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駿達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5月22日報道,今天,在微軟Build 2025大會落幕不久後,微軟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陶然等5位微軟大中華區高管向智東西等媒體梳理了微軟在Build 2025大會上傳達的關鍵信息,分享了對智能體等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和行業影響的看法。
微軟在Build 2025大會上提出了“開放智能體網絡(Open Agentic Web)”的概念。陶然談道,強調AI不僅能夠處理信息,更能自主幫助人類完成任務。未來的企業組織和人類社會將形成一個更加開放、集成和多元的智能體網絡。
這一網絡的形成得益於大模型基礎能力的提升,同時也離不開MCP(多智能體通信協議)和A2A(智能體到智能體)等通信協議的支持。
AI對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深刻變化。微軟2025年度的《工作趨勢指數》顯示,在中國市場,企業對AI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數據顯示,8成以上的中國企業領導者計劃在生產場景中部署智能體以擴展員工能力。
在AI落地策略上,微軟建議企業從小規模試點開始,優先使用現成工具,逐步擴大應用範圍,並通過分階段試行、數據反饋、場景ROI評估和標準化工具評估等方式,量化AI項目的投資回報。微軟強調,AI的目的是提升人類員工的生產力,而非取代人類,未來智能體將與傳統應用結合,助力企業信息化轉型。
一、MCP、A2A將成爲未來的HTTP,85%的企業領導者想部署智能體
陶然稱,從2022年到如今,AI的發展迅猛,在3年時間裏走過了過去IT時代10年乃至20年才能完成的進展。
如今,AI發展迎來了新階段。陶然分析,AI能力已經遠遠不止於信息處理,而是應該自主地幫助人類完成任務,未來的企業組織和人類社會,將會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集成以及更加多元的智能體網絡(Agentic Web)。
智能體網絡的逐步形成,首先得益於大模型基礎能力的提升,但對MCP、A2A等通信協議發揮的作用也至關重要。微軟在本屆Build大會上已經宣佈支持上述兩大智能體協議。
陶然將MCP、A2A等協議與HTTP協議類比,正如HTTP協議在過去20年間創造了億萬個網站一樣,MCP、A2A有望成爲未來的基礎協議。
AI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深刻變化毋庸置疑,而微軟的2025年度《工作趨勢指數》將這些變化落實到了具體數字上。
微軟調研數據顯示,未來6-12個月,企業在產品研發、客戶服務、市場營銷、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投資將迎來加速,這些領域可被視爲用AI提升生產力最簡單、快捷的幾個方面。
在中國市場,企業對AI的重視程度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微軟的調研數據顯示,84%中國市場企業客戶的領導者認爲,2025年一定是他們重新會思考AI如何影響公司的核心戰略和運營的一年。
有85%的企業領導者稱,他們會在生產場景部署智能體,以擴展員工的能力。總體而言,企業的領導者對於AI的認知正不斷深化,更注重AI如何能夠帶來真實的業務價值。
微軟將企業落地AI技術的進展劃分爲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讓AI扮演員工的助理,提升工作效率;第二階段是讓智能體作爲團隊中的“數字同事”,在員工指揮下完成特定任務。上述兩階段也是主流的AI落地方式。
未來,隨着AI技術的成熟度進一步提升,員工有望轉變爲“智能體經理”,管理多個智能體,讓智能體自主執行任務,後者可以自主運行完整的業務流程與工作流。這一階段正是微軟目前重點發力的方向。
微軟觀察到,超過1/3的企業正在同時使用3個或3個以上的AI模型,企業對大模型的使用更加多元化。微軟也認爲大模型仍會是一個多元的市場,Azure AI Foundry模型庫如今支持超過1900款模型,最新支持的模型包括Grok 3和Grok 3 mini。
爲了方便企業選用模型,微軟推出了“模型排行榜”和“模型路由器”,前者用於評估不同類別和任務中表現最優的模型,後者可以實時爲特定任務選擇最合適的模型。
