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雲收入大漲42%、獲全球頂級投行爆買,百度迎“主升浪”?

格隆匯
05-22

作者 | 古爾波什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 據(www.gogudata.com)

5月21日港股盤後,百度今年首季財報揭曉,開始令投資者興奮,併爲中美AI敘事良好的氛圍又加了一把柴。

財報顯示,百度本季核心收入達25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超市場預期;同時,百度本季核心淨利潤同比大漲48%至76億元。

“第二曲線”智能雲表現仍然強勢,也是本季財報最大的亮點之一。根據百度在電話會上披露數據,百度智能雲收入一季度同比增速直接飆到了42%,遠高於機構預期的25%,佔核心收入比重升至26%,其中AI相關收入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幅。此外,百度還首次對外披露了雲業務的利潤率水平,當前經營利潤率已超10%。

可見,百度AI商業化敘事正進入到一個加速兌現期。除了持續高增長的智能雲之外,百度“熬”了十多年的自動駕駛業務,也開始讓投資者變得興奮起來,特別是Robotaxi方向——今年百度無人車加速駛向海外、拓展全球市場。截至今年5月,蘿蔔快跑在全球累計提供超1100萬次的出行服務。

百度自動駕駛業務一旦起量,也會拉動雲計算的需求。而創新業務的減虧預期也在不斷升溫,百度本季盈利大漲是力證。

昨晚一季報發出後,百度開盤大漲6%。

透過這些數據和積極變化,其實也恰好揭示了百度近期備受全球金融資本青睞的理由。其中,被稱爲女版巴菲特的“木頭姐”自3月建倉百度以來已連續6次加倉,一個半月內持倉量翻倍。而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和資管巨頭富達投資更是在今年一季度增持百度股票近十倍。

百度爲何備受全球金融資本的青睞,其實,答案就在本季財報裏。

01

AI雲增速達42%,大超市場預期

目前全球雲計算市場的價值座標正在經歷向AI的切換,AI驅動增長的邏輯逐漸強化成行業共識,微軟Azure、亞馬遜AWS、谷歌雲、阿里雲等主流廠商今年一季度財報就是驗證。在多數表現普遍好於市場預期背景下,百度智能雲本季表現依然顯得格外亮眼。

今年一季度,百度智能雲收入同比增速飆升至42%,同期谷歌雲是28%、微軟Azure是20%、阿里雲是18%。另外,受Deepseek等開源AI大模型影響,算力等基礎資源被大量盤活,由於雲業務具備規模效應,使得主流廠商利潤率提升也成爲趨勢。目前雲廠商總體仍處於投入階段,不過百度智能雲已實現盈利,且目前的利潤率水平,在國內雲廠商盈利普遍不佳的市場環境中應算是一股清流。

百度智能雲延續高增長的背後,也正是各行各業加速上雲的體現。

根據最新招投標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大模型相關項目招投標規模就呈現爆發式增長:中標項目總數達505個,項目總金額突破24億元大關,達到24.67億元,中標項目數量和金額較2024年同期均實現近9倍的增長。

而百度智能雲以19箇中標項目、4.5億元中標金額繼續領跑整個行業,兩項核心指標在通用大模型廠中均位列第一,市場領先優勢顯著。第一季度,百度智能雲的“朋友圈”還在繼續擴大。百度智能雲中標的大模型項目幾乎全部來自央國企客戶,如招商局集團、中國安能集團、招商銀行、上海黃浦科創集團等知名央企,主要涉及能源和金融等行業。

Deepseek等AI大模型客觀上確實帶動了算力等需求快速擴張,但大模型平權也加劇了雲廠商之間的競爭,過去這一年多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便是體現。而價格戰雖有短期內擴大市場份額的效果,但長遠來看,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中持續發展,並最終獲得成功。

百度智能雲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根本上是因爲模型、平臺、技術架構等各方面都能打。

在模型方面,百度在40天內連發了4個大模型,不僅實現了性能在多模態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全面超越同級競品,且憑藉端到端技術優勢將推理成本和調用價格拉到新低。

同時,百度通過MaaS平臺(千帆大模型平臺),向開發者提供豐富且極具性價比的模型資源和開發工具。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國內外上百個主流大模型,且具有超高性價比,例如近期接入的DeepSeek的R1和V3模型,推理價格最低至DeepSeek官方定價的30%。目前,千帆已經幫助客戶精調了3.3萬個模型、開發了77萬個企業應用。

此外,百度智能雲千帆大模型平臺還在本季全面升級,增加擴展的模型庫和更全面的工具鏈,支持多模態模型和深度思考模型的訓練、精調,以進一步促進AI應用的開發。

也就是說,對開發者和企業甚至個人用戶來說,百度智能雲“好用不貴”。這是其關鍵優勢所在,根本上源自於:百度在技術架構層面的完善與成熟。

作爲全球少有的具有全棧AI能力的公司,百度自研的四層AI架構(雲、深度學習框架、模型、應用)和端到端優化能力,讓其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模型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與高性能。爲了解決算力供應和大模型成本問題,萬卡集羣成了一張關鍵的牌。

而百度從去年落地國內首個崑崙芯萬卡集羣,到近期國內首個三萬卡集羣的落地,正是百度全棧能力的集中呈現,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AI時代最迫切的算力需求,更意味着中國在超大規模智算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驗證了國產AI芯片在超大規模集羣環境下的穩定性和綜合能力。

像建設這種規模的訓練集羣,從硬件到軟件的技術挑戰是全方位的。在這背後,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可謂居功至偉。該平臺在萬卡集羣上實現了99.5%以上的有效訓練時長,將兩種芯片的混合訓練折損率控制在5%以內。

