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海上CCUS項目投用 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裝備技術實現全鏈條升級

廣州日報
05-23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阮元元、王納)昨日,中國海油發佈消息,我國首個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臺投用。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純、加壓至超臨界狀態,通過一口CCUS井,以初期8噸/小時的速度精準注入地下油藏,既驅動原油增產,又實現二氧化碳封存,開創“以碳驅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環利用新模式。

  恩平15-1平臺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產平臺,距離深圳西南約200公里,作業水深約90米,所開發油田羣高峯日產原油超7500噸。恩平15-1油田爲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規模式開發,二氧化碳將隨原油一起被採出地面,不僅對海上平臺設施和海底管線造成腐蝕,還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爲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技術手段,CCUS已成爲全球能源行業佈局的重要領域。目前全球共有65個CCUS商業化項目,但大都集中在陸上,海上項目屈指可數。中國海油將CCUS示範工程建設確定爲“十四五”節能降碳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歷時4年開展地質油藏、鑽完井、工程一體化等重點課題研究,形成10餘項國內首創技術。其中,於2023年6月率先投用的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範工程已累計回注二氧化碳近20萬噸,爲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中國海油恩平油田作業區總經理萬年輝介紹:“海上CCUS項目的成功投用,實現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裝備技術的全鏈條升級,未來10年將規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萬噸,並驅動原油增產達20萬噸,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後續,隨着裝備的進一步升級,二氧化碳回注量將提升至17噸/小時,高峯單井增油量達1.5萬噸/年,具備更強的增產降碳能力。

  恩平15-1油田CCUS項目於2023年底啓動,中國海油結合陸地油田成熟經驗與現場實際,重點圍繞選層選井、裝備研製、鑽井工程及風險監測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儲量規模、界面張力、緻密性等因素,優選出距離恩平15-1平臺2.4公里、地下1200至1600米的4個“黃金層位”實施二氧化碳回注,單井覆蓋低滲儲量超750萬噸,可大幅提高低品位資源的開發效率。

  二氧化碳回注井是連接海上平臺和地下油藏的“綠色通道”,相較傳統油氣井,面臨井筒完整性標準高、注氣管柱複雜和精確注入難度大等諸多工程挑戰。中國海油採用“老井新用+分層注氣”的經濟高效模式,節約鑽井成本超1000萬元,實現提前7天完工。同時,自主研發出抗二氧化碳腐蝕水泥漿體系、“液控智能精細分注+分佈式光纖監測”工藝等多項核心技術,有效保障井筒的密封性和穩定性。

  “依託測控一體化方案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層注氣精細調控系統,項目團隊在直徑不足20釐米的狹窄井筒空間內實現精準注氣,做到‘缺氣補註、過量減壓’,讓二氧化碳‘聽從指揮’分別進入各自層位,互不干擾、絕不逃逸。”中國海油恩平區域鑽完井項目經理宋玲安介紹說。

  爲全面實現地下油藏的長期高效注氣,中國海油首創“四級增壓+雙路穩控”技術方案,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自主研發、增設二氧化碳壓縮機、氣體處理及冷卻系統等新型裝備,將三級壓縮提升至四級壓縮。在185公斤的回注壓力下,具有液體密度和氣體特性的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可進一步加強地層能量和原油流動性,更快更好地把原油“驅出”至生產井,充分提高採收率。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