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DeepSeek後,各家AI搜索的差異化也顯現了

連線Insight
05-22

文/紀德

編輯/子夜

AI技術正在“爆改”搜索行業。

美國企業Perplexity估值暴漲17倍,OpenAI、谷歌陸續升級搜索功能;國內的百度、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大廠也紛紛將AI搜索植入主站APP。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AI搜索(三大主要終端)的月活躍用戶總量已突破6億,成爲四大億級AI應用場景之一。

玩家之間的競爭,則以“輕量化突圍”爲顯著特徵。

2025年3月賽道TOP10應用中,70%採用In-App AI模式,並依託主應用龐大流量快速普及智能搜索,百度(AI搜索)、字節系(抖音AI搜和頭條AI)、騰訊系(微信AI搜索和騰訊新聞AI),以及微博智搜,佔據了行業主導地位。

在月活用戶規模方面,百度AI搜索領跑市場,而微博智搜則以300.2%的環比增速,成爲增長最快的平臺。

圖源QuestMobile報告

開源大模型DeepSeek的出現,極大降低了技術門檻,選擇接入的平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少AI搜索產品從立項到推出,不過短短數月。

但開源模式帶來的“算力平權”,也導致產品的同質化。

在這樣的環境下,AI搜索產品想要成功突圍變得更加困難,各家也要鉚足了勁做出差異化。

最終決定市場走向的,始終是用戶的真實體驗。市場會通過用戶的一次次選擇,給出最直接的評判:哪些AI搜索產品真正好用,哪些又能讓用戶持續使用。

問同一個問題,

各家給出的答案有什麼不同?

近年來,市面上的AI搜索日益豐富,在自研的同時,也有不少玩家選擇接入DeepSeek,增強搜索能力。

連線Insight注意到,各平臺“餵給”AI的數據,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會影響產品的整體表現。

爲了驗證這一點,我們選取了四款主流AI搜索產品進行對比測試:百度AI搜索、抖音AI搜索、微信AI搜索、微博智搜,這其中,百度AI搜索、微信AI搜索、微博智搜已經接入了DeepSeek。我們發現,完全相同的問題,在不同平臺會得到差異明顯的回答。

當下,AI搜索的核心用戶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需要專業深度內容的用戶,另一類是解決日常問題的普通用戶。

深度型用戶最關注的是,搜索結果的專業和可靠。

以“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未來十年的就業市場結構”這一問題爲例,四家平臺的表現各有特點。

其中,百度AI的量化指標最密集,共達到42處數據引用,但部分缺乏來源說明。微博智搜和微信AI則在信源選取上更爲權威,引用了MIT、斯坦福等機構的研究成果,企業專家的觀點,以及權威媒體的報道等,嚴謹性更足。

相比之下,抖音AI答案中的一些觀點未標註數據來源,但在行業應用上提及了更具象的技術落地場景。

從知識型用戶的需求出發,微博智搜、微信AI在數據準確性、內容嚴謹性方面,更勝一籌。但如果要進行更深入地研究,AI搜索暫時還難以取代知網這類學術網站。

從左到右依次爲:百度AI搜索、微博智搜、微信AI搜索和抖音AI搜索

在獲取更具時效性的社會熱點信息時,幾個產品中,微博智搜表現更好。

例如,查詢“金價走勢”這類實時數據時,百度AI的回答結構清晰,仍然引用了大量數據。抖音AI擅長捕捉實時數據,比如當天的金價和短期預測。微信則區分了國際與國內金價,進行了多維度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智搜的回答,引用了社交媒體動態,捕捉了市場情緒,同時,其也參考了央視財經等權威媒體發佈的短視頻內容,實時數據的更新較爲及時。