目前,百度已明確下半年將發佈下一代模型,並保持資本支出同比增長,顯示出其對未來長期收益的看好。

02

無人車加速出海,形成估值新支點

1)全球無人車“提速”,百度Apollo GO搶灘海外

在經歷一輪洗牌和“去弱留強”之後,全球Robotaxi的場子又熱起來了。

國內市場,百度“蘿蔔快跑”全球出行服務加速增長帶動了資金對於自動駕駛、網約車等主題的追捧熱情,再到今年百度、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國內自動駕駛廠商紛紛踏出國門,奔向海外市場。

海外同樣蠢蠢欲動,特斯拉、Waymo亦動作頻頻——去年10月特斯拉發佈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並暗示將於今年6月1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上線,再到今年初特斯拉FSD正式入華;Waymo則在近期與豐田達成合作,將開赴東京,還宣佈了2000輛的全球增產計劃。

可見,行業新一輪的“跑馬圈地”運動正全面展開,表明行業對於Robotaxi商業化提速已形成共識。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2023年全球無人駕駛市場規模同比增近30%達15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97%,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2738億美元。

而在全球三大汽車主力市場中,美國起步早,但商業化發展較緩,中國的潛力備受看好。例如,高盛在近日發佈《China’s Robotaxi market-the road to commercialization》報告中,隨着消費者接受度在一線城市的提升、人力司機供應趨緊以及政府和保險行業的助力,Robotaxi成爲自動駕駛技術最早且最顯而易見的商業化路徑之一,並預計中國Robotaxi市場將從2025年的5400萬美元增長至2035年的470億美元,十年間增長757倍。

而目前在國內市場,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應是該領域商業化進展最快的廠商。現已中國十餘個城市落地。據財報披露,到今年5月,“蘿蔔快跑”一季度自動駕駛訂單量超過140萬單,同比增長75%,累計訂單量突破1100萬單。

今年3月底以來,“蘿蔔快跑”先後開赴中東(迪拜、阿布扎比),落子香港,並挺進歐洲(瑞士、土耳其)。“蘿蔔快跑”長途奔襲海外的背後,百度藉助“Robotaxi”之風重塑其全球自動駕駛版圖的意圖顯而易見。

2)百度技術和成本雙優,盈利拐點臨近

若放眼目前整個全球自動駕駛領域,頭部效應越來越強,且主要由中美兩國公司引領,而真正實現規模化運營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根據“木頭姐”的ARK發佈年度科技趨勢與投資展望報告《Big Ideas 2025》,全球僅Waymo、特斯拉與百度實現了L4級別的落地商用,百度是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代表。

登上全球舞臺的“蘿蔔快跑”有何優勢?中國玩家能否在全球市場延續“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新敘事?

當前,Robotaxi的規模化核心在於成本優化。當前單車硬件成本約4萬美元(含激光雷達、域控制器等),高盛預測至2035年將降至3.2萬美元,降幅達20%。以百度第六代無人車爲例,其成本較前代降低60%至2.9萬美元,比特斯拉低30%,是Waymo運營成本的1/7,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強。算法層面,基於“世界模型”的強化學習技術,正在替代傳統人類駕駛數據訓練模式,顯著降低研發邊際成本。

除此之外,百度在這個賽道上深耕十多年,有規模化的數據、紮實的技術和強大的安全性作背書。例如,“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就全面應用了“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餘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的可靠性,安全水平接近國產大飛機C919。數據表明,蘿蔔快跑出險率僅相當於人類司機的十四分之一,無人駕駛比人開車安全10倍。

儘管Robotaxi行業處於早期階段,但高盛已看到其盈利潛力。百度“蘿蔔快跑”也在向盈利邁進。百度預計其在2024年底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並計劃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將爲無人駕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牽手”神州租車,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全球首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百度Apollo與神州租車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以撬動更大的藍海市場。

據IHS Markit預測,到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將達2.25萬億元,其中Robotaxi佔比或達60%。由於共享出行被視爲Robotaxi的未來,與車廠、運營商等第三方合作就成了百度Appollo GO這類廠商獲取先機、快速變現的一條捷徑。

不難預見,伴隨百度無人車的商業化新拐點到來,估值新支點也將隨之形成。隨着百度無人駕駛商業化版圖持續擴大,也將與雲業務形成持續的正反饋,有利於進一步打開估值上行空間。

03

尾聲

看到這裏,想必各位已經明白,眼下的百度爲何讓全球金融資本如此興奮了吧。

經過多年投入,百度終於是“苦盡甘來”了——雲和無人駕駛正迎來收穫期,正快速成長爲百度AI應用戰略的“雙引擎”,本季財報就是一次印證,也會是一次對於市場信心和估值的“啓發教育”。當然,百度還在持續加強對AI的投入,鞏固自己的AI優勢。

受AI驅動,百度的核心應用也被激活。財報顯示,3月百度APP的MAU同比增長7%達7.24億。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應用正在冒頭,例如,百度文庫AI月活用戶達9700萬;百度網盤月活用戶超2億,AI月活用戶超8000萬。另外,百度還有心響(通用Al智能體)、秒噠(零代碼編程工具)、文心快碼(智能編碼助手)等各種應用,各賽道都有佈局。

多元的應用形態,既能豐富百度搜索的內容生態,未來也有可能跑出Super APP。

例如,從年初到4月,百度AI生成的數字人視頻增長超30倍;一季度,智能體爲客戶創造的收入同比增長30倍。李彥宏透露,計劃推出下一代超逼真數字人並將其投入到業務中。

總而言之,AI不僅提振了百度短期業績,也爲長期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這些華爾街巨鱷此時願意斥巨資押寶百度,在很大程度上也預示了其對於百度長期回報的樂觀預期。(全文完)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任何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