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小米迎來成立15週年的重要里程碑。
在這場主題爲“小米15週年戰略新品發佈會”的盛會上,小米創始人雷軍站在聚光燈下,正式發佈了自研SoC芯片“玄戒O1”。這顆芯片不僅是小米歷經11年造芯之路的階段性成果,更是小米首次以旗艦手機SoC正面挑戰蘋果。
雷軍在發佈會上毫不掩飾雄心,他坦言:“小米的芯片要對標蘋果。”事實上,從公佈的參數來看,玄戒O1的性能可謂不俗——採用臺積電第二代3nm製程工藝,芯片集成190億晶體管,面積109mm²,安兔兔跑分突破300萬,已然躋身全球頂級旗艦芯片之列。
時代週報記者拍攝
玄戒O1架構設計採用創新的十核心四叢集方案,包括兩顆3.9GHz Cortex-X925超大核、四顆3.4GHz性能大核、兩顆1.9GHz能效大核以及兩顆1.8GHz超級能效核。發佈會現場數據顯示,玄戒O1單核跑分超3000,多核跑分超9500,單核性能略遜於蘋果A18 Pro,但多核性能實現反超。
時代週報記者拍攝
GPU方面,玄戒O1搭載最新Immortalis-G925 16核圖形處理器,支持動態性能調度技術,不僅性能大幅超越蘋果A18 Pro,功耗也更低。小米稱,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視頻通話、MOBA遊戲還是充電+導航場景,玄戒O1的機身溫度控制均優於對手。
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指出,在半導體領域,先進製程SoC的研發能力被視爲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標杆。通過持續投入芯片自研,小米不僅能夠實現產品差異化設計,更能塑造高端科技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玄戒O1發佈前,市場上曾流傳“高通套殼”的爭議。然而,高通驍龍8 Elite採用自研Oryon CPU架構,配備2顆4.32GHz超大核和6顆3.53GHz性能大核,GPU爲Adreno 830,與玄戒O1在CPU和GPU設計上存在本質差異。
華芯金通半導體研究首席專家吳全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SoC芯片集成了CPU、GPU、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嵌入式存儲器、通信接口模塊、模擬前端模塊(含ADC/DAC)以及電源管理和功耗控制模塊,技術複雜,簡單“套殼”幾乎不可能實現。
回溯小米造芯之路,始於2014年成立的松果電子。2015年,小米推出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但因工藝製程落後和基帶性能不足,未能經受市場考驗,芯片研發隨後陷入沉寂。2021年,小米重啓芯片計劃,發佈自研ISP芯片澎湃C1和充電芯片澎湃P1。2022年,推出電源管理芯片澎湃G1。2024年,小米再進一步,發佈信號增強芯片澎湃T1,展現了其在芯片領域的持續突破。
時代週報記者拍攝
如今,玄戒O1的問世標誌着小米芯片研發邁上新臺階。雷軍坦言,這條路異常艱辛,僅玄戒O1項目自2019年啓動以來,累計研發投入已超135億元人民幣,2024年單年投入超60億元。目前,小米芯片研發團隊已擴充至2500餘人。
雷軍強調:“芯片研發是小米必須打贏的一仗,我們別無選擇。”關於小米玄戒自研芯片的研發,雷軍表示未來10年至少投資500億元。而小米集團,未來五年研發投入預計達到2000億。
時代週報記者拍攝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本次發佈會上不僅推出旗艦級玄戒O1 SoC芯片,還發布了專爲智能手錶設計的玄戒T1芯片。玄戒T1是一款完整的SoC,集成CPU、GPU以及小米自研的4G基帶模塊。
雷軍介紹,玄戒T1的4G基帶模塊完全由小米自主研發,涵蓋調制解調器、射頻模塊及視頻編解碼模塊,支持4G eSIM獨立通信。相比傳統方案,其4G-LTE實網性能提升35%,數據功耗降低27%。
吳全表示,小米的基帶技術可追溯至2014年。當時,大唐電信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與松果電子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以1.03億元的價格將聯芯科技開發的SDR1860平臺技術授權給松果電子。該SDR1860平臺即LC1860芯片的核心技術。通過此次授權,小米獲得了相應的基帶技術,爲如今玄戒T1芯片4G基帶模塊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Canalys認爲,小米已形成涵蓋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及各類IoT產品的全場景硬件佈局,芯片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通過自研芯片,小米能夠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供應鏈體系,從根本上保障產品供應安全。
在本次發佈會尾聲,小米汽車全新中大型純電SUV YU7正式亮相。作爲小米汽車家族的旗艦SUV,YU7在設計、性能、智能化以及續航能力上全面對標一線豪華品牌。車身尺寸4999×1996×1608mm,軸距3000mm,寬高比1.25,支持UWB手機無感開鎖及三秒自動開啓後備廂,兼顧科技感與實用性。
造型上,YU7採用鏤空水滴大燈、電動內翻門把手及10組貫穿式風道,風阻係數低至0.245。安全方面,2200MPa超強鋼與“內嵌式防滾架”通過50餘項測試,滿足C-NCAP、C-IASI標準。續航方面,YU7全系搭載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支持高倍率閃充,最大充電倍率可達5.2C,最快15分鐘可補能620公里。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