:
小鵬將在四季度走向盈利,實現全年規模的自由現金流。
而在毛利層面,一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爲24.6億元;綜合毛利率達到15.6%,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特別是汽車毛利率,這一季度仍保持了兩位數水平,穩定在10.5%,但相較頭部車企的20%左右,仍處於較低水平。
主要原因,算算賬就知道了,今年一季度小鵬單車均價爲15.3萬元,比去年同期的25.4萬元直降了10萬多。
這麼說來,小鵬的大爆,是犧牲單車均價換來的?
單車均價下去了,銷量和毛利上來了
從季度維度去看,小鵬的火熱從去年第三季度初見端倪,到第四季度徹底大爆。
並且到今年,火熱還在持續,一季度小鵬直接以9.4萬臺的交付量,登頂新勢力銷冠。
從單月維度去看,小鵬在去年的銷量出現了兩次跨越。
第一次是在9月,月交付量從1萬臺突破到2萬臺級別;第二次在11月,月銷從2萬臺級別衝到了3萬臺以上,並且此後7個季度都維持在3萬臺以上。
兩個時間點,對應小鵬兩大爆款——MONA M03和P7+的上市。
這也正能解釋,爲什麼小鵬的單車均價從2024年三季度開始,突然跌破20萬元並一路下滑。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小鵬是在“損利換量”,單純的低價也不足以成爲爆款,真正原因在於超高配置,但價格實惠。
說白了其實就是小米手機的經典打法——高性價比路線。
比如MONA M03,11.98萬元的入門級,續航超500km,高速NOA和自主泊車標配。
頂配上車小鵬鷹眼純視覺輔助智駕,只要15.58萬就可以實現“車位到車位”全場景覆蓋,刷新了當時輔助駕駛普及的紀錄。
而P7+則是超大空間+超豪華乘坐配置+輔助智駕全部標配的策略,只在續航里程上做版本區分。
爲什麼說小鵬沒有損害利潤?
其實具體到每輛車,雖然單車均價下降,但單車毛利卻在增加,一季度單車毛利達到1.6萬元,同比增長了15%。
而且從各季度毛利率走勢來看,對比自身前幾季度,比如在2023年三季度毛利率還爲負,小鵬目前增速已經比較可觀了。
那爲什麼小鵬能邊賣邊賺?具體原因有這麼三方面:
首先是技術創新、架構優化,這一點最直觀最有效,也是現在所有車企都在做的功課。
其次,爆款開始帶動起正向循環,銷量暴漲帶來的規模效應,可以攤薄固定成本,增強單車折舊和供應鏈議價的能力。
第三,其實在前面提到過——服務及其他收入,本身是小鵬的技術變現,這部分收入毛利高,又不依賴整車銷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利潤水平。
這些條件達成,其實就已經是爲造一款爆一款做好鋪墊,接下來唯一要準備的就是能打的產品了。
財報業績會上,何小鵬一口氣官宣了8款車要上新或改款,今年第二季度就包含5款。
目前最受關注、也是最近要發佈的Mona M03 Max滿血版本,將圖靈AI輔助駕駛普及到15萬級。
小鵬透露,這一級別,目前還沒有其他車真正上端到端大模型和超過500TOPS大算力,因此被小鵬寄予了厚望。
而整個Mona系列,第一款車Mona M03已大獲成功,2026年還會有更多車型推出。
此外,小鵬還計劃在6月推出G7,在三、四季度分別推出30萬級別的豪華運動轎跑,以及量產鯤鵬超級電動系統車型,以此實現一車雙能,純電、增程絲滑切換。
何小鵬還特別提到,去年已成功流片的圖靈芯片目前進展順利,配合物理世界基礎大模型和本地端全新模型,將有望實現芯片自主,以及輔助駕駛能力斷代領先。
目前,圖靈芯片已經在第二季度開始搭載部分車型,預計會在第三季度放大上量範圍。
預計在2025年、2026年,小鵬汽車就能基於圖靈芯片實現L3級輔助駕駛。
有這些產品打底,小鵬給出了第二季度的積極指引,預計總交付介於10.2萬臺~10.8萬臺之間,將同比增長237.7%-257.5%。
而全年指引,依舊保持同比翻倍的交付目標——也就是38萬輛。
爲實現這一目標,何小鵬稱,從今年三季度到2026年,公司會不斷有新車推出,覆蓋10萬到40+萬的價格區間。他給出的判斷非常有自信:
公司對每個價格段位,都有信心拿到前三甚至第一的排名。
資本市場也肯定了小鵬的故事,財報一出,股價大漲:
市值一夜增加24.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2億元)——
比賣3個月車入賬還多。
眼下,曾經被詬病“技術好但賣不動”的小鵬,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在汽車產業裏,比小米更像“小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