安全與合規也是企業選用AI服務的重要考量。微軟承諾客戶數據不用於模型訓練、廣告等用途,併爲企業提供著作權保護承諾,即微軟將負責處理與AI生成內容相關的法律糾紛。
二、AI落地從小規模試點開始,需要給智能體系上“安全帶”
在會議的圓桌論壇環節,微軟大中華區四位高管從各自業務線的角度分享了智能體時代微軟的思考。
微軟大中華區Azure事業部總經理李冕對提升企業AI落地ROI提出了建議,他認爲企業在落地AI技術時,應優先使用現成AI工具,將這些工具的效能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考慮定製開發,並整合企業及私域的數據。
安全是AI轉型的底線。微軟大中華區安全與合規業務總經理潘漢升認爲,AI的安全與治理就像“安全帶”,繫上安全帶並不會降低車速,而是爲了在開快車的時候提供保障。
微軟的調研數據顯示,80%的企業都對AI落地過程中的敏感信息外泄提出了擔憂。微軟的解決方案是對落地的AI智能體提供與真人無異的數據和權限管控,並通過跨部門AI治理流程、員工培訓等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
微軟大中華區現代化辦公事業部總經理繆臻穎對企業落地AI提出了幾大建議。
首先是分階段試行與數據反饋,完成概念論證。微軟的某製造業客戶就採用了分批次部署,通過問卷、數據反饋持續優化。
其次是場景ROI的評估。企業需要聚焦具體業務痛點(如客戶響應、銷售週期),避免概念化應用,用可量化的商業結果評估擴展必要性。
在落地過程中,企業還可以使用標準化工具進行實時評估,微軟目前提供了商業價值計算器,以量化AI項目的潛在投資回報。
微軟大中華區商業應用事業部總經理劉鬱薇稱,智能體目前在客戶意圖澄清、結案報告生成、知識管理等應用場景展現出較大價值。
企業在選擇智能體的最佳應用場景時,需要緊密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和業務痛點,因爲AI技術雖然提供了通用方法論,但真正的落地成效取決於企業能否精準定位最適合自身業務的高價值場景,並據此制定針對性的實施方案。
三、智能體不會取代人類和傳統應用,安全性和生產力並不衝突
會後,智東西等媒體與陶然和潘漢升開展了進一步的交流。
當被問及智能體(Agent)到智能體化(Agentic)的標誌性界限是什麼時,陶然稱智能體更像是單一產品,如自動化工具等,輸入輸出明確,而微軟當前發力的智能體網絡是任務驅動的,且能實現跨部門的流程打通。
▲微軟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陶然
陶然談道,目前他們在智能體等AI技術的佈局,目的是提升人類員工的生產力,而不是替代人類員工。未來員工需要學會利用AI提升個人和組織的效率,例如學會編寫提示詞以更好地利用AI模型,以及學會指揮智能體協作完成任務。微軟的產品組正在加強這方面的功能,幫助員工更好地挖掘AI的價值。
同樣的,智能體也不會取代傳統應用,而是會與傳統應用相結合,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企業的基礎信息化建設越好,越能更好地利用AI和智能體技術。未來,企業需要根據業務需求,選擇合適的入口和交互方式,實現智能體化和AI化的轉型。
智東西向潘漢升詢問了安全性與生產力提升之間的平衡。潘漢升說,微軟的智能體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安全性問題,因此安全相關的措施並不會影響智能體產品在生產場景中的效用。
在智能體廣泛應用的情況下,潘漢升談到數據安全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保障。首先,要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明確哪些數據是敏感信息,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其次,要確保智能體的權限管理與真實員工一致,防止數據泄露。
結語:AI進入智能體時代,微軟仍希望做平臺企業
微軟2025年度《工作趨勢指數》中的數據顯示,有82%的企業領導者希望用智能體這樣的數字勞動力來擴大員工隊伍。大部分企業已經認識到智能體的重要性,並願意將其引入業務流程中。
微軟在智能體時代的打法依舊是做“平臺”。陶然稱,他們不反對與友商的合作,因爲只有開放的協議、開放的平臺,才能夠實現本土市場的需求的定製化。微軟希望通過對行業的理解,幫助企業制定智能體時代的落地方案,推動AI智能體在企業中的應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