從左到右依次爲:百度AI搜索、抖音AI搜索、微信AI搜索和微博智搜

此外,我們還從普通用戶的角度,測試了這四款AI搜索產品,看它們能否用於解決生活、娛樂中的通用性問題。

儘管這些問題並不難回答,但用戶也有特殊需求。就好比現在網友“喫瓜”時,不再只是走馬觀花,而是更關注熱點事件的完整脈絡,追求真實可靠的證據鏈條。

我們選取了“田中圭出軌永野芽鬱”這一娛樂話題,針對用戶需求,觀察四家平臺答案的不同。

四款產品之中,抖音AI的回答相對簡略,相比之下,微博智搜的回答最爲詳細,引用了很多具體的數據和社交媒體來源,按時間線詳細列出事件發展,總結了關鍵爭議點和影響。

在時間線梳理上,各產品也具有差異。雖然百度AI和抖音AI都有明確的時間節點,但微博智搜和微信AI,更詳細地列出了每個關鍵日期的事件。其中,微博智搜還進行了分階段總結,從爆料到後續發展都清晰呈現,讓用戶能全面瞭解事件始末。

在證據鏈方面,微博智搜提到了監控錄像、LINE記錄、照片等多方面證據,並討論了其真實性的爭議,而百度AI和微信AI也提到了證據,但沒有深入分析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抖音AI則簡要提及證據矛盾,但未展開。

另外,在社會影響和後續結果方面,微博智搜提到了品牌撤代言、影視項目換角、法律風險等,比較全面。百度AI也提到了類似的影響,而微信AI和抖音AI這方面的信息量相對較少。

從左到右依次爲:微博智搜、百度AI搜索、抖音AI搜索和微信AI搜索

在生活場景方面,我們則測試了“雲南旅遊規劃”這樣的常見需求。四家平臺都能給出詳細的行程建議,包括每日不同時段的景點安排和交通方式。

總的來說,AI搜索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快速、高效,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解答傳統搜索難以滿足的用戶需求。

這正是AI搜索能在短短兩年內迅速崛起,逐漸成爲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的關鍵所在。

“偏科生”們,搶佔AI搜索生態位

隨着AI搜索逐漸大衆化,整個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分配格局,可能將重新改寫。

在AI搜索時代,用戶需要的不再是海量信息,而是快速、精準的回答,傳統搜索的“大而全”不再是優勢。傳統搜索玩家們,雖然仍在積極轉型,但不得不面對流量分化的現實。

MoonFox數據顯示,2025年AI搜索用戶規模預計同比增長240%,其中65%增長來自新興平臺。

這種市場空隙正是內容平臺的機會所在。

幾乎所有內容平臺都在積極佈局,發揮自己的偏科優勢,力求在下一輪流量再分配中,立一根旗杆,守住屬於自己的生態位。

例如,微博正通過“熱搜+智搜”的模式,牢牢佔據熱點傳播這一重要生態位。

作爲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熱點發源地,微博熱搜不僅是新鮮事的聚集地,更是互聯網輿論場的重要風向標。

與其他平臺更側重長尾內容不同,微博能夠快速捕捉並放大當下最具時效性的新聞、文娛熱點等話題,並通過明星互動、粉絲社羣等特色功能,增強用戶粘性。

智搜的推出,放大了其熱搜生態的現有優勢:在熱搜的流量引導下,用戶跳轉“Ai智搜”標籤或點擊詞條下的智搜解讀卡片,就能跳轉至智搜界面。

藉助這種連貫體驗,熱搜吸引大量用戶點擊,引導他們通過智搜深入瞭解事件全貌;智搜整合信息後輸出的結論,又能反過來推動熱搜話題進一步發酵。兩者配合,進一步強化了微博的熱點生態位。

圖源微博

此外,微博正在推進智搜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以吸引新用戶。

據微博財報電話會透露,微博目前已與國內多家手機廠商達成合作,在手機端預裝熱搜榜單,部分內容直接引用智搜結果。未來,若搜索涉及新聞類內容,微博會鼓勵合作伙伴優先引用微博智搜結果,並引導用戶點擊熱搜榜單跳轉至微博客戶端。

與微博相似,小紅書同樣聚焦自身擅長的領域,尤其強調“生活經驗分享”這一核心定位。

以小紅書“點點”爲例,其定位爲生活搜索助手,將平臺上億用戶的真實生活經驗沉澱爲語料庫,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給用戶。

