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鬥魚5月20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的收入為9.47億元,毛利潤為1.14億元,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62.6%,毛利率為12%,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環比提升5.9個百分點,且調整後淨虧損為2090萬元,同比大幅縮窄75.6%。

毛利雙增以及虧損的大幅收窄,說明鬥魚報告期內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改善。而作為新增長曲線的創新業務、廣告及其他收入的高速增長則意味着鬥魚的多元商業化體系的持續向好。報告期內,鬥魚創新業務、廣告及其他收入為3.83億元,同比增長60.2%,佔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已突破四成,鬥魚平臺多元商業化的潛力持續凸顯。
新增長曲線收入佔比的不斷提升意味着鬥魚已突破了傳統遊戲直播的商業模式,再疊加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這標誌着鬥魚在對業務結構持續深化調整後,已於新的一年步入高質量增長的新階段,鬥魚將向市場展現其成長「新範式」。
聚焦業務多元化和效率改善,帶動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當前的遊戲直播行業,面臨着行業調整與企業內部發展的雙重挑戰。就行業而言,由於互聯網流量紅利的見頂以及短視頻平臺的強勢崛起,遊戲直播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用戶留存受到了影響。
同時,由於宏觀經濟的低迷,用戶削減了在娛樂消費方面的開支,這使得遊戲直播平臺變現難度加大。正是在上述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遊戲直播行業進入了持續的調整階段。
而就企業而言,行業的持續調整帶來了明顯的經營壓力,平臺擴張難度不斷加大,在此階段內,企業轉向注重盈利與生態協同創造新增量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便成為必然,通過持續提升平臺內在價值及市場競爭力,方可為行業回暖時企業的加速擴張奠定堅實基礎。
正是基於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入洞察,鬥魚報告期內持續聚焦收入多元化和業務效率的改善,優化傳統業務的成本結構,從而實現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在多元化方面,鬥魚充分發揮生態協同優勢,其與主流遊戲廠商的合作持續加深,公司不斷更新營銷活動玩法,為用戶提供鬥魚特色的道具售賣服務以提升遊戲體驗,從而增強了用戶的消費意願。
1月份時,鬥魚攜手《和平精英》開啓和平小店,通過玩家投票決定小店上架道具品類。通過與遊戲的深度綁定,有效提高了道具的轉化效率。在春節期間,鬥魚開啓了英雄聯盟蛇年限定福利專場,並配套直播內容,充分發揮平臺主播、賽事資源以優化廠商合作模式促進道具銷售。
同時,鬥魚利用平臺PGC節目為載體探索道具售賣,《鬥魚和平精英冒險之旅》邀請跨分區主播前往長白山開展「戶外娛樂+遊戲直播」,分區新增觀看UV達到非活動日的兩倍。
除遊戲道具售賣之外,鬥魚報告期內的獨立語音社交服務商業化進展順利。相關服務在春節期間推出了一系列營銷活動,並附之高效的流量分發,這有效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和付費轉化率。
報告期內,鬥魚語音社交服務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量為49.84萬,月度平均付費用戶8.29萬,這帶動語音社交服務於報告期內錄得2.9億元的收入,從而推動創新業務、廣告及其他收入大增60.2%至3.83億元。

顯然,創新業務的持續強勢已成為鬥魚多元化增長的新動力。而基於平臺生態協同的多元化業務,不僅可持續挖掘平臺的內在商業化價值,亦能依託協同效應改善平臺的盈利水平,再加上鬥魚對傳統直播業務內容成本的有效控制,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效果便更加明顯。
報告期內,鬥魚在上一季度的基礎上,延續優化版權採買策略和主播薪酬體系的運營策略,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這使得成本收入下降10.4%,從而帶動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環比提升5.9個百分點。
同時,鬥魚在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方面更加精細化,這有效提升了公司的運營效率。報告期內,鬥魚的總運營費用約為1.4億元,同比下降49.28%。正是得益於毛利率的提升以及總運營費用的大幅降低,鬥魚報告期內調整後淨虧損大幅縮窄75.6%至2090萬元。
持續打造特色遊戲生態,不斷夯實內容競爭壁壘
若進一步剖析鬥魚的整個生態體系能發現,其之所以能在行業持續調整期實現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在業務多元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這主要得益於其打造了特色的遊戲生態內容。
這背後的邏輯在於,鬥魚的遊戲生態內容並非單獨依靠大規模購買官方賽事版權,其充分發揮平臺深厚主播資源和優質內容等優勢,不斷深化與遊戲廠商的合作,其在引入官方賽事的同時,亦大力發展自制賽事並開展跨平臺合作,從而形成了鬥魚特色的「官方賽事+自制賽事+跨平臺合作」的賽事生態。
正是基於遊戲內容的多元化以及鬥魚在自制賽事方面的強大實力,其在版權採買策略方面便有了較大的騰挪空間,這也是報告期內鬥魚通過優化版權採買策略降低了收入成本的關鍵原因。
與此同時,「官方賽事+自制賽事+跨平臺合作」的特色遊戲生態內容的打造事實上是鬥魚以差異化的內容壁壘強化了對深度遊戲用戶的粘性,這為公司挖掘用戶付費潛力以及實現多元化商業變現奠定堅實基礎。
報告期內,鬥魚持續打造鬥魚特色的平臺賽事生態,不斷夯實生態競爭壁壘,以優質內容提升平臺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在官方賽事方面,鬥魚轉播官方大型賽事活動近40場,包括王者榮耀KPL春季賽、穿越火線CFPL春季賽、無畏契約曼谷大師賽、CS2 Blast春季賽和里斯本公開賽等。
在自制電競賽事方面,鬥魚報告期內推出了20餘場,外加10場娛樂節目,相當於一季度內每三天便有一場自制賽事或娛樂節目,重點包括了Dota2的主播冠名和品牌合作賽事、英雄聯盟時光杯S2、以及結合遊戲會員活動和官方賽事冠名推出的和平精英PGC節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雄聯盟時光杯S2賽事期間,觀時漲幅增長了134%,日均賽事迴流也實現了255%的大幅提升,這得益於鬥魚通過創新的賽制和豐富的互動內容,將競技性與娛樂性相結合。
同時,圍繞自制內容,鬥魚也呈現了一系列跨平臺賽事,通過聯動行業資源最大化內容優勢,有效提升成本效率,如《英雄聯盟手遊》的點子杯、《王者榮耀》的重生之我在峽谷真牛杯等,通過賽事內容的多元矩陣,不斷刷新符合核心遊戲用戶喜好的觀賽體驗。
得益於特色遊戲生態內容的持續打造,深度遊戲用戶對鬥魚平臺仍有較高的粘性,這讓鬥魚穩住了傳統直播業務的基本盤。報告期內,鬥魚的平均移動端MAU為4140萬,平均付費用戶數為290萬,ARPPU為216元,這也從側面說明,鬥魚持續推進的「以遊戲為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臺」所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力在面對行業調整時有顯著優勢。
總結
通過對鬥魚財報的剖析能看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特色遊戲生態內容的打造,對於其穩定傳統業務並以創新業務的快速發展推動業務多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這亦為公司盈利能力的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為關鍵的是,鬥魚的此份財報向市場傳遞出了一個新信號,即憑藉公司的差異化內容生態壁壘,其通過業務多元化以及降本提效策略讓未來業績扭虧為盈具備了可行性,鬥魚平臺內在價值有望隨之不斷提升。此份財報便是鬥魚2025年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鬥魚有望以新的姿態穿越行業調整期。
可以預見,鬥魚財報所反映的其內在價值的變化預期將逐漸在資本市場中得到體現,這有望帶動鬥魚迎來價值重估,畢竟鬥魚當前的PB估值僅0.35倍,即市值不到公司淨資產的四成,其真實價值處於被顯著低估的狀態。一旦資本市場對鬥魚價值重估形成共識,屆時其股價或有望開啓新一輪主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