用戶搜索“通勤穿搭”時,不僅能獲取多元搭配方案,還能根據自身身高體重條件,篩選出適配的博主示範內容。

當下,以微博、小紅書爲代表的內容社區,正在搶佔用戶心智。如今用戶提及搜索時,傳統搜索網站的存在感進一步降低,微博、小紅書等平臺則正成爲重要的搜索入口。

據悉,今年初,微博智搜接入DeepSeek後效果顯著提升,3月的月活躍用戶突破3000萬,4月全量上線後,數據預計進一步增長,拉動整體搜索的DAU和查詢量。

儘管用戶習慣逐漸改變,但AI搜索市場還留有不少空間,有待玩家們挖掘。

我們也發現,其他平臺也正在各自領域構建護城河。

例如,主打高質量知識分享的知乎,在推出的AI搜索產品,則着重強調產品擁有龐大的學術知識庫,面向的是學術界和知識工作者。

目前,知乎直達已接入5000萬篇學術文獻,用戶不僅可通過搜索總結文獻觀點,還能對任意一篇論文進行精讀。

圖源知乎直達

B站、抖音等玩家則主要強調短視頻內容優勢。其中,B站聚焦二次元文化與知識類中視頻內容(以PUGC爲主),在解答用戶問題時,會優先提供相關視頻鏈接。而抖音則以娛樂和潮流內容爲核心,其AI搜索生成答案時,部分信息來源於對短視頻內容的智能提煉,且會在答案末尾附上主站視頻鏈接。

綜合來看,AI搜索的競爭,本質上也是內容的比拼。

用戶的每一次搜索請求,實際上都在調用平臺的內容數據庫。數據越豐富、質量越高,用戶獲得的信息就越全面準確。決定用戶體驗差異的關鍵,不只在於技術本身,更在於各平臺多年積累的內容資源厚度和質量。

AI搜索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作爲新“流量入口”,AI搜索正變得無處不在。

從微信對話框、微博話題標籤,到輸入法界面,任何入口都可能成爲AI搜索的觸發點。這種“無感化搜索”悄然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後,信息獲取變得更加自然。

隨着通過非傳統入口進行搜索的用戶越來越多,傳統的搜索框模式正在被取代。

近期,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埃迪·庫公開表示,Safari的搜索量在今年4月首次出現下滑,原用戶更傾向於使用AI工具獲取信息。

這一趨勢使得蘋果公司正“積極考慮”,是否將終結與谷歌長達多年的合作關係。受此消息影響,5月7日當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經歷股價跳水。

這表明,轉型不夠快的傳統搜索引擎,未來很有可能被淘汰。

在這場變革中,In-App AI模式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內容平臺基於自身數據優勢,發展出各具特色的AI搜索服務。這些“嵌入式”搜索,雖然不獨立存在,影響力卻不小,使得平臺的內容生態逐漸進化爲“內容+服務”的形式。

實際上,AI搜索正在演變爲“生態入口”,連接平臺生態的各環節,將內容、服務、交易等多個場景串聯起來。

微信搜一搜打通了公衆號、小程序等生態;抖音搜索整合了短視頻和本地生活;淘寶搜索連接着購物場景。

在小紅書上,搜索結果可以不再只是簡單的筆記列表,而是融合了商品、討論和直播的“內容廣場”。

微博則將熱搜與智搜,串聯起平臺的流量池,雙向的流量流動,讓用戶從“找信息”變成“逛內容”,停留時間大幅增加。

資本市場對AI搜索的前景充滿期待。作爲最出圈的AI搜索產品,Perplexity的估值已突破千億人民幣,其訂閱制、廣告服務等商業模式,正逐漸獲得市場認可。

近期,微博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其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上漲4.51%,這既得益於廣告業務的穩健表現,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AI佈局的認可。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騰訊,在微信接入DeepSeek大模型後,其股價持續攀升,一度創下近三年新高。

這些市場反應充分說明,AI搜索正在成爲推動互聯網企業價值增長的新引擎。

市場對AI搜索的認可和高期待,實際上也是因爲它所帶來的新想象力,無論是在內容生態升級、用戶體驗優化還是平臺用戶粘性等方面,AI搜索都起到加持作用,從而讓平臺的流量價值更高。

今年,依然是AI搜索的發展關鍵期,競爭也遠未到終局,如何在產品、場景與技術的快速迭代中,建立用戶信任,將短期流量轉化爲長期用戶留存,將是玩家們面臨的共性問題。

在這場圍繞內容生態的競賽中,未來的贏家,必是那些能將技術紅利與生態獨特性深度融合